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学科教案

福建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学科教案

福建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学科教案
第一课:认识“窗口”
[课时]:1节课
[教学目标]:
1、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2、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3、教育学生要爱护书本。

[教学重点]: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Windows被称作视窗操作系统,它的界面都是一个一个的窗口组成的,窗户有窗框、玻璃,可以打开和关上,Windows的窗口是怎么样的呢?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这个窗口,我们来学习一下窗口的知识;
二、新授
1、窗口的组成
1)边框和工作区每个窗口都有一个大小范围,四个边,将鼠标移过去,指针会变成双箭头,这时拖动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大小,中间的空白就是工作区了;
2)标题栏每个窗口最上面都有一个蓝色的长条,这是窗口的标题,称作标题栏,在标题栏的左边是窗口的名称,最右边是三个按钮图标,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第一个是最小化,中间是最大化,第三个就是关闭了,将鼠标移到标题栏上,然后拖动标题栏可以移动这个窗口,在标题栏上双击可以最大化窗口;
3)菜单栏在标题栏的下方是菜单栏,菜单栏是一排菜单组成的,每个菜单都有一个文字名称,鼠标移过去会凸起来,这些都是按钮,单击一下会出来一排菜单,第一个是“文件”菜单,第二个是“编辑”菜单,里面都有相关的命令,记住文件菜单里有“保存”和“另存为”命令,编辑里有“复制”和“粘贴”命令;
4)工具栏在菜单栏的下方有一排按钮,它们是最常用的一些菜单里的命令,都是用按钮图标来表示,图标比文字更形象一些,操作也更简便,最右边的一个双箭头表示后面还有隐藏在后面,记住后退按钮,向上按钮;
5)地址栏在工具栏的下方有一个白色的长条,长条右边有一个黑色的三角按钮,长条里面有一些文字,表示当前窗口所在位置,单击黑色的下拉按钮,可以选择其他位置的磁盘或者文件夹;
6)工作区窗口中的空白区域就是工作区,里面可以放文件和文件夹,在“我的电脑”窗口中放的是磁盘,方形盒子形状的是逻辑硬盘,一个光盘形状的是光驱,不同的窗口中工作区的内容有些区别,在“记事本”窗口中可以输入文字,在“画图”程序窗口中可以绘画;
7)滚动条在窗口的右边和底边有时会出现一个长条上下是两个黑箭头,这就是滚动条,表示下面或者旁边还有内容,使用方法是单击黑箭头或者拖动滚动条,窗口中的内容就会跟着滚动,竖着的叫垂直滚动条,横着的叫水平滚动条;
8)状态栏在窗口最底下的是状态栏,可以显示一些当前操作的方法和进展状况,起提示作用;
练习: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把它拖到右边,再移到中间,最大化窗口,然后再还原;
2、记住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3、打开“我的电脑”窗口中“(C:)”盘,看一下窗口中的内容,单击工具栏上的“向上”按钮,退回到“我的电脑”再打开“(D:)”盘,看一下窗口中的内容;
三、小组互相演示操作
四、质疑: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整理“桌面”
[课时]:1节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学会更换桌面背景,装饰桌面;
2、学会整理桌面图标;
3、学会调整电脑时钟和“任务栏”。

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进行系统设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操作、管理计算机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公共道德。

教学重点:改变桌面背景、调整电脑时钟。

教学难点:个性化装饰电脑。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桌面背景图片等素材
教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自主探索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演示教师机桌面。

(预先设置了一幅漂亮的图片当背景图)
生:哇。

师:能告诉老师什么事情让你们如此惊讶?
生:真漂亮
师:想不想把自己的电脑桌面也整理得如此漂亮?
生:想。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二课整理“桌面”》。

2、出示课题:整理“桌面”(课件出示)
二、任务驱动,美化桌面
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整理桌面:(课件出示任务)
任务一:给“桌面”铺上一幅漂亮的背景图
任务二:排列“桌面”图标
任务三:调整电脑时钟
任务四:调整“任务栏”
师:我们先来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给“桌面”铺上一幅漂亮的背景图
1、提问:“那我们要如何给“桌面”铺上一幅漂亮的背景图?”。

(课件出示:给“桌面“铺上一幅漂亮的背景图)。

同学们可以参考书本11页中“做一做”,还可以与同学交流、讨论(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完成任务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请最早完成任务的同学起来当“小老师”。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检查。

[这一部分内容很多同学都会了,特别是家里有电脑的同学]
2、交流反馈,评价演示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设置的桌面。

请你说说你是如何设置桌面背景的,并演示一遍。

演示学生操作。

师:还有谁想当小老师的?
再次演示学生操作。

师评价:刚才操作的两位同学是个合格的小老师吗?我们把掌声送给两位“小老师”好吗?
师: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将自己的桌面铺上漂亮的背景图吗?
学生练习,进一步熟悉换背景的方法。

3、继续美化,引导发现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演示:一组精美的图片),这份礼物喜欢吗?(生:喜欢)看到这么漂亮的图片,同学们肯定想“这么漂亮的图片如果能设置成桌面背景,该多好呀”。

别急,老师马上告诉你?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提醒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菜单按钮来改变文件的显示方式,从而能更快的找到自己喜欢的图片)
[发现好多同学不能正确找到图片位置,不清楚放图片的路径,所以教师在演示操作的时候,应把找图片的路径放慢讲、精讲]
师:好了,现在轮到你们把自己的桌面背景换得更漂亮了。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把图片设为桌面背景。

师:在设置桌面背景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1:我发现在“显示”属性窗口设置中“桌面”中的“位置”一栏中,有三个选项:平铺、拉伸和居中。

生2:我也发现了,我想知道这三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很会观察,这就是桌面显示的三种不同方式。

原来比桌面小的图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图片的显示方式,来使它出现不同的效果。

教师演示“居中”、“平铺”、“拉伸”三种不同方式的效果。

学生体验。

任务二:排列“桌面”图标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给“桌面”铺上一幅漂亮的背景图。

老师在欣赏同学的桌面时,发现有个同学设置了这样一个桌面,把桌面上的图标弄得乱七八糟的,(演示学生桌面)谁能让桌面上的图标快速变整齐?
指名学生操作。

师:这位同学表现真棒,他通过“排列图标”让图标快速变整齐。

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任务二:排列“桌面”图标(课件出示)。

桌面图标的排列方式有好几种,可以按文件标题、类型、大小、修改日期排列,也可以自由排列。

(课件出示)
2、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完成13页的“做一做”。

完成任务的同学请举手。

3、反馈学习情况,请学生代表演示交流方法
师演示调整电脑时钟的过程,生观察任务栏上的时间的变化。

生调整电脑时钟(完成任务的请举手):把时钟调整为2008年8月8日20时8分8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操作。

三、拓展思维,课后延伸
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得漂漂亮亮,装扮得富有个性,也学会了通过自己动脑筋来解决问题。

同学们回到家后,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家的电脑桌面整理整理。

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板书
第二课整理“桌面”
任务一:给“桌面”铺上一幅漂亮的背景图
任务二:排列“桌面”图标
任务三:调整电脑时钟
任务四:调整“任务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