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2、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A.H2、CO、CO2B.N2、O2、CO2C.H2、CH4、CO D.H2、CH4、CO23、《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
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4、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花生油 C.面粉D.冰块5、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6、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Si B.Fe C.Al D.O1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1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13、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14、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5、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1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B.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C.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D.MgSO4(Na2SO4):溶解,过滤17、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 D.称取氯化钠19、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2HCl=CaCl2+2H2O B.Fe2O3+6HCl=2FeCl3+3H2OC.Na2CO3+2HCl=2NaCl+H2O+CO2↑D.Ca(OH)2+CO2=CaCO3↓+H2O2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人),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
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______________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制取氧气。
①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
②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
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时的主要操作步骤有:a.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e.组装仪器。
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制取二氧化碳。
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反应后的废液中如果含有稀盐酸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
请你选择下列试剂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可供选择的试剂;石灰石、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_____ ____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 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水至 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3)加入药品。
添加块状CaCO3______________,再放入固体。
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观察到的现象是2_______________。
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中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如图2所示。
(1)X曲线表示的是 _____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2)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 。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实验前实验后测量项目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体积/mL 80.0 46.4 126.0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
(4)若测得的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① ______ ;② ________ 。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2、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合金20g放入烧杯,将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次数 1 2 3 4加入稀硫酸质量70 70 70 70/g剩余固体质量/g 18.2 16.4 14.6 13.2(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C3、B4、A5、C6、D7、B8、A9、D10、D11、A12、D13、A14、B15、B16、C17、B18、A19、A20、A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继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2、漏斗胶头滴管搅拌加速溶解最低排水集气氧气的密度空气大3、集气瓶 A C或E 2H2O22MnO2H2O+O2↑ ecdab CaCO3+2HCl═CaCl2+H2O+CO2↑向废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盐酸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CaCO3 +2HCl=CaCl2+H2O+CO2夹紧止水夹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
横放长颈漏斗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蜡烛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2、温度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同时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BC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强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80mL-46.4mL80mL-46.4mL+126mL×100%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减小(2)B(3) 3.65%2、(1)33:17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