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树之歌》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树之歌》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树之歌》说课
稿
树之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首儿歌介绍了11种树木,包括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
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

大多数学生能够读懂这首儿歌,并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朗读和背诵儿歌,以及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比如检查预的情况、同桌互读、拼音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正音、小老师提示读音、开火车读、个别读和领读等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集中记忆8个木字旁的生字,并且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猜一猜其他生字的读音。

除了识字,我们也需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相应树木的插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树木的特点,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合作研究法可以让同学们在预时互相检查,一起读生字,讨论时分工明确,任务清晰,交流畅通,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研究的乐趣。

朗读比赛法可以通过同桌对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自主研究法可以通过提前预、圈出生字和平翘舌音、标出自然段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在教学程序中,我们可以采取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掌握笔顺等环节,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到快乐,突破难点,提高语文能力。

在教学流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导入、识字、读音、书写等环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归类集中识字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顺,提高书写能力。

首先,展示“杨”“壮”,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

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XXX”字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壮”字的笔顺从左到右,右边是“士”别写成“土”。

接着,进行范写引路。

范写时,先写拼音,再写汉字。

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

最后,进行书空练写。

(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4.分工合作,寻找答案
A、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树木?每种
树木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B、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1种树木的名称。

班级学生把
松柏看成了一种树,所以要及时引导。

C、屏幕展示每种树木的图片,边观察边说出树的特点。

D、多种形式读文: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全部齐读等,
以读促思,读中感受。

为背诵打基础。

5.模仿运用,创编儿歌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介绍介绍树木,编一句儿歌呢?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性。

三)教学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