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心得体会
尚无数据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我经常进行思考,每次思考都有不同的想法,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对这个研讨主题也产生了一点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读
懂教材是基础,读懂学生是支撑,读懂课堂是核心。
对于教师而言,读懂教材
才能放手备课,而读懂了学生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才会真正读懂课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共进……的课堂文化。
一、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是教师的本份,是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之所以成
为教师的必备的品质。
我觉得要读懂教材,首先要读懂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知道、理解还是掌握,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
学习方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学
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
其次要读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师
要通过通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
解课标精神,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从微观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订出准确而适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什么)比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执行(怎么教)更为重要。
最后要合理地确定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
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二、读懂学生。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上课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
了校长,而是为所有的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才会不断地关注学生,把
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最主要的事情。
教师的创造和教学智慧就体现在课堂中,要
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孩子的思维情感都活起来。
这个活不是指形式
上的活,譬如搞些小组讨论,更主要的是要观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表现。
一个好老师就像一个指挥官,要策划、要谋略,要整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判断
他们把握知识的走向。
我们老师最终还是要立足于课堂,研究每一个学生,读
懂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
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读懂课堂。
我觉得读懂课堂时要注意静与动,静,就是课前没有学生参
与的情况下的教学设计状态;动,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加入课堂教
学之后,所形成的局势变化。
如果不考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之后,教学形势的
变化,总是将学生理解为备课时所考虑的状态,那么教学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我们知道,以前的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收获,今天的课堂,则把“生成”当
为一种追求,追求生成,并不意味着对生成的无原则迁就。
有的生成,可以展
示于当堂,发展于课堂;有的生成,则需要巧妙地牵引出课堂。
生成的取舍,
不是决定于课堂时间,也不是决定于教师的个人喜好,而是决定于教学目标,
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完成与发展的生成,就应该是值得当堂重视的生成,否则,
其他的生成,需要关注,但是未必是在课堂上立刻关注。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待课堂生成,也是这样。
能够做到这种境界,就可以称得上,读懂了课堂上
的预设与生成。
总之,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让我们真正关注到了教学,关注到
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
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