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巧板教案新部编本

七巧板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课时认识七巧板教学内容: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了解七巧板的历史。

教学目标: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了解七巧板的历史。

激发学生探究七巧板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1.出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数字、动物、人物。

2.谈感受。

读儿歌。

七巧板,真好玩,姑娘小子都喜欢。

正方形、三角形,七块儿小板拼图案。

摆只鸡,摆条鱼,摆只蝴蝶舞翩跹。

摆小桥,摆帆船,摆朵荷花浮水面。

随心所欲翻花样,动手动脑乐无边。

3.导入:七巧板看似简单,但其中奥妙无穷,从今天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七巧板课程。

二、认识七巧板1.教师介绍七巧板名字的来历。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认识组成七巧板的七块图形。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

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一些却相当诡秘,还有一些则似是而非充满了矛盾。

三、了解七巧板的历史“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

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

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明朝严澄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而组成的,拼在一起是一只蝴蝶展翅的形状,分开后则可拼成出一百多种图形。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

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人们称为“东方魔板”。

四、了解七巧板的好处与用处。

拼图、设计标识、学习数学。

第二课时制作七巧板教学内容:制作七巧板。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组成七巧板的七个图形的特点,学会制作七巧板的方法。

利用老师发的学具半独立地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课前准备:剪刀、带有方格的硬纸、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了解了七巧板的历史,你们想亲自动手用七巧板拼一拼美丽的图案吗?2.谈感受。

二、提出问题没有七巧板怎么办?三、解决问题1、尝试自己解决没有七巧板的问题。

2、制作七巧板。

(1)基于一个正方形底板制作七巧板。

教师利用大屏幕演示制作过程。

学生动手制作:连线、剪、涂色。

(2)基于两个正方形底板制作七巧板。

四、为每块图形编号并记忆。

五、自由拼摆。

第二课时:热身练习(兴趣模仿)教学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找到组拼规律,总结组拼原则,培养探索精神。

一、导入:教师: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对智力七巧板已有初步的了解,但我们要熟练运用七巧板来创造是有一个过程的,其实七巧板的拼组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同学们扎实跟进,这个过程是非常愉快而有趣味的。

智力七巧板系列知识是从按样拼图与藏尖角游戏开始的,现在咱们就从最简单内容——按样拼图(板书)开始来学习七巧板拼图。

二、新授内容:过程1、温固——智力七巧板七个板块形状(打开七巧板包装)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几块板是什么几何图形呢?”(对于三角形、梯形、圆和半圆,同学们可以很快的回答出来,而对于另两块不规则的图板,同学们的回答就五花八门了)。

老师归纳:“带有弧形的不规则图形是一个大的梯形减一个半圆,另一个带有三个三角形的不规则图形是大的平行四边行减一个梯形,同学们下去分解一下,这两个不规则图形实际上是由多个三角形、梯形或圆形巧妙组合而成的。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大小和在拼图中的作用,分别把它们命名为“大板”和“中心板”。

同时让他们动手操作,找到这一突出特点。

这样,同学们就可以认识七巧板了,知道它是由一个三角形板、一个梯形板、一个圆形板和两个半圆形板及一个大板、一个中心板组成。

并且,初步摸索出了它的一些组拼方法和规律。

2、模拟拼图:教师:按样拼图:就是把有分解线的图形(有答案的图形)给同学们模拟拼组,这是七巧板拼图活动最基本的动手练习,我们把它称为“热身运动”。

A、教师出示“小鹿”分解图卡,也就是有分割线的答案图,老师们都可以让学生拼一拼,热热身,进一步摸索七巧板的组拼方法,总结出七巧板的组拼规则。

B、学生组拼竞赛:依照样子拼出“小鹿”的分解图,越快越好。

C、在规定时间内,对书上提供的图形进行多轮竞赛(过程:出示图卡(只能给学生看3分钟)——学生自由拼组竞赛(不能超过5分钟)——学生陈述拼组诀窍。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组拼规则就是:①七块板都要用上,无论是一组或多组七巧板②必须平放③不能重叠。

3、藏尖角游戏:同学们数一数七巧板一共有几个尖角,也就是锐角,小于90度的角,然后,让他们用尽量多的方法,把这些尖角通过组拼图形全部隐藏起来。

以此最终摸索出七巧板的组拼规律。

A、学生拼图:A、以“T”字图形为例进行拼组。

B、要求学生用5种不同的方法把尖角藏起来(在5分钟左右完成)老师:①可以把七块板分成两组,一组是以大板为主,由于它带有弧形,所以,经常跟一个圆和两个半圆一起组合出现,我们可以叫它大板组。

另一组以中心板为主,常常和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在一起组合出现,我们可以叫它中心板组。

②中心板组的拼放,在整个图形的组拼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一组中,中心板往往是斜放的,另两块板各自以他们的边同中心板的某条边接触,以此来找到正确的组合。

三角板有五种不同的接触方式,梯形板有八种不同的接触方式。

(此处进行现场演示。

)三、课堂小结:通过正确拼图、仔细观察及形象特征的辨认,引发学生对生活活动的联想,促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有益于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四、布置作业:思考智力七巧板为什么很奥妙?第三课时:按图分解(动手动脑)教学目的:通过熟练应用七巧板拼组方法反复组拼、分解列举的几个拼图,锻炼观察力、注意力和瞬间记忆力,逐步进入七巧板图形创造天地,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和竞技意识。

一、导入:前节同学们主要是按答案拼图,相对简单,但了解了七巧板的组拼规则和组拼方法,这对我们学习这节内容(按图分解)帮助很大,按“形象图”进行组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按图——分解”的过程。

二、新授内容(教学过程)1、以“小狗”或“小鹿”为例,与学生互动:(1)出示观察:出示观察“小狗”的“形象图”卡,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狗”一分钟,注意它的外形轮廓、站立姿势、身体器官与七巧板形状的外观联系。

(2)第一次组拼: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遵循组拼规则的前提下,按照组拼规律拼“小狗”。

(3)第一次瞬间提示:由于同学们第一次按“形象图”组拼,在三分钟能准确完成的是很少的,这时候,老师们就要采用七巧板课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瞬间提示法。

教师在这里演示一下:当同学们拼了五分钟后,就叫他们全部停下,然后说:“同学们,我现在出示图形的“答案图”,你们刚才在拼的时候哪块板不会用,哪一部分拼不好,现在要认真看,我只给你们五秒钟的时间。

”然后,举起“小狗”的“答案图”,嘴里数5—4—3—2—1。

放下“答案图”,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的组拼。

(4)第二次组拼:经过瞬间提示后,这一次就有一些学生可以把“小狗”拼出来了。

为了要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都学会、真正“入门”,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次瞬间提示。

第二次瞬间提示:用时可以短一些,可用三秒钟进行第二次瞬间提示。

经过两次瞬间提示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把“小狗”拼出来了。

还有少数拼不出来的,我们可以请那些拼得快、拼得准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讲一讲他的组拼思路,也可以让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在黑板画一下组拼“答案图或分解图”。

2、以“T”字为例,让学生进行组拼(过程与前面一样)3、我们辅导书上有很多形象图形,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的图形让学生反复组拼。

每个图形拼组后要求学生陈述组拼的技巧。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任何图形最关键的是中心板的摆放,以及与之相关的三角行、梯形的摆放,只要把这三块处理好了,图形拼组过程就会又快有准。

三、课堂小结:1、七巧板看似简单,拼排起来却不容易、奥妙无穷。

(结合上面例题讲解)2、如果遇到“左摆缺个角,右摆比例不对称”的难题,注意不要按常规(定势)思维,要学会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结合“T”的拼组进行讲解)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要与父母一起比赛,看看你快还是父母快。

板书设计:观察——组拼——瞬间提示——组拼——瞬间提示——组拼——口述拼组过程或简笔画出分解图。

五、观察创造第4、5课时专题设计教学目的:通过对同一名称实物用七巧板表现不同外观设计,了解七巧板创作图形变化多样性,达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发明、创新意识,学会分类归纳、抓住认识事物主要特点等的思维方法。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入门后,我们就要引导他们逐渐脱离卡片,从模仿定视观察分解图过度到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更多的图形。

二、新授⑴分类:让同学们将拼过的图形按照事物分类进行分类,提示同学们把基本图形分成动物类、植物类、人物类、文字类、数字类、交通工具类、生活用品类、学习用具类等等。

(见书)⑵设计:在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任选一类做为专题,让同学们自由想象,自行组拼,进行专题设计。

比如以动物为例:在小鹿、小白兔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再拼出一到两种其他动物的图形,必须注意形似、神似。

(如小马、小鸭等)⑶表述:根据我们的经验,同学们都能拼出1—2种动物的图形,关键是要表述,也就是说,他们怎样对拼出的动物进行命名,然后,在简单叙述一下,这种动物的习性。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

⑷比较:老师们现在把书翻到第22页和24页,看到第一组图形“小鸭子”,这组图形中有三个图形,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呢?第一个图形是实物图,就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具体形象。

第二个图是意象图,就是看到具体形象后,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