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 数据库设计

实验三 数据库设计

实验三数据库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数据库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进行数据库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
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E-R模型:
定义实体,属性,确定联系类型:如:
(3)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是数据库基本模型,主要用来
定义数据库结构的一些数据结构如表,约束。

1.关系模型: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实体型的属性
▪关系的码:实体型的码
实体型间的联系有以下不同情况:
1.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
式合并。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候选码: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加入对应关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2.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
并。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n端实体的码
▪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在n端关系中加入1端关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
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3. 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两端实体的码
2.设计用户子模式:
定义用户外模式时应该注重考虑用户的习惯与方便
包括三个方面:
(1) 使用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别名
(2) 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View ,以满足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

(3) 简化用户对系统的使用
(4)物理结构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聚簇的定义
(5)数据库实施: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如SQL)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
结果,建立数据库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三、实验内容: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的设计
1.本数据库简化的需求情况如下:
(1)所有借阅人都可以随时查询可借阅图书的情况,如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出版日期,图书出版社,图书存放位置,图书数量等,以便于借阅。

(2)借阅人查询图书情况后可以借阅所需图书,一次可以借阅多本图书,每本图书一次只借阅一本,若有图书超期,需缴纳罚金才能进行借阅。

(3)图书室需要办理借阅证方可借阅图书,需要记录如下信息:借阅人姓名,所在单位,借阅图书的上限数(不同级别的借阅人,借阅图书上限数不同),图书室为每一位借阅人提供唯一的图书借阅证编号。

(4)每位借阅人一次可以借阅多本图书,但不能超过其借阅上限数,借阅图书期限为两个月。

超过期限需要缴纳罚金后(每天二分×超期天数)方可借阅。

(5)借阅图书时需登记相应借书日期及还书日期。

(6)图书室同时提供出版社(出版社名称,邮编,地址,电话,E-mail)及作者(作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备注)相关信息便于借阅人查询。

一本书籍只能在一个出版社出版,由于图书可以再次出版,所以每次出版的图书都有不同的出版日期。

(7)借阅人可以查看所有信息,却不能更新所有信息。

(8)图书借阅管理员可以查看及更新借阅信息,不能进行其他访问操作。

(9)图书室管理员可以管理图书,出版社,借阅人,作者信息,但不能查询和管理借阅信息。

(10)图书管理员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图书借阅情况的分析,根据每本图书的借阅数量排名,找出受欢迎的图书,便于采购。

2.实验要求:
(1)根据上述需求,进行概念结构设计,绘制出系统E-R模型。

(2)根据概念结构设计的结果,进行逻辑模型的设计,设计关系模式及子模式。

(3)根据逻辑模型设计的结果,定义物理模式,给出主外键,索引等的设计方案。

(4)在设计好的方案指导下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过程,进行必要的关系模式,完整性,安全性的设计及实现,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建立不同的安全性及外模式,对于不同的数据要求,需要建立不同的完整性约束及触发器。

(5)实验结束后,将设计及实现方案进行汇总,撰写实验报告于第13周周一上课前提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