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25题,共50分。
)
1.ABCE
2.ABD
3.BCDE
4.BCE
5.CDE
6.DE
7.ACDE
8.BCE
9.BCE 10.BCDE 11.ACE 12.BCDE 13.BCDE 14.AD 15.AD 16.BE 17.D 18.ADE 19.C 20.BC 21.ABC 22.ABCDE 23.ABC 24.ABCE 25.ABDE
二、引文解释:(每题7分,2题,共14分)
26.“资本可变部分比不变部分的相对减少,或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只是近似地表示出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构成上的变化”。
(引自第1卷第23章)
1)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
(2分) 2)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由于单个劳动者在相同时间内需要的生产资料数量增加,从而会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进而引起不变资本价值的增加和可变资本价值的相对减少。
(3分) 3)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因此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会低于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3分)4)例如…(2分)
27.“周转时间的缩短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对利润的生产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部分由此提高效率”。
(引自第3卷第4章)
1)资本周转时间包含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缩短生产时间和由于改进交通而缩短流通时间,都可以增加利润量、提高利润率。
(2分)例如:…(2分) 2)资本周转时间缩短引起资本周转次数增多,导致年利润量增加和年利润率的提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资本周转速度本身加快所致。
(2分)但实际上,根本的原因则是因为可变资本由于资本周转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了使用效率,即生产出更多的年剩余价值量。
(4分)
三、说明下列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1题,共10分)
28.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区别:①涵义:(2分)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区别:劳动过程考察的是劳动的质、目的和内容;价值形成过程考察的是劳动的量(1分)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别: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包含剩余价值。
(2分)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劳动过程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中创造的价值量影响不同。
(2分)
联系:①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构成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1分)②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2分)
四、简述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
29. 简述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与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关系。
1)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它是在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1分)2)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按社会价值来实现。
(1分)当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社会价值实现时,资本家就可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分) 3)为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同一生产部门的不同资本家之间必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展开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的竞争,(1分)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推动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价值,(1分)从而使全体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2分)
30. 简述商品生产价格与价值的一致性。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即成本价格包含的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平均利润只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的结果。
(2分) 2)虽然个别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和获得的平均利润、价值和生产价格在量上是不同的,但从整个社会看,剩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总额、生产价格总量与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2分) 3)商品生产价格变动基础归根到底来自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动。
即只要商品价值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成本价格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引起成本价格的变动;(2分)如果构成成本价格的商品自身价值不变,但只要社会不变资本价值总额、社会可变资本总额、或者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平均利润率,进而影响平均利润,最终导致生产价格的变动。
(2分)
五、分析说明题(1题,10分)
31. 根据下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公式及其假定条件(第Ⅰ部类积累率50%;追加资本有机构
成不变;剩余价值率不变),分析:
Ⅰ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
18000
Ⅱ 3000c + 1500v + 1500m = 6000
①两大部类产品的重新组合过程:
Ⅰ8000c + 800⊿c + 2000v + 200⊿v + 1000m/x = 12000
18000(1分)Ⅱ 3000c + 200⊿+ 1500v + 100⊿v + 1200m/x = 6000
②第二年投入的社会总资本额和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数量是:
Ⅰ8800c + 2200v = 11000
社会总资本额 15800 (1分)
Ⅱ3200c + 1600v = 4800
Ⅰ8800c + 2200v + 2200m = 13200
社会总产品 19600(1分)
Ⅱ3200c + 1600v + 1600m = 6400
③其中揭示的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及其含义是: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1)Ⅰ(v + m)>Ⅱc 。
(2分)该公式说明,第Ⅰ部类准备和第Ⅱ部类交换的产品,在满足第Ⅱ部类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还必须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追加生产资料的需求。
(1分)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1)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 +△v +m/x)=Ⅱc +Ⅱ△c。
(2分)该公式说明,第Ⅰ部类准备和第Ⅱ部类交换的产品必须要第Ⅱ部类补偿上一年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下一年扩大再生产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