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趣味七巧板教案

趣味七巧板教案

趣味七巧板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七巧板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观察和相似联想,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2、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玩七巧板拼图的乐趣,体验成功带来的自豪感。

3、尝试将平面几何图形无间隙拼搭组合,创造出各种图形与图案。

活动重点:
认识七巧板的组成。

活动难点:
将零散的七巧板进行无间隙拼搭,按照一定的方法还原成正方形。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手一张绘制好的七巧板图。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人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方法:
直观法、支架法、提问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首页,创设情景:老师带来了一只百宝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点击课件:逐一出示七巧板拼成的人、帆船、水壶的图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直观体验七巧板的“神奇”,漂亮的图案一下子吸引住了幼儿,让幼儿直观感受七巧板的奇妙组合,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较图形的大小,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解决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为后面用七巧板拼图打下基础。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步骤,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1、用两块大三角形自由拼图——2、自选图形拼三角形——3、还原正方形——4、拼较复杂图案。

1、用两块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请小朋友找出七巧板中的两块大三角形试一试,拼出简单的图形或者图案。

【这一部分,我开门见山让幼儿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拼搭,孩子们操作完展示时,我利用多媒体的复制移动旋转功能把成果展示出来,可以随时根据幼儿的回答来拼搭。


小结:用两块大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还可以拼成蝴蝶结、小树、小山坡……
在成果展示后,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拼的?”
师总结拼板的基本方法:边对边;角对角;角对边。

【在拖动图形时对幼儿的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出拼搭共有角对角、边对边、角对边三种方法,并提醒幼儿进行无间隙拼搭。


2、自选图形拼三角形
教师提问“你能从剩下的五块图形找几块拼一拼,拼出三角形吗?”幼儿自由操作,发现各种组合方法。

本环节设计拼出指定图形并用语言表述“用了几块什么图形拼成三角形”。

【点击按钮清晰展示图形拼法,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动、直观,幼儿能对各种组合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接着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五块一起也能拼出三角形,观察一下怎么拼的,一起来试一试。


【这一步骤为下面突破难点做了铺垫。


3、还原正方形
提问:怎么把七块板变回原来的正方形,放回盒子里呢?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如果幼儿没办法拼回原样,可利用课件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引导幼儿发现要变回正方形,可以把它看成两个三角形,降低难度。


4、拼较复杂图案
这七块拼板生活在一个家里不分开,它们团结在一起,可以变出更漂亮、更多的图案。

【基于本年龄段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我提供了一些范例。

并且可以根据幼儿操作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提示,移动鼠标显示清晰拼法。

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七巧板的神奇之处,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动画欣赏,拓展延伸
成果展示后,我及时小结,告诉幼儿七巧板不但可以用一副拼,也可以几副一起拼,用七巧板拼出的图案还能用来故事表演。

欣赏多媒体设计的动画故事《乌鸦与狐狸》,这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让幼儿在课间游戏时观看动画故事,拓展幼儿的拼图思维。

整个课件中呈现的七巧板有两种,一种是多色的,一种是单色的,这样设计是因为色彩鲜艳的物体容易吸引幼儿,一下子就能抓住幼儿的眼球,解决“七巧板的组成”这个重点。

而在七巧板的拼搭活动,也就是第三环节“动手操作”中,注重的是形状,与颜色无关,而幼儿又容易受到颜色的干扰,影响他们的拼搭活动,所以在第三环节中出现的七巧板是单
色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