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概念与方法汇总

四年级数学概念与方法汇总

四年级数学概念与方法汇总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适当调整算式中运算的顺序,要把题中的某数带着数前的运算符号“搬家”。

213+48-13 72×36÷8=213-13+48 【学生容易写成=72÷8×36【学生容易写成=200+48 213+13-48】=9×36 72×8÷36 】=248 =324易错题:15÷5×3 25×3÷25×3=15÷15 =75÷75=1 =1这两道题是没有掌握好同级运算的顺序,认为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易错题:75+25÷5 134-34÷34+66=100÷5 =100÷100=20 =1这两道题还是没有掌握好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学生认为怎样好算怎样算。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加法、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二级运算”。

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 0(a不能为0)三、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分析、弄清题中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其实就是解决应用题常见的一种方法——分析法。

它是从应用题要求的未知数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最后结果所需条件,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

易错题: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600-120÷10=480÷10 (学生知道应先算减法,但总忘加括号)=48(个)解题时要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与先后顺序,如果要先算第一级运算,一定要在第一级运算上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1)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确定物体的方向。

3、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确定物体的方向。

3、确定物体的位置。

4、标出位置,写上名称。

(3)位置的相对性:两地的物体具有相对性,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察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度数不变,距离相同。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一定要先确定好起点、方向标以及单位长度,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方向标,根据方向与距离绘制出所到达的另一个点。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注意步骤:确定方向时: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

确定距离时:根据单位长度,测量推算。

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描述路线图时,要按行走线路依次确定观测点、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 +c=a+(b+c)技巧: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易错题:182+765+108=182+108+765=300+765 【计算失误,182与108的和不是300】=1065技巧:在进行加法简便计算时,有时两个数相加未必能凑成整百数,只能凑成整十数,因此要认真观察,准确计算。

24+127+476+573=24+476+127+573 【(24+476)+(127+573)】=500+700=1200此题错在没有真正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加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计算256+249+251+246=250+6+250-1+250+1+250-4=250×4+(6-1+1-4)=1000+2=1002技巧:当几个数相加,加数都比较接近某一个数时,可以把这个数作为基准数,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基准数,然后加上或减去比基准数多或少的数,求出结果。

这种方法简称基准数加法。

(二)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拓展:(a-b)×c=a×c-b×c 或a×(b-c) =a×b-a×c易错题:50×(4×5)=50×4+50×5【混淆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200+250=450技巧:只有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运算简便时,才能运用运算定律,否则直接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计算。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最大区别是乘法分配律必须在乘、加或乘、减两种运算中进行。

76×101=76×100+1【没有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76×101可以想成=7600+1 是101个76,也就是100个76与1个76的和。

】=760115×21+15×78+15=15×(21+78)+15【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在简算过程中没=15×99+15 有把第三项“15”看成“15×1”参与=1485+15 到计算中,而导致计算不是最简便。

】=1500技巧: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是运用好乘法分配律的前提。

运用简便算法计算时,一定要仔细观看算式结构及数的特点,有时需将一个数转化成两数乘积的形式再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计算25×32×125=25×(4×8)×125=(25×4)×(8×125)=100×1000=100000技巧:在乘法计算中,也有“凑整”的计算。

如:2×5=10,25×4=100,125×8=1000.因此计算连乘算式时,当有的因数不具备“凑整”条件时,可以运用分解的方法,把一个因数分解为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是其中的因数与其他数的乘积“凑整”,这样会使计算更简便。

(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注意: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原括号内运算符号不改变;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原运算符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原括号内运算符号要变号;即a-(b-c)=a-b+c;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原运算符号要变号即a-b+c= a-(b-c)。

易错题:596-48+52=596-100 【此题错在审题不认真,只看数据能否凑整,=496 而忽略了算式的整体性。

】技巧: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想交换数的位置,一定要连同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交换;加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762-598=762-600-2 【没有真理解“凑整”的意义,把598看成600 =162-2 时,已经多减去一个2,就应加上一个2.】=160技巧:在加法或减法计算中,当某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可以把这个数当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加、减,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还要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还要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易错题:500÷25×4=500÷100 【错在随便改变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5技巧:当乘除混合运算中不具备简算因素时,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解题口诀:一看:看数的特点;二想:想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三做:再进行计算;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01;……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