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6.《我的家乡在哪里》
居峪小学王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学情分析
随着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让学生在学习社区知识的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本话题教学的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他们还没有构建起一个较为全面或具体的家乡乃至祖国的意识,对于家乡的概念是简单而又模糊的。
教师要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家乡、探究家乡、分析家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而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购建的一个阶段,而对这一话题的展开,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时候,也应遵循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话题的教学中,涉及到地理教学的知识点,教师应该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不要生硬的进行讲解。
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还认识到了地图所包含宽泛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拐杖和载体,从而,更是在诸多活动中激起学生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激励他们要付之于行动,使他们更加想了解家乡最终会为之自豪,完成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使教育教学落到实处,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是最能体现相关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课程的特点,在设计时,注重了将有关的地理常识和热爱家乡的教育相结合,将地理常识融合在热爱家乡的教育之中,努力让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服务。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参与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认识简单的图例,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识看地图的能力。
2、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孩子探寻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走进版图。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上课伊始,我播放《汉江情怀》这首歌曲,将孩子带入家乡美丽的风景之中,让孩子们欣赏后猜出这碧蓝的江汉之滨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郧县。
接着我又创设情境:有一批外地的游客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也想来我们家乡郧县观光旅游,你们愿意为他们当导游吗?随即招聘一批小导游,并激发他们:想做一名优秀的导游可不容易,必须要对家乡、对祖国的版图有充分的了解。
可是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地图乐园一起去探寻吧!,随之展示中国地图,自然而然引出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设计意图:“儿童是以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
”以脍炙人口的歌曲开始新课,既能满足孩子们的视觉,也能满足孩子们的听觉。
接着再以家乡美丽景点巧设悬念,唤起孩子们对家乡的关注,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课堂教学能很快进入佳境。
]
二、识看地图,寻找家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板块展开:
1、识看地图
学会看地图是学好本课的关键,可孩子对地图比较陌生。
因此,我先引导孩子们从整体感知祖国版图的形状犹如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接着出示方向图标,引导他们正确感知各个方位,了解有关地图图例的知识。
再查看地图,尝试找一找祖国的东西南北分别是哪里?我再补充讲解: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行政特区组成。
(这一板块通过教给孩子认知地图的过程,拓宽孩子们对各省级行政区的认识,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2、寻找家乡
在孩子对祖国各省级行政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再启发引导:我们祖国有23个省,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呢?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吗?此时,我把湖北省版图设成闪烁状态,让孩子们找到后,打开课本,在地图上把湖北省勾画出来。
仔细观察:湖北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形状像什么?他的邻居都有谁?他们分别在湖北省的哪个方位?围绕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以对答、抢答等游戏方式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方位交流家乡湖北省在祖国的地理位置。
等孩子们明确了湖北省的位置后,再引导孩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一些关于湖北的社会性知识。
如:湖北省的面积、人口、省会、名字的由来等。
此外,我也准备了一些图文知识做补充介绍。
让孩子仔细看一看、认真读一读(我们湖北人杰地灵,资源丰饶,文化灿烂,景色优美,是全国工农业、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最著名的有武汉黄鹤楼、三峡、十堰武当山、神农架等。
)以此加深孩子对湖北省的了解,树立他们的自豪感。
[这一板块是本环节的重点,教学时,我从湖北省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性知识两个方面,引发孩子对湖北省的认知和思考,通过互动交流孩子不仅能牢记湖北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对湖北省也有更全面的认识。
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社会性这一学科特点]
3、定位家乡。
为了进一步明细家乡的方位,我让湖北省地图从中国地图中飞出,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湖北省地图,仔细看一看:湖北省有多少个地区级城市?丹江口市在湖北省的哪个城市?当孩子交流十堰市时,再让孩子们看一看十堰市在湖北省的什么方位,包括那些县级城市?当孩子们交流到郧县时,我顺势让十堰市地图
“飞”出湖北省地图,引导孩子清楚认识郧县在十堰市的地理位置及相邻的县市有哪些?然后,再和孩子们共同走进郧县地图,简要了解郧县又有哪些乡镇?最后我在给家乡定位小结时,让孩子们一起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家乡在中国湖北省十堰市郧县。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远及近,层层递近,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孩子清晰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当看到湖北省地图从中国政区图,十堰市地图从湖北省地图,分别跳出来时,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
三、创设情境,赞美家乡。
让孩子明确家乡的位置后,我激发孩子:我们的家乡大至湖北省小到十堰市郧县,郧县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可很多人并不了解,你们想不想让美丽可爱的家乡----郧县走出湖北,走向中国,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了解郧县、喜爱郧县,来郧县旅游观光?接着我再创设情境:正好外地有一批游客快来郧县了,让我们一起为家乡做点贡献吧!随即让小导游激动地佩戴“导游工作证”,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从郧县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模拟介绍和赞美。
此外,我也准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文,对孩子交流不够的地方作以补充介绍。
最后让孩子们齐声朗读郧县口市的简介,孩子在优美的朗读声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在组织这一板块的教学时,我力求创设鲜活的情境,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模拟中通过信息资料的互动交流加深他们对家乡十堰市郧县的认识。
调动孩子积极的情感参与,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