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最严重的挫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空前严重的损害。
一直以来, 人们对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及价值评判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我们要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以便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苏东剧变可以说是20 世纪的大事变。
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对人们特别是搞社会主义的人们心灵的震憾是巨大的。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究竟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苏东剧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我想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在历史上苏东经济建设也有过辉煌的成就。
但长期以来, 国民经济明显地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即由“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一比较慢一一停滞发展、零增长和负增长” , 到80年代后期, 苏东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大滑坡, 通货膨胀严重, 债台高筑, 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国际背景, 则更加容易引发当地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的离心倾向。
第二,在自身建设上,共产党的干部从上到下一形成了一个宝塔形结构, 加入这个结构的人往往不是由人民选举, 而是由党来一级一级由上到下任命的。
虽然不能说全部、但相当多的干部是能上不能下,是为任命他的上级负责, 而不对人民负责。
更有甚者, 利用手中的权力, 不是很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工作, 而是以权谋私, 假公肥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九霄云外, 把做人民的公仆逐渐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
这样, 在苏东各国, 人民当家做主逐渐被任命式的、终身制的、能上不能下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所代替。
这就是说, 长期保护着官僚主义者的苏东各国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 最后作为重要原因导致了自己的垮台这不仅成为反对派和西方资产阶级多年来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口实, 而且导致在共产党被赶下台的关键时刻, 大多数群众没有起来保护共产党, 而是采取了冷眼旁观甚至跟着反对派走的态度。
苏东各国共产党不善于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建立起保持高度团结统一的中央集体领导核心, 党风严重不正、官僚主义盛行、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滋长, 等等, 从而使党组织逐渐失去了先进性, 并进而导致了共产党政权的自我毁灭。
第三,在民族关系上,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
民族问题是苏东剧变的纽结。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种复杂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在苏联演变的过程中, 长期以来潜在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化, 大俄罗斯主义与地方民族分离主义相互作用, 大大加速了苏联走向解体的进程。
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其他多民族国家,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类似情况。
第四,在意思形态上,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苏联东欧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是建立在高度统一的基础之上的。
对意识形态严加控制,对于不同意见,不同观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压制,甚至党内都没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人们因意见不同而受到迫害的现象在这些国家比比皆是。
在这种体制下,似乎社会主义与文化专制主义不可分割。
苏联东欧国家的人们长期生活在文化专制的氛围中。
人民群众的思想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成了一句空话。
这种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侵犯了人们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严重地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引发了国内全面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使局势日益恶化以致不可收拾。
第五,在外交上,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战略所带来的恶果。
苏联长期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
其结果, 一是向东欧各国强制推行苏联模式, 严重脱离东欧各国国情, 人民心生不满, 从而导致东欧各国执政党的社会基础脆弱二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扩军备战, 消耗了大量的国力, 加深了国内的经济危机三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 到处插手地区冲突, 甚至公然干涉别国的内政, 派兵人侵别国的领土, 严重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第六,在决策上,对社会主义改革的领导、决策出现失误, 乃至偏离正确方向。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初衷是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但是, 在改革过程中, 尤其是改革遇到挫折时, 他们并不是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兴利除弊, 而是使改革步入了歧途, 即从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走向否定阶级和阶级斗争、从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走向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实行党政分开走向取消党的领导、从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走向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从力图摆脱传统的苏联模式的控制走向完个投向西方的怀抱、从批判历史上的错误走向完全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第七,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东剧变的外因。
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 一直面临内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策反颠覆、武装于涉甚至发动侵略战争但是, 这些手段都没有能够消灭苏东社会主义。
世纪年代以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恃其经济和科技优势,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遇到困难之际, 转而使用和平演变战略, 从外部有力地推动了苏联东欧剧变的进程对于东欧各国来说, 演变的外因还有苏联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后, 要求并积极促进东欧各国行符合其“新思维”的“改革” , 甚至直接插手东欧的内部事务, 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业、罗马尼亚的事变都有苏联的背景。
苏联的所作所为, 对东欧的剧变起到了西方所起不到的作用。
苏东剧变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们的体制是从苏联过来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防止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就应该从苏东剧变中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解决体制方面的问题,消除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第一,思想要解放。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第二,经济要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要巩固,就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增强对人民的吸引力。
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
”②长期以来,苏东各国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提高缓慢,甚至停滞倒退,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感到失望,对党和政府强烈不满,从而动摇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党的执政根基。
第三,方向要明确。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而苏东各国的改革却最终抛弃了社会主义。
苏东各国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它们都在经济体制改革无法深入时,求助于政治上的多元化、多党制,盲目引入西方政治制度以缓解面临的严峻形势。
这样的改革,其结果只能造成严重的无政府状态,执政的共产党不但没有摆脱经济上的危机和困境,反而使自己的威望急剧下降,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因此,改革开放中,要始终注意坚持社会主义方阿,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第四,政治要民主。
始终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上必须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宗旨上必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行动上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做了一个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
调查结果表明:有76.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实行资本主义。
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党的干部队伍内竟有那么多的人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实在令人震惊。
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国家,党变国家才会变,党败国家才会败,这是苏东剧变的最深刻的教训。
第五,道路要正确。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西方“和平演变”。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根本前提,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国际关系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关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
同时,还要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是长期的,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之间的斗争也是长期的。
因此,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采取有效的对策。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到来。
一些西方的政治家和学者据此也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了”,并预言说“20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将在20世纪内灭亡”。
这类观点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错误判断,即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等同起来,把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改革、完善和创新视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否定。
社会主义在苏东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非国际共产主义的失败。
苏东剧变,只不过是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挫折,社会主义没有结束,社会主义还在继续发展。
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总之,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同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决裂,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才能避免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迈出了重大的步伐。
这种改革实际上就是逐步摆脱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改革。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却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实践证明,我国的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同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决裂,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新体制,社会主义就有无限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