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碳失汇”研究进展》读后总结
张光凤2011020909
文章关键词:碳循环;碳失汇;森林生态系统;海洋;岩石圈
文章研究的意义:“碳失汇”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是碳循环研究中的黑箱问题,对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当今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机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文章主要内容:
目前,“碳失汇”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碳失汇”的存在地点不明以及测定的方法不确定,形成碳循环研究中的黑箱问题。
文章对全球的各个碳汇源进行了总结,当前“碳失汇”的研究均以大气作为参考,任何使CO2浓度增加的库定义为源,相反则为汇。
碳循环中,按质量守恒原则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导致的碳净排放,除了被海洋吸收的部分外,其他部分都排放到大气中,形成大气碳库的净增加值。
但是人们发现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导致的碳排放值和要比大气碳库的净增加值和海洋吸收的碳之
和大,大气中一部分碳“失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碳失汇”,也叫“未知碳汇”。
由此得出全球碳平衡的公式为:
碳源(化石燃料+土地利用等)=碳汇(大气增加+海洋+“未知碳汇”)
关于“碳失汇”形成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矿物燃料所占比例大而大气中CO2 的年平均体积分数接近或低于南半球,这种差异随着矿物质燃烧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说明北半球一定存在一个与北半球陆地有关系未知的碳汇。
最近的研究表明,“碳失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海洋对碳的吸收、岩石圈中CaCO3-H2O-CO2系统(岩溶动力系统)对碳的吸收,以及陆地上碳库的转移。
近几年,寻找“碳失汇”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样点测定并外推估算和模型估计两种方法。
而对碳汇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碳通量的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存储量以及对二氧化碳升高的响应、“碳失汇”模型的完善和全球现代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