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1、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产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投资主体: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个人投资者。
3、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4、国际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相对于直接投资而言,其收益较为固定。
5、非股权安排: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属于股权联系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许可证交易、特许专营和限制中长期贷款等属于以非股权联系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6、国际投资的内涵:1、国际投资主体的多元化;2、国际投资客体的多样化;3、根本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4、国际投资蕴含资产的跨国运营过程。
7、国际投资不断发展的原因:1、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的飞跃;2、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发展;3、国际政策环境的自由化;4、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
8、国际投资区域格局的发展(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
2、发展中国家: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洲、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
9、影响国际投资区域格局的因素:发达国家:1、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2、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3、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
发展中国家: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跨国公司战略因素。
10、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的近期趋势:1、第一产业(初级产品部门)的趋势: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初级产品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明显降低了。
2、第二产业(制造业)的趋势:近年来,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三个变化:投资留向由原来的资源、劳动密集行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投资形式上出现了低股权、非股权安排和跨国公司间的战略联盟;制造业的国际投资中还出现了带有区域性色彩的公司网络。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趋势: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服务业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原因有以下:许多服务性行业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以及由于许多服务产品的不可贸易性使得向国外市场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到国外直接投资;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跨国提供各种新型服务成为可能;金融服务业始终是近十年吸收FDI最多的行业。
11、国际投资学的研究内容:1、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问题;2、国际投资的主体分析;3、国际投资的客体研究;4、国际投资的管理;5、国际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12、国际投资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3、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5、理论总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1、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的发挥作用。
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
3、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国际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厂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厂商增长理论。
5、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资本化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6、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折衷理论。
7、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有效集或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承担最小风险。
8、证券组合理论: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承担最小风险。
9、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在假设条件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试图解释存在市场风险条件下,投资者的行为怎样推动着组合证券价格的形成,其概括了不确定条件下资产预期收益与风险的内在联系,通过资本市场线和证券市场线表现出来。
10、资产套价理论:不需要严格的假定条件就能分析多因素影响的证券均衡价格问题,该理论建立在一物一价法则的基础上,在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上,相同的产品一定会以相同的价格出售。
第三章跨国公司1、跨国公司: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7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主要发展特点:1、跨国公司数量、规模上的大发展;2、“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3、从产业部门分析,跨国公司向服务业的拓展速度最快;4、跨国公司国际投资行为日益多样化。
3、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最新进展:1、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长;2、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3、国际化经营程度更高;4、跨国购并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5、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取得长足的进步;6、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胜之道。
4、价值链:是指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与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节总和,每一价值增值行为构成了价值链上的一个链节。
5、职能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6、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沿着职能一体化和地域一体化两个维度推进。
1、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①独立子公司战略;②简单一体化(寻求外源)战略;③复合一体化战略。
2、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①多国战略;②区域战略;③全球战略。
7、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1、出口部。
2、国际业务部。
3、全球性组织结构:①职能总部;②产品线总部;③地区总部;④矩阵机构;⑤网络结构。
8、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取消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相应建立不同程度、不同地理范围的国际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
9、跨国公司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2、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3、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4、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5、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第四章跨国金融机构1、跨国银行:是指以国内银行为基础,同时在国外拥有或控制着分支机构,并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从事多种多样的国际业务,实现其全球性经营战略目标的超级银行。
2、国际财团银行制:是指有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以参股合资或合作的方式组成一个机构或团体来从事特定国际银行业务的组织方式。
3、跨国银行发展的原因:1、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早就了一批具有优势的跨国银行主体;2、全球跨国公司的扩张要求银行跟随到海外继续提供服务;3、各国对银行业的政策激励银行开展跨国经营;4、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跨国银行的业务拓展开辟了新天地。
5、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银行业的重组和新发展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4、投资银行:是指以证券承销、经纪为业务主体,并可同时从事兼并与收购策划、咨询顾问、基金管理等金融服务业务的金融机构。
5、共同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6、跨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条件:1、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各国相继在不同程度上拆除了金融壁垒,为跨国投资银行全面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可能;2、紧急全球化进程促进了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3、国际证券业的发展业为跨国投资银行的扩张创造了契机;4、购并浪潮为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
7、对冲基金的特征:1、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投资者受到较少的管制;2、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高收入者,对风险具有较高的承受力;3、对冲基金往往大规模地使用财务杠杆,从而大大增强了其市场影响力;4、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机制更具有激励性,从而汇集了投资界许多尖端人才。
8、试述当前国际上跨国投资银行的格局特征:1、国际银行业的购并重组愈演愈烈;2、跨国银行向全能化发展;3、电子化推动跨国银行的创新。
第五章官方和半官方投资主体1、官方国际投资:是一国政府使用国库资金进行跨国界投资的经济行为。
2、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利用财政金融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
特点有三:立法性、政治性、优惠性。
3、出口信贷:又称对外贸易中长期贷款,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所采取的对本国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中长期贷款。
4、官方国际投资的特点:1、官方国际投资行为带有鲜明的国家色彩和深刻的政治内涵;2、官方国际投资为低货币盈利;3、官方国际投资具有中长期性;4、官方国际投资具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性。
5、国际金融公司开展业务,遵循三个原则:1、催化剂原则;2、商业原则;3、特殊贡献原则。
6、资金动员率:是国际金融公司对项目每投入1美元所带动其他私人投资之间的比例。
7、半官方机构的资金来源:1、会员国缴纳的股份;2、借款,包括从官方机构借款和私人渠道借款;3、发行债券;4、会员国捐赠;5、业务经营的盈余。
8、试述国际金融公司在私人直接投资中的作用:第六章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1、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2、混合购并:是指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时的购并方式。
3、国际租赁:国际租赁是指一国承租人以支付一定租金的方式向他国出租人租用所需生产设备的交易活动。
4、国外子公司的主要特点:1、子公司具有自己独立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
2、子公司具有自己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3、子公司具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财务报表;4、子公司可以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各类民事法律活动,包括进行诉讼。
5、非股权参与方式与股权参与方式相比的特点:1、非股权性;2、非整合性;3、非长期性;4、灵活性。
6、国际合作经营和国际合资经营的不同之处:1、合作经营是契约式合营,合资经营是股权式合营;2、合作经营企业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而合资经营企业均为法人;3、合作经营审批较合资经营更为简便。
7、试述收购兼并与绿地投资的选择:1、影响选择的内部因素:①技术等企业专有资源的状况;②跨国经营的经营积累;③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④企业的成长性。
2、影响选择的外部因素:①东道国对外国购并行为的管制;②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③目标市场和母国市场的增长率。
8、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但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