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滴水成冰。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

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氧分子。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离子的是2H+。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焰心部分。

6.下列物质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7.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原子含有不同的质子数。

8.下列物质中的“Cl”的化合价是“+5”的是KClO3.9.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食盐水。

11.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是量筒。

1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13.市售补钙食品中的“钙”是指钙离子。

14.在XXX→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

15.鉴别三个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分别是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是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7.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非金属元素的是: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硫酸。

19.在T℃时,物质A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克,则在T℃时的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1∶10.2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氧化铝(AlO)。

2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子能够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此外,分子质量通常比原子质量大,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没有空隙。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而原子不可分。

22.如果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以用湿抹布盖灭火。

湿抹布的主要作用是降温和隔绝空气,从而防止火势蔓延。

23.2Mg + O点燃,2MgO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但并不一定是纯净物。

氧化物是一种化合物。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5.氧气能够与红磷反应,这是氧气的一种化学性质。

此外,氧气是无色无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易溶于水。

26.人用食物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

家庭用煤气做饭、办公室用空调取暖、工人用炸药拆除危旧建筑等都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

27.铁丝燃烧后,其固体质量应该减少,而不是增加。

因此,铁丝燃烧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其他选项,如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消失、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碱式碳酸铜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小,都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8.2A + B = 2C + D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意,10克甲与11克丙的总质量为21克,因此丁的质量为(25-21)= 4克。

化学式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因此10克甲的摩尔数为10/30 = 1/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摩尔甲需要1/2摩尔乙参与反应,因此乙的摩尔数为1/6.同理,丙的摩尔数为11/44,丁的摩尔数为4/18.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应该满足这些摩尔比例关系,因此2A + B = 2C + D是正确的。

29.该气体最多可能由CO和CO2的混合物组成。

由题意可知,该气体中只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且质量比为1:2.CO和CO2都符合这个质量比例,因此该气体最多可能由这两种气体的混合物组成。

30.图像C正确表示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开始时,溶液中含有100g硝酸钾,质量分数为100%。

随着向溶液中加入更多的硝酸钾,溶解度增加,质量分数也随之增加。

当加入的硝酸钾达到一定量时,溶解度达到了饱和,此时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加。

如果继续加入硝酸钾,就会有部分固体剩余,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反而会下降,直到最终达到一定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26分,每空1分)31.(9分)1)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字母序号填空: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B。

②表示阳离子的是A。

2)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①两个氢原子→氢分子;②三个水分子→H2O3;③两个钠离子→Na2+;④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⑤食盐的化学式→NaCl;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Fe + 3O2 →2Fe2O3;⑦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 H2O。

32.(4分)1)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注:“N”表示氮原子;“C”表示碳原子;“O”表示氧原子;“H”表示氢原子,“—”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

)则α-丙氨酸中含有3种元素,其中碳、氧2种元素质量比为3:2,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03.2)质量相等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镁。

33.(7分)1)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酸碱指示剂溶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是饱和溶液,但不是均一、稳定的液体;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气体溶液。

2)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①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2℃时A物质的溶解度。

②t2℃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①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互相转化的。

②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Ⅲ区域。

34.(6分)1)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用次氯酸可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原水→ 加明矾→ 沉淀→ 过滤→ 通氯气→ 净水①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BC。

②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D。

2)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

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乱倒废弃物、乱倒废弃药品)。

一、选择题(20分)1.A2.B3.A4.C5.D6.B7.A8.C9.D 10.B11.C 12.A 13.D 14.B 15.C16.D 17.C 18.B 19.A 20.D二、阅读理解题(16分)21.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为了减少水体中的磷污染,保护水资源。

23.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为了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4.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会增加水库周边的污染,不利于水库的水质保护。

25.“三效催化净化器”可以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成对空没有污染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26.水可以扑灭火灾的原理是吸收火灾的热量,使火焰熄灭;二氧化碳可以扑灭火灾的原理是抑制火灾的氧气供应,使火焰熄灭。

三、实验题(18分)35.(1) ①长颈漏斗,②排水管。

2) 2KMnO4 + 10KOH + 5O2 → 2K2MnO4 + 5K2CO3 +3H2O。

3) 实验室选用B和C装置可制取氧气,反应药品应该是KClO3和MnO2,判断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一根火柴棒试着点燃收集氧气的试管口,如果火柴棒燃烧,说明氧气还没有收集满。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D装置和B装置连接,其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36.(1) A: 应该使用眼镜和手套,否则有可能会对眼睛和皮肤造成损伤。

2) B: 应该用电热棒加热,否则有可能会引起爆炸。

3) C: 应该使用导电性较好的金属导线,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7.实验操作:将干燥的紫色小纸花放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用盛有水的喷壶向试管中喷水,观察是否变色;然后用盛有稀醋酸的喷壶向试管中喷醋酸,观察是否变色;最后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是否变色。

实验现象:用水喷试管后,紫色石蕊试液变为深蓝色;用醋酸喷试管后,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用二氧化碳通入试管后,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结论: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四、计算题(6分)38.化肥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5%、8%,所以100克化肥中氮、磷、钾的质量分别为10克、5克、8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2NH3 + H3PO4 → (NH4)2HPO4,可以计算出100克化肥可以生成13.33克(NH4)2HPO4,而广告中声称可以生成20克,显然是虚假广告。

39.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4O10,摩尔质量为284 g/mol。

甲、乙、丙三位同学所用的氧气质量分别为2.48 g、3.1 g、2.48 g,根据化学方程式P4 + 5O2 → P4O10,可以计算出甲、乙、丙三位同学所用的红磷质量分别为0.62 g、0.775 g、0.62 g。

将每位同学所用的红磷质量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质量相除,可以得到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反应产率分别为83.3%、89.7%、89.7%。

因此,乙、丙两位同学的结果是正确的。

化学试题答案与分析一、选择题1.C2.A3.B4.B5.B6.A7.C8.D9.C 10.A11.D 12.A 13.B 14.B 15.C16.A 17.D 18.A 19.C 20.B21.D 22.B 23.D 24.C 25.D26.C 27.C 28.A 29.D 30.D二、填空题31.(1) ①A和B反应生成C②C中含有2个H原子,3个O原子,2个Na离子和1个Fe离子③C和NaCl点燃生成3个Fe离子和2个Na离子,以及2个Cl原子和3个O原子④C和FeCl2反应生成Fe(OH)2和2个Cl离子⑤2Fe(OH)2和O2反应生成2个Fe(OH)3⑥Fe(OH)3和HCl反应生成FeCl3和3个H2O2) 铝离子32.(1) 4,9:8,892) 铝33.(1) ①高锰酸钾(或硫酸铜等)和水(或酒精等)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或红色沉淀),同时释放出氧气(或二氧化碳等)②用酒精(或二氧化碳等)将试管口封闭,观察酒精(或二氧化碳等)燃烧时是否能使试管内的氧气耗尽③如果试管内的氧气耗尽,酒精(或二氧化碳等)燃烧就会熄灭2) 小于3) 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选择Ⅲ34.(1) ①A、B、C反应生成D②D是反应的产物3) 二氧化碳和氮气(或CO2和N2)4) 降温,隔绝空气(或氧气)三、实验题35.(1) ①使用试管和酒精灯进行实验表示加热反应2) D和2KMnO4反应生成K2MnO4、MnO2和O2气体3) MnO2和H2O2反应,产生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观察氧气是否能使木条复燃4) B、C和CaCO3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气体36.(1) 集气瓶底部应该放少量的水(或细沙),以防止底部炸裂2) 视线应该与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以避免读数偏大3)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应该保证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1/3,以避免液体喷出37.(实验假设和实验方案各1分)实验假设: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方案:①将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紫色小花直接放入干燥集有CO2瓶中②向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水实验现象:如果不变色,那么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如果紫色变为红色,那么是CO2与水反应的产物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如果不变色,那么是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请重新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