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包含四个学习任务,分别为:⑴介绍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⑵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⑶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调试、⑷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检修本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是:记住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会安装和调试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能用电路工作原理来分析电路故障现象;编写故障检修流程;实际检测并排除电路故障。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起、保、停电路的安装;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在教师指导下,能对简单控制电路进行检测与维修。
该班学生上课不太认真,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应急能力和合作能力相对较差。
三、教学目标设计1、能说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安装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3、根据故障现象,能运用专业化语言描述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4、会制定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的流程。
5、会检测与维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6、通过该任务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1、重点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各电器元件的作用,会安装并调试电路。
2、化解方法老师详讲,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实际安装电路。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1.难点安装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步骤的制定,实际检修电路。
2.化解方法老师现场分析并示范检修故障,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实际检修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任务教学法: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方案,最终完成整个任务,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
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职业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充分激发个体潜能,融合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达到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故障模拟训练法:通过设置和检修模拟故障,让学生知道电动机控制线路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并能用测量法查找和排除故障。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2.任务准备与实施(1)工具、仪表及器材表1 工具与仪表工具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工刀等仪表ZC25—3型兆欧表(500V、0~500MΩ)、MG3—1型钳形电流表、MF47型万用表表2 元件明细表代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MQSFU1FU2KM1、KM2 FRSB1、SB2、SB3 三相异步电动机组合开关熔断器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Y-112M-4HZ10-25/3RL1-60/25RL1-15/2CJT1-20JR36-20LA4-3H4kW、380V、△接法、8.8A、1440r/min三极、25A500V、60A、配熔体25A500V、15A、配熔体2A20A、线圈电压380V三极、20A、整定电流8.8A保护式、500V、5V、按钮数31132211XTSQ1~SQ4端子板行程开关JD0-1020JLXK1500V、10A、20节500V、5A14 以上设备共24套。
(2)学习材料准备:教学设计、课件、多媒体设备、笔、电路安装评分标准表和检修训练评分标准表等。
八、教学内容结构图九、教学流程图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1、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演示所用的安装板、导线、仪表、电工工具等。
2、〔课前检查〕(1)清点学生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记录,检查学生的着装;(2)强调遵守实训课课堂纪律;(3)检查本次课所需学习用具是否配带齐全;(4)检查电工工具配带是否齐全,工具摆放是否整齐、有序;3、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二、复习旧课复习上课题学过的位置控制的内容,对实习操作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表扬或鼓励做得较好的,并指出在上课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应如何改进?检查学生实习进度,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实习场地。
三、课程导入1、结合上课题讲解新课题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2、用行程开关进行自动往返控制:有些生产机械,如万能铣床等要求工作台在一定距离内能自动往返,以便对工件连续加工。
提问:1、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在位置控制线路图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来实现自动循环控制。
2、可用位置开关的常闭触头来实现工作台指定位置停车,那么再反向起动时又如何控制呢?3、位置开关有两对触头,一对常开触头和一对常闭触头,常闭触头先分断,常开触头后闭合,应如何来实现工作台的自动往返运动?四、讲授新课(一)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实物图:(二)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图如下,工厂车间里的铣床常采用这种线路,行车运动示意图同位置控制示意图相同,行车的两头终点处各安装了二个位置开关SQ1、SQ3和SQ2、SQ4,将这两个位置开关SQ1、SQ3的常闭触头分别串接在正转控制电路中,将另两个位置开关SQ2、SQ4的常闭触头分别串接在反转控制电路中,将SQ2常开与按钮SB2的常开触头及接触器KM1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正转电路中,将SQ1常开与按钮SB3的常开触头及接触器KM2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反转电路中。
当位置开关动作后,常闭触头先分断,工作台停止运动;常开触头后闭合,工作台反向运动。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电路原理图:(三)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当运动部件向左运动时,假设SQ1失灵,运动部件继续向左运动撞到SQ3,这时SQ3可以进行终端限位保护。
当运动部件反向运动时,SQ4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停车时只需按下SB1即可。
(四)接线方法接线时,行程开关SQ1常闭触头串接在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中,行程开关SQ2常闭触头串接在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将SQ2常开触头与按钮SB2的常开触头、接触器KM1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正转控制电路中,将SQ1常开触头与按钮SB3的常开触头、接触器KM2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反转控制电路中,主电路走线与位置控制电路相同。
(五)安装步骤及工艺要求1、画出元件布置图和线路接线图;2、检查元器件好坏,在确定无误后,在板上安装;3、工艺要求:(1)接线时,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面走线,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且走线合理,线路要求横平竖直,转角转成直角;(2)接点不能松动,不能有反圈,不能露线心;(3)按接线图布线并套好号码管;4、根据原理图检查布线是否正确;5、安装电动机;6、连接电动机和电器元件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7、连接控制板外部的导线;8、自检;9、交实习教师检验、检查无误后通电试车。
(六)注意事项:1、熔断器接线一定要正确;2、安装完成电路后,要认真检查电路;十一、教学反思:《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安装和检修电路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这一次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为了上好“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先要提高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做到能“文”能“武”。
能够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结合方法、认识方法和教学方法,使我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增加了我与学生的直接接触时间,我增进了对学生知识需求的了解,能切合实际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理实一体化教学”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我作理论知识讲解时,已激起了学生的动手欲望,一旦实践,学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操作试验中,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会自觉地思考和提问或与老师讨论,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因此,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当然,本次课教学中也有不足点:1、教学中,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方法上还欠佳。
因此,课堂纪律不太好。
2、课堂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语言不够精炼,与学生的互动时间较少,学生有感觉乏味的现象。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组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