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四乘与除知识归纳北师大版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四乘与除知识归纳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乘与除
知识盘点
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丰收了
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植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有三种:(1)想乘法,算除法;(2)先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它们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3)用被除数十位数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把两次的商分别写在商的十位和个位上。

4.8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或商中间有0)的笔算1.填空。

2.判断
(1)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一定也有0。

()
(2)808÷4的商是两位数。

()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3.应用题。

(1)小丽做了320朵花,每4朵放一盒,可以放多少盒?
(2)学校图书室买来208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放了多少本书?
答案提示:
1. 101 30
401 60
204 90
2.√×√
3.(1)320÷4=80(盒)
答:可以放80盒。

(2)208÷2=104(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放了104本书。

第7 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根据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 页“练习二”第2 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上台板演,说说计算方法,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及得数。

2.完成教材第13 页“练习二”第3 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 页“练习二”第4、5 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提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 页“练习二”第6 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你能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吗?想想它们能算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评讲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指明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4 页“练习二”第7 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 页“练习二”第8 题。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提问:要求“买5 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么求?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补》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 页例1 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

(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 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 元里去掉2 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 页“想想做做”第1 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 页“想想做做”第4 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

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 页“想想做做”第5 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师强调:第(1)题,先算4 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 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