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救生艇艇钩

救生艇艇钩

Form: RWPRR401-B C C S通函Circular中国船级社(2014 年)通函第25号总第509 号2014 年6月12 日(共6+6页)发:总部有关处室、上海规范所、各审图中心、各分社、本社验船师、有关船厂、产品制造厂、设计院及航运公司、海洋工程业主实施有关救生艇钩的SOLAS公约和救生设备规则修正案的的补充通知(本通函替代我社“(2011年)通函第81号总第145号”的正文部分,还新增两个附件。

为便于使用,显示删改标记。

)背景1. 为防止救生艇事故,针对SOLAS 公约船舶所配备的救生艇的释放及回收系统(以下简称“艇钩系统”)的安全性,在2011年5月的第89次海安会上通过了一套对SOLAS 公约和救生设备规则的修正案以及相关文件。

这套修正案及相关文件适用于所有船舶上以及海上移动设施上安装的救生艇(及适用的救助艇)上的艇钩系统(含现有及新建的客船和货船不包括自由降落救生艇上的艇钩系统,也不包括1986年7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上配备的救生艇无载艇钩系统)。

本通函供海上固定设施参照执行。

实施要求2. 于2014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铺设龙骨)的船舶2014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上配备的艇钩系统必须是符合经MSC.320(89)号决议(见本通函附件2)修正的LSA规则4.4.7.6节要求的新艇钩系统。

应按照MSC.321(89)号决议(见本通函附件3)对“救生设备试验建议”的修正进行试验。

3.于2011年5月20日及以后但在2014年7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虽然这些船舶可以仅满足本通函第4条关于现有艇钩系统的要求。

但是根据89次海安会通过的MSC.1/Circ.1393号通函“关于尽早实施新的SOLAS III/1.5款”(见本通函附件6)的建议,鼓励船东及各艇钩系统制造厂为这些船舶配备本通函第2条所述的新艇钩系统。

4.于2011年5月20日前建造的船舶4.1应根据MSC.1/Circ.1392“救生艇释放及回收系统评估和更换导则”(见本通函附件4)评估每艘这种船舶上配备的现有艇钩系统是否符合经MSC.320(89)号决议(见本通函附件2)修正的LSA规则4.4.7.6.4,4.4.7.6.5和4.4.7.6.6的要求。

4.2不合格的现有艇钩系统,应不迟于2014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次计划干坞(即非水下检验,以下同)期间,但不迟于2019年7月1日,通过改装使之满足这些要求,或更换成本通函第2条所述的新艇钩系统(见本通函附件1)。

5.设备制造厂商设备制造厂商应尽快研发本通函第2条所述的新艇钩系统,并向我社各检验机构申请检验,以便满足本通函第2条所述的新艇钩系统装船时间要求。

对于已经装船的艇钩系统(即现有艇钩系统),应积极配合船公司做好评估和更换工作,具体要求如下:5.1 除选择直接适用本通函5.6条外,现有救生艇或现有艇钩系统的制造厂应对本社曾批准的艇钩系统按类型进行自评估及改装(如必要),然后于2012年7月1日前(应注意本通函6.3条对此时间要求的修正)将资料送我社产品审图中心进行审核。

如果原制造厂已不存在或不能提供服务,则船东可寻找本通函附件4之9.9款“制造商”定义包括的其他实体,此时船东应向我社产品审图中心提供一份说明。

(中国船级社产品审图中心地址:南京市姜家园12号船检大厦邮编:210011电话:+86-25-66668586(提交申请)+86-25-66668582(查询进度)传真:+86-25-58818565Email:pa.nj@ )5.2 需要提交的资料如下:评估申请(标明型号)、原艇钩系统认可证书(若无单独的艇钩系统认可证书,则应提交救生艇认可证书)、自评报告(包括本通函附件7的1-5项信息)、改装方案(若需进行改装,含艇钩系统改装说明、实船改装细节及程序,试验大纲)、相关支持性设计计算(受力分析及计算书)、图纸,整个操作系统的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说明书,以及操作系统和联锁装臵的安全须知。

根据本通函附件4所附流程图中星号注释“*”的要求,对进行改装的艇钩系统,根据改装方案所涉及的范围,制造厂在提出上述“改装方案”时应包括证实改装方案符合现有LSA规则要求的认可试验和安装试验要求草案,并经我社产品审图中心批准。

5.3在进行5.2条所述改装认可试验以及本通函附件4之12及13条的性能试验时,应通知签发原艇钩系统证书的我社机构见证相关试验。

5.4经评估合格并经主管机关确认的艇钩系统,应不迟于2014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次计划干坞期间由制造厂或其代表根据本通函附件4第16及17条的要求进行“一次性后续拆检”。

5.5改装方案获得批准并经主管机关确认后,应不迟于2014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次计划干坞期,但不迟于2019年7月1日,进行实船改装。

按照我社产品审图中心审批的改装图纸、安装试验大纲及改装评估报告进行船上改装。

改装中按照上述5.4的要求同时进行拆检。

5.6 艇钩系统当经评估被判为不合格并经主管机关确认的,应不迟于2014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次计划干坞期,但不迟于2019年7月1日,更换新艇钩系统并执行本通函附件4第18至26条的要求。

本通函附件4第20条要求的图纸、文件由制造商向船公司提供,并由船公司提交本社现场检验单位。

本通函附件4第24.2条要求的负荷试验应持续至少5 min。

本通函附件10供进行5节航速下降艇试验参考。

5.7 对于以上5.4,5.5和5.6所述包括的试验,应通知我社营运检验验船师现场见证。

6.我社新艇钩系统由我社各检验机构检验发证。

对于已经装船的现有艇钩系统(如系非我社进行原产品检验的艇钩系统,则:a.下述“签发原艇钩证书的我社机构”应为执行此项产品检验的我社机构;b.如原制造厂所在国主管机关或IACS成员船级社已完成评估,视为已完成下述6.1至6.2的流程):6.1 评估过程中的设计评审由我社产品审图中心负责;5.3提及的认可试验和评估时的性能试验的见证及评估报告(见本通函附件7)的签发由签发原艇钩系统证书的我社机构负责。

6.2 评估的登记和标识按型式认可程序进行,执行机构在接到评估申请和有关资料后,在psmis上登记并取得工作控制号,评估报告的格式为CP183,可在psmis中直接编拟和签发。

6.3 签发原艇钩系统证书的我社机构应在2013年1月1日前完成评估及将评估报告汇总到总部建造处产品处,然后由总部建造处产品处在2013年3月1日前报告主管机关。

2013年1月1日及以后完成的评估,其评估报告存签发原艇钩系统证书的我社机构及总部产品处备查。

6.4 对于5.4,5.5和5.6中提所涉及的试验,我社营运检验验船师应在营运检验中在场见证,并注意:6.4.1 验船师应确认实施拆检,改装和更换的制造商(见本通函附件4之9.9的定义)或其代表(需要出示制造商的授权文件)的相关资质证明文件,以及下述文件和事项:6.4.1.1 对于5.4所述评估合格的艇钩系统,评估报告(含核对实艇或艇钩型式与评估报告所载型式的一致性);6.4.1.2 对于5.5所述进行实船改装的艇钩系统,评估报告(含核对实艇或艇钩型式与评估报告所载型式的一致性),批准的改装图纸或改装方案说明,改装涉及的主要部件证书或质保书;6.4.1.3 在进行5.4和5.5涉及的检验时,验船师还要按照本社(《验船师须知》III-C )和船旗国主管当局(验船师须知III-K)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见证或确认。

6.4.1.4 对于上述5.6所述进行更换新艇钩系统的,满足经MSC.320(89)修正的LSA 规则4.4.7.6要求的经本社认可的新艇钩证书,本通函附件4第20条要求的图纸、文件由船公司提交本社现场检验单位,其中20.1和20.5款涉及的设备和文件由现场验船师核准,其中20.2至20.4款涉及的文件的核准可由我社产品审图中心负责。

本通函附件4第24.2条要求的负荷试验应持续至少5 min。

本通函附件10供进行5节航速下降艇试验参考。

6.4.1.5 船上应保存6.4.1.2提及的经批准的改装图纸或改装方案说明副本,改装涉及的主要部件证书或质保书;还应保存6.4.1.4提及的本通函附件4第20.2至20.4款涉及的经核准的文件的副本。

6.4.2 拆开检查合格后,或实船改装安装试验合格后,制造商或其代表应签发一个事实陈述确认上述情况,并保存在船上。

6.4.3更换新艇钩系统安装试验完成后,验船师应向公司签发“对现有救生艇更换艇钩系统的安装批准声明”(见本通函附件8),并在船上保存。

填写时注意:1) 检验报告编号:即该次检验的工作控制号。

2) 艇钩认可证书编号:系指型式认可证书编号。

3) 安装图号:系指经审批的安装图号6.4.4经改装或换新的艇钩系统的新的使用,训练,保养说明书等在船上保留,新的操作及安全须知应在船上张贴。

6.5 如果船东选择安装FPD装臵,则我社验船师应按照下述7.4引用的要求执行相关检验。

7.船东及船舶管理公司7.1 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根据本通函2,3,4,5和6条的要求,同我社和制造厂联系了解新艇钩系统的开发和批准信息。

7.2 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根据本通函3,4和5条的要求,同制造厂联系了解现有艇钩系统的评估,改装和更新信息。

7.3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根据本通函6.4条的要求,根据船舶的坞期同制造厂商定并向本社申请进行有关艇钩系统的试验见证。

本通函附件4第20条要求的图纸、文件由制造商向船公司提供,并由船公司提交本社现场检验单位。

7.4建议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根据本通函附件4第6条的要求,在进行评估前为现有艇钩系统安装符合 MSC.1 /Circ. 1327(见本通函附件5)的防跌落装臵(FPD),直至满足要求后拆除。

我社于2014年1月7日发出的(2014年)通函第3号总第487号包含了MSC.1/Circ.1466关于FPD的新的要求。

参考信息8 除非主管机关另有规定,对于具有内臵安全锁的类型的艇钩系统,即通过人工操作或联动机构实现防止活动钩体或钩锁部件意外开启的艇钩系统,视为符合本通函附件2修正的LSA规则4.4.7.6.3,4.4.7.6.4和4.4.7.6.5的要求。

9 除非主管机关另有规定,对于“平对平”(即通过凸轮轴平面部分锁定活动钩体的尾部的)式艇钩系统,除非符合本通函8条的要求或(仅限于现有艇钩系统)通过分析和试验确认不会产生导致凸轮轴倒转的力,应被视为不符合本通函附件2修正的LSA规则4.4.7.6.3(仅限于新艇钩系统)和4.4.7.6.4的要求。

9 除非主管机关另有规定,对于“平对平”(即通过凸轮轴平面部分锁定活动钩体的尾部的)式艇钩系统,如不符合本通函8条的要求,本社按如下原则掌握:9.1对现有艇钩系统,如果通过分析和试验确认不会产生导致凸轮轴倒转的力,应被视为符合本通函附件2修正的LSA规则4.4.7.6.4和4.4.7.6.5的要求;9.2 对新艇钩系统,应被视为不符合本通函附件2修正的LSA规则4.4.7.6.3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