《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分析
特别是 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 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 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诗歌赏析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 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却 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 没有船只一样。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 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 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 愧疚,甚至羞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 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 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 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 言。
视
觉
,
听
八月湖水平,
觉 写
首联
静——名句
涵虚混太清。
洞 庭
湖
磅
颔联
气蒸云梦泽,
动——佳句
波撼岳阳城。
礴 的 气 势
颈联 尾联
发出感慨——双关: 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
欲济无舟楫, 无人引荐,不能在天
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
端居耻圣明。 为民谋利,深感惭愧
的苦衷。
坐观垂钓者, 广为流传,
点明主题
徒有羡鱼情。
引典故、设比喻。
望
首联 颔联
赠 颈联 尾联
写景——登上岳阳楼所
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抒情——诗人渴望出
仕,施展才华,干一番 事业。(主题)
诗歌赏析
首联和颔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八 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 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 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 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 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 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 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 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关于“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 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 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 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689---740)襄阳 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 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 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正文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起平,
八月茫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 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是“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是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
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是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
❖ 5、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 的诗句是“ 端居耻圣明。”
❖ 6、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是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 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当时位 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 识和器重。
• • • • • • • •
望 洞 徒坐端欲波气涵八 庭 有观居济撼蒸虚月 湖 羡 垂 耻 无。 岳 云 混 湖 赠 鱼钓圣舟阳梦太水 张 情者明楫城泽清平 丞 。,。,。,。,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