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掌握语文词汇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的要求
开展语文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南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及过程,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与途径,实现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认识常用词4000 条左右,掌握其中3000 条左右,能在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中比较正确的理解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从数量、程度上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词汇是为表达与交流打基础,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理解、运用,是搞好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词汇教学的目标,即结合上下文和实际生活去了解词汇的本义及隐含义;同时也应该能够辨别词汇的感情色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的问题
1. 以词汇教学为重点,忽视了语文教学的重点
课堂上过分地强调词汇教学,将词汇教学取代语文教学。
给学生造成错觉,即“语文学习便是词汇学习”。
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冲淡了汉语教学的整体性。
2、不明确词汇教学的目标
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能够明确词汇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简单介绍了词汇意义,单纯地进行解释该词汇的含义,学生死记硬背。
这样理解的词汇的含义是死板的,不能活学活用到实际的应用中。
3、忽视教学顺序及重点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教学顺序及重点,小学低年级侧重生字和一些比较陌生的词汇,通过读懂词汇来加深生字的字义,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句子;中年级侧重于词语的意义理解,通过词语意义的理解以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高年级侧重对词汇深层次的理解,内蕴的理解。
很多教师在教学词汇过程中,没有按照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来进行词汇教学。
老师们往往是较为随意地对待词汇学习。
只是延用“会读—会写”这种没有侧重、机械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4、教学中缺少对词汇的难度理解
词汇的理解局限于以词解词,忽略了对整体语境的感知。
教师在词汇教学上固有思维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在词汇教学方面进行深挖细究,只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只能是对字面意思的浅层次理解,不能懂得词语蕴含的深义。
二、学生学习词汇中的问题
1.识记差。
不能很好地掌握词的音、形、义,一些极常见的词易读错写错。
2.日常积累少。
口头表达时,大白话,缺乏文学色彩。
写作文时,语言贫乏或词不达意。
3.词感能力差,不能由词的基本义去揣摩词的语境义。
4.文字总结能力差。
心里清楚却表达不出来,不能找到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三、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的方法
1.理解小学词汇教学的目标
词汇教学的目标和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只有明确小学词汇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对词汇教学得心应手,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顺利理解全文,运用词汇表达的时候也会更加顺畅,更加成功。
因此,词语教学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词义,达到自觉地运用,还要丰富学生的词语数量,达到运用自如。
2.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准确地把握却比较复杂,因此学习词汇,必然要领悟词汇的意义。
理解词义,要根据语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然感知。
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词语,积累词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这种把课堂中的词汇教学与学生词汇积累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与语文教育的精神吻合一致的。
3.结合词汇教学,渗透文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讲解词汇时,应该拓展词汇的引申义,让学生理解词汇基本义的同时,也可以更多地感受汉语词汇中所蕴含的博大汉文化。
如在教学“休”“本”“刃”等字时,我们可以将这些字用象形或是指事等造字法进行还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汉字的发明、发展过程以及它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思维。
如果以单一形式的词汇教学来开展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气氛沉闷,缺少情趣和活力,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注重在词汇教学的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既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陶冶情操,取得学习与教育的双重效益,有效地实践了“教书育人”的宗旨。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地体现出来,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视角,生动活泼的形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注重课外阅读,丰富语汇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扩大了词汇的积累,提高了词汇的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词汇学习太贫乏,范围过小,需要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学习。
其实,课外阅读所接触到的词汇绝大多数是早已在课堂中学过并掌握了的,又在课外阅读中遇到,这无疑是又一次巩固和更深层次的领悟,像这样的词汇便会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
课外阅读对拓展和丰富语汇,加强对词汇的积累和感悟,最后达到运用准确、自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加强写作实践,熟悉掌握各种类型的词汇
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而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又促进了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熟悉掌握各种类型的词汇,提高其语言综合能力,要从多个环节入手,比如,结合课堂教学情节用词造句,每周进行写作训练,每学期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封信,同学之间相互讲故事,举行班级讲故事比赛,出黑板报,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等。
为学生创造一定情境和氛围,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进行交流、辩论,锻炼他们的能力,展示他们的才华,以此分享学习成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这就能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在动作表演中,在玩玩乐乐中品味词汇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可以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5.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语言素材
学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语言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有思想,有交际的环境,便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无形的课堂,只要你抱着谦虚的态度,处处留心,善于揣摩和积累,并大胆地实践,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自古以来,文学大家的词汇量丰富,语言幽默、生动活泼,这与他们的社会实践分不开。
在从事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学生能从社会中不断学习各种书本上学不到的词汇,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学习,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现能力。
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小学语文重视词汇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词汇教学,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大量积淀词汇,才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进行写作。
作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词汇教学的有
效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他们来说,扩大词汇量,丰富各种句式,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词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要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词汇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没有扎实的词汇积累,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好的语文学习者,更不可能培养出汉语言运用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