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1、原煤系统地下煤斗、地下廊道、01#栈桥、02#栈桥、碎煤机室、01#转运站为钢筋砼框架结构,±0.00为1447.00m。
框架填充墙体采用MU10烧结多孔砖(干容重1350Kg),M5混合砂浆砌筑;1.2m以下墙体/屋面女儿墙/高出楼面240mm部位墙体及靠近楼梯平台处采用MU10机制小红砖,用M7.5的水泥砂浆砌筑。
二.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2.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1-20012.2《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20022.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5-20042.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6《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砖墙体结构构造》 02SG614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2.9《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程》 DL/T5210.1-2005三.施工前准备3.1材料准备:①砖:MU10多孔砖,规格型号240*115*90mm,MU10小红砖240*115*55mm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②砂:中砂,含泥量小于5%;③外加剂:要符合实验出的配合比;3.2主要机具准备:①砂浆搅拌机、斗车、卷扬机、台秤;②筛砂网、瓦刀、铁锹、木锤、线坠、灰桶、靠尺、皮数杆;3.3 技术准备:砂浆施工配合比:M7.5水泥砂浆、M5.0混合砂浆。
3.4人员配备:砂浆搅拌4人、基层处理、弹线3人、摆砖6人、砌筑8人。
3.5作业条件:①进场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才准许使用,并按型号、规格分类堆放,注意做好排水措施。
机制砖使用前一天应浇水湿润,普通混凝土砌块不宜浇水,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适当在砌块上喷水湿润;②所需机具设备安装就位并调试好;③墙体基层应清扫干净,应平整,并在基层上弹出纵横墙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其他尺寸及标高控制线;④立好皮数杆,复核基层标高。
根据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4.2.1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提出砂浆试配比例(重量比),并根据测定现场砂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
水泥配料精确度控制在±2%以内;外加剂精确度控制在±5%以内。
4.2.2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
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2min。
4.2.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
4.3 基层处理、弹线4.3.1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并根据砖墙位置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
4.4 摆砖4.4.1开始砌筑时先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第一层砖摞底时,两山墙或相当于山墙位置处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
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砖垛等对灰缝的影响,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
必须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
排砖必须有个全盘考虑,即前后檐墙排第一皮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上角上必须是七分头。
4.5立皮数杆4.5.1在砌墙前,先要立皮数杆,皮数杆上划有砖的厚度、灰缝厚度、门窗、楼板、圈梁等构件位置。
皮数杆竖立墙角及交接处,其间距以不超过15m为宜。
4.6 挂线4.6.1一砖厚墙采用外手抹线(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面挂线,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标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
砌砖时,水平灰缝要均匀地一致、平直通顺。
4.7 砌砖4.7.1 砖基础①变形缝两边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一边,溢出墙面的砂浆要随砌随刮除;后砌的另一边采用铺缩口灰的方法进行操作,掉入缝内的砂浆及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砌体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②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无设计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③可依皮数杆先在转角及交接处砌几皮砖,再在其间拉准线砌中间部分,其中第一皮砖应以基础底宽线为准砌筑。
④大放脚部分一般采用一顺丁砌筑形式,注意十字及丁字接头处的砖块搭接,交接处纵横基础要隔皮砌通。
⑤大放脚转角处应在外角加砌七分头砖,以便竖缝上下错开,大放脚最下一皮应以丁砌为主,墙基的最上一皮砖(防潮层下面一皮砖)应以丁砌。
⑥砖基础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
⑦防潮层:抹前应将基础墙顶面清扫干净,浇水湿润随即批抹防水砂浆,厚度一般20mm。
防水砂浆掺入防水剂份量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规定和设计要求确定。
⑧砌完基础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土应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
单侧填土应在砖基础达到侧向承载力和满足允许变形要求后才能进行。
4.7.2 砖墙①组砌方法:砖墙厚度在一砖或一砖以上,可采用一顺一顶。
②砖墙(砖砌体)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竖缝宜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胀;里手低,墙面要背。
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③砖墙的转角处:每皮砖的外角应加砌七分头砖,当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时,七分头的顺面方向依次砌顺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
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应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
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实心砖墙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每12cm墙厚放置一条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100cm,末端应有90°弯钩。
④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大于4000mm,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⑤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m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5mm。
拱脚下面应伸入墙不小于20mm,拱底应有1%的起拱。
⑥凡设有构造柱的部位,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绰线,并将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
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180mm(即三皮砖)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置2根Ф6水平拉结筋连接。
⑦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浆,混水墙应随砌随刮浆。
⑧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00mm为宜。
⑨隔墙和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⑩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用丁砌层砌筑。
梁及梁垫的下面,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挑檐,腰线等),应用丁砌层砌筑。
五.质量控制措施及质量要求5.1质量控制措施a砌筑砂浆应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散装水泥和砂都要过磅,计量要准确,搅拌时间要达到规定要求。
b 墙身轴线定位要准确:大放脚两侧收退要均匀,砌到墙身时,要拉线找正墙的轴线和边线;砌筑时保持墙身垂直。
c 墙面平整控制: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一砖墙反手挂线;舌头灰要随砌随刮平。
d 水平灰缝厚薄要均匀: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每层砖都要与皮杆数对平,通线要绷紧穿平。
砌筑时要左右照顾,避免接槎处接的高低不平。
e 抄平放线时,要细致认真,钉皮数杆的木桩要牢固,防止碰撞松动。
皮数杆立完后要复验,确保皮数杆标高一致。
f 埋入墙体中的拉结钢筋要符合要求,应随时注意正在砌的皮数,保证按皮数杆标明的位置放拉结筋,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并保证其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g 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否则应砌成斜槎。
h 墙体的拉结钢筋、构造柱钢筋、砼墙与砖墙拉结筋,各种预埋件、埋管等,应注意保护,严禁任意拆改或损坏。
i 在吊放操作平台脚手架或安装模板时,应防止碰撞已砌结完成的墙体。
5.2质量要求a砖的品种、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规格一致,经现场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砂浆严格按配合比拌和。
拌制水泥混合砂浆用的石灰膏应是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天,且用孔洞不大于3mm*3mm网过滤的,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水泥膏。
砂浆应随伴随用。
砂浆拌成后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和使用。
c外层窗口以下及楼层240mm高,女儿墙采用MU10小红砖砌筑,其他墙体采用MU10多孔砖砌筑,基础以下的墙体用M7.5的水泥砂浆砌筑,基础±0.00以上用M5的水泥砂浆砌筑。
墙体砌筑必须设皮数杆,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d烧结砖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掷抛和倾倒,进场后应堆放整齐。
e砖砌体砌筑时必须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f平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墙面平整度控制在8mm以内,墙体垂直度每层不超过5mm。
g砖砌体砌至框架梁下方15-20mm的范围内斜砌小红砖,砌筑时间应沉实三天后进行。
h砖砌体压筋不得漏放。
i窗洞口及预留孔洞必须正确无误。
j造柱处墙体必须砌筑成马牙搓,马牙搓应先退后进,留搓60mm。
每500加拉结筋2Ф6,且其长度不的小于1000mm预留拉结筋位置因正确,施工时不得任意折k按规定在砌筑砌体时每天砌筑不的超过1.8m。
六.强制性条文要求6.1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
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a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b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6.2 凡在砂浆中掺入有外加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6.3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4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小高度的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5 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6.6 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采用M7.5水泥砂浆,主体采用M5的混合砂浆。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小砌块至少应抽检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