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统编版教材
授课时间:140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
设计时间:2020年1月
设计者:新密市曲梁镇蒋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
【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既要完成第一学段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第二学段的阅读作准备。
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一)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学习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凯子,用毛笔描红。
(二)继续学习默读,理解词句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开始学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三)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四)开始练习习作。
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程内容与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单元导语、连接语、泡泡语、课后习题、教材后附有的八篇选读课文。
3.课外资源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教学挂图、同步阅读、教学录音带、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同步练习、课外读物:《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
(二)教/学活动
1.识字与写字:自主学习200个随文要认的字,会正确书写300个生字。
注意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生字。
会写的字用识字规律认记。
2.阅读理解:21篇精读课文学习时要根据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文中喜欢的部分。
利用课后练习加强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
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八篇略读课文学习时先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粗知文章大意;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四次小练笔:分别是“续写故事”“写玩中的乐趣和感受”“家乡的一处景物”“感谢别人的话”以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
鼓励学生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4.习作:八次习作分别是: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一些=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奇妙的想象,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国宝大熊猫。
写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
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
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要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口语交际: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春游去哪玩”“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秋天的快乐”“观察中的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
其中,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
在互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
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
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平时测验(10%)+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10%)(1)平时检测: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
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综合性的检测和
评价。
(2)课堂表现:课堂上随机提问8—10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3)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写字、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开展。
2.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测验评分为准。
结果评价=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百分制。
2.课堂评价: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
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等)
(三)结果处理
以上三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合计后放入成长记录袋,教师给予针对性评价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