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组和树木有关的归类识字,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背诵课文,能够感知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1.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11种植物的图片。

激趣谈话:你喜欢树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几种树。

(学生读出名字。

)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它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说说图上的内容。

例如:杨树高大挺拔。

3.过渡:同学们,这些树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

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树之歌)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树朋友。

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树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讲解生字(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A左右结构、左窄右宽B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属于草本类,与植物有关。

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4)指导书写。

①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②教师指导书写。

(明确笔顺,示范书写)③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去拼音认读生字。

(2)找朋友。

(老师手里拿木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吾、同、风、公、白、华”。

口令:我是枫树的枫,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风”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3)编字歌。

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

(课件出示“梧桐”的“梧”--木字旁遇到“吾”,伸出手来交朋友,“梧、梧、梧,梧桐的梧”。

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课文讲解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1)《树之歌》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请仔细体会。

(2)《树之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丰富,一共描写了几种树木?1.分句朗读,讲解课文。

(1)齐读第一句,思考:“梧桐树叶像手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梧桐树叶像手掌,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像什么?(2)齐读第二句。

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3)齐读第三句。

思考: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4)齐读第三句。

思考: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活化石?2.同桌合作对读课文。

四、情感体验五、拓展:说一说你知道树还有哪些?六、知识延伸:课件出示三句和树有关的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指名让学生大致理解意思,教师补充说明。

七、布置作业你是不是认识了很多树,请画出你喜欢的一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树之歌杨壮【教学设想】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都介绍了哪些树?每种树有什么特点?)3、师引导: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认识不同的树吧!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句谁能把这一句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句,边圈画出本句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杨树、榕树、梧桐树、手掌、壮”。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壮”是三拼音节,“杨、榕、桐、掌、壮”是后鼻音,“掌、壮”还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

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4句①用学习第1句的方法,分别学习2句、3句、4句等,学生自由读第2—4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守北疆、耐寒、绿装”,谁来读?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教师相机提示“松”是平舌音,“杉、守、装”为翘舌音,“枫、松、疆”是后鼻音“棉、杉”为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4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

分组赛读、指名读。

奖励读得好的同学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杨、杉”。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杨”字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折折折钩,“杉”的右边是“杉字部”,三撇的写法要注意:第二撇在第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学生描红,练写。

(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

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教师巡视指导。

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

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

(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

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汉之星平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

(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

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1、学习第一句(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习第二句(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习第四句(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1)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

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

(出示课件或卡片)三、学习朗读儿歌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

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