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五代时期山水画

第四节:五代时期山水画


李成代表作品
范宽(1023-1031)
• 生卒年月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 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 • 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 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 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 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 • 范宽的作品多 范宽造像 • 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 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 •
.
《关山春雪图》
绢本,淡设色,纵:197.1厘米,横:51.2厘米。表现深 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巍峨,峻峭的山峦和茂 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 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画幅左下方山石上有“熙宁壬子 二月奉王旨画关山春雪之图,臣熙进”款识,可知此图绘 制时间与《早春图》为同一年,画法有大体相近。
北派山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荆浩 水画的 • 生卒不详 - 因唐末战乱,隐居太行山洪谷中,自号红谷子 代表人 • 日常的生活 物有荆 – 终日与大自然为伍,实地观察,收集素材,反复推敲。 总结唐人传统,根据自己的实践,加以创造。 浩、关 • 作品特点 仝
– 他的画有笔有墨,创造出个人独特的风格。全景式构 图,笔墨苍劲。
《早春图》《关山春雪图》欣 赏
谢谢观看!
• 传世杰作
– 《匡庐图》《笔法记》
《笔法记》
• 内容
– 记述了他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经验
• 六要
– 气韵思景笔墨
• 理论
– 有形病可医,无形病难医,神妙传功等理论
• 重要价值
– 开创了北派山水,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匡庐图》
• 绢本,水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画作描绘今太行山景色。
• 绘画技法
– 取全景式构图,陡壑高峰呈向上钻动 之势,雄伟峻拔。
I am here
董源(?-962),字叔达,南 唐画院画家,因做过南唐嗣 主李璟朝后菀副使,故人称 “董北菀”。江西进贤县钟 陵乡人。他是一位全才画家 ,人物、山水、禽兽、道释 无所不能。水墨类王维,着 色类李思训。因其完善了山 水画中青绿向水墨转化的技 法,同时创造了江南山水特 有的品格,故被视为南画之 祖。他的山水画,山头多苔 点,有茂秀润,虚实相生。
• 画作内容
– 山间清泉倒挂,林麓屋舍、桥梁林木, 烟岚缭绕期间。
《匡庐图》欣赏
下面我们来学习了解关仝
生卒不详,长安人
后梁画家 山水师荆浩,有出蓝之誉 风格独特,人称“关家景致” 全景式构图,出峰险峻,气势雄伟,石体坚固 杂木丰茂,有干无枝,显示出北方阔叶树特有的粗放
因其影响显赫,与荆浩并称“荆关” 在北宋初,与李成、范宽并称山水三大家
b)水墨画则有米
氏父子创“米 点山水”,改 变以点线造型 的传统,代之 以渲染
c) 构图全景式
或平远式
e) 画面意境或
雄壮或淡泊
1、三家鼎峙--关仝、李 成、范宽
• 北宋初期的山水画,以关仝、 李成、范宽为代表,其中尤以 李成影响最大,被推为“本朝 第一”。关仝前面介绍过了, 这里不再重复。重点介绍李成 和范宽。
简介他的两幅代表作品
代表作
• 《万壑松风图》
– 绢本设色 – 画面取高远构图 – 近景山脚下溪塘小 桥
• 《秋山问道土》
– 为绢本,水墨画 – 取高远构图 – 崇山峻岭,层峦叠嶂 – 山高林密,环境清幽 – 墨色较淡,用笔轻柔 秀润 – 浑厚淡雅
– 山间溪流奔腾而下
– 笔路清晰,虚实相 生
代表作《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土》 欣赏
• 社会评价
• 神宗赵顼曾把秘阁所藏名画令其详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 遍览历朝名画,“兼收 郭熙作品。并览”终于自成一家,成 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 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
郭熙代表作
.《早春图》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 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 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 伟的殿堂楼阁。
关仝的作品欣赏
二、全面繁荣的宋代山水画
宋代山水画全面走向成熟,名家辈出,风格多 变,笔法墨法齐备。
北宋前期
a) 以关仝、李
成、范宽为 代表
北宋中期 a) 郭熙异军突起,
全面总结前人 的传统,从意 境到技巧都有 所提高
北宋后期 a) 全面开花,青
绿山水有赵令 穰、赵伯驹、 王希孟
b) 选材北方大
山大川
Character
《龙宿郊民图》
代表作3
该画取深远构图,层峦叠嶂,境界开阔,树木茂密 ,画面明净严整。
下面来学习南派的另一位杰出画家巨 然
生卒不详,南唐江宁(今南京)人开宝寺僧。 专攻山水画,师法董源,有所创造。 975年南唐亡,他随后主李煜归降北宋,居开封开元寺 在画史上与董源并称“董巨” 据记载,他曾在北宋学士院作壁画,深得上层赏识 他擅长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之景 多用长披麻皴,笔墨清润 山顶多作砜头,以破笔焦墨点苔 常于水边点缀草方格苍润雅致 宜远观,用笔甚草草 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远观之景物灿然,如睹异境
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 ,还善画雪景,是其 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 一家 一大创造,被誉为“ 画山画骨更画魂”。
范宽代表作
• 《雪景寒林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也 以沉稳老辣的笔墨,画出雪后北方山川奇 观。山势嵯峨,岩壑幽深,近处树木形象 甚有姿态,平远处亦有峻岭起伏,折落而 有气势 《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 ,水墨,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 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 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 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 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 ,溪水潺潺。
让我们好好的向我国古代画家们学习吧
董源比较可靠的代表作
代表作
– 以下是其代表作的简单介绍

《潇湘图》
- 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描写的是潇湘二水交汇处的景色。

《夏景山口待渡图》
– 无款印,绢质,被分割,或被仿制。

《夏山图》 - 绢本淡设色。画面重峦叠嶂,云雾飘渺,杂木丰茂,山脚坐落居民。 《龙宿郊民图》 - 绢本设色。该画取深远构图,层峦叠嶂,境界开阔,树木茂密,画
李成(919-967)
• 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唐末战 乱,他隐居到山东营丘,故人称 “李营丘”。 • 他的山水画继承荆浩以来全景式的 传统,开创“平远寒林”画体。 • 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喜用淡漠, 他的山水画多带有荒 墨法精微,有“惜墨如金”之誉。 寒冷落之气 • 画山石以卷云皴,画树枝形如鹰爪
面明净严整。

代表作品欣赏
• 《潇湘图》 欣赏及简 析
– 描写的是 潇湘二水 交汇处的 景色。画 面重山复 岭,杂木 丰茂,山 水间漂浮 着薄薄的 水汽。山 石以花青 韵墨,人 物则施以 重彩。
让我们继续欣赏他的名作
《夏山图》画面重峦叠嶂,云雾飘渺,杂
木丰茂,山脚坐落居民。
作品2欣赏
Personality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欣赏
北派山水画的集大成者-郭熙
•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简介

(1023-约1085)〔北宋〕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 人。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 长,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 (1068-1085年)。
• 艺术特色
• 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 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 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 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
第四节:五代宋时 期山水画
唐松泉
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
感谢嘉宾 的时间
一、南北分野的五代山水画
五代山水画成绩斐然,南北两种画 风正式确立,笔法墨法大体具备。 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成为南北 两种画风的开创者,南清新秀润, 北浑厚雄健,影响深远。为两宋山 水画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张 图等人的泼墨山水又是一番天地。 山水画中的界画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