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摘要: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

心理学研究表
明:情绪、情感是早期儿童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天性。

正因为先天性的作用,所以它比语言出得更早,作用也更大。

幼儿对事物的想象和思维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它们常常以自我情绪为中心。

然而幼儿情感发展很不成熟,需要依赖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弓导。

关键词:情感培养;爱心;信赖;自信;求知
、情感教育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基础
幼儿的情感世界单纯透明,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充满
着多彩的情绪,幼儿以愉快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如在对幼儿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中,单纯的规定幼儿不许这样的或那样的效果,没有用有爱心的语言告诉幼儿“它们也像小朋友一样,被弄到会疼的”,这样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效果更好。

因此,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

、行为习惯中的教育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受用一辈子的法宝,所以,
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就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有意于幼
儿发展的好的环境。

现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成了注目的对象,一些不自觉的行为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妨制定一个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孩子。

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

首先,成人要做孝敬父母的表率。

当家里老人生病时妈妈为老人捶背、穿衣、喂药;当老人秋眉不展时,父母关心地问长问短与老人亲切交谈。

父母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爱的种子。

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在孩子的心中逐渐形成。

其次,我们要给孩子孝敬父母的机会。

成人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孝敬机会。

教育孩子分水果时,先送给老人,再送给父母,最后才是自己
的。

从而强化了孩子爱父母、爱长辈的意识。

再次,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苦与乐。

父母要平等地与孩子谈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
、园内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
成人过分的呵护溺爱使幼儿常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态
度和情绪,针对独生子女成长的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尤其是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入手,萌发幼儿心中有他人的意?R 和体贴爱护他人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要将幼儿融入集体之中,让他们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幼儿集体意识的形成主要在平时养成。

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先带他们认识周围的人和环境。

其次,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有效方法。

再次,教师教育幼儿为集体做事,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幼儿的参与意识很强,对动作过程特别感兴趣,大班幼儿分喜欢值日生的工作,如收理图书、擦桌子、扫地等。

在这过程中幼儿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和能力爱到教师的肯定,自豪油然而生。

因此,教师尽可能给每个幼儿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逐渐形成愿意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幸福与快乐。

四、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
(一)信赖感的培养
包括信赖自己和信赖别人,在幼儿身上大致表现为:有
受爱与施爱的愿望,有困难时,愿意求人帮助和帮助别人,能体验得到帮助或帮助别人后的愉快。

在幼儿信赖感的培养
匕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注重营造和谐、融洽、和平、信任的氛围。

其次,给予幼儿充分的交流机会。

(二)自信感的培养
在幼儿身上表现为:通过恰当的评价尊重自己,把握自
己;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快乐。

培养幼儿自信心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成人运用赏识法教育幼儿。

其次,采用纵向法评价幼儿。

再次,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求美感的培养
求美感在幼儿身上表现为:能发现并喜欢美好的事物,
美好事物给自己带来的愉快;有创造美的愿望,并体验创造
过程中的愉快。

首先,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其次,引导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久而久之,养成幼儿的态美,语言美、行为美的习惯。

(四)求知感的培养
在幼儿身上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好奇好问,乐意探索并
体验其中的愉快;能体验到动手动脑获得本领后的愉快。

首先,培养幼儿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鼓励幼儿多想多问。

其次,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

(五)惜物感的培养
惜物感是指爱惜物品的感受在幼儿身上表现为:有爱护
周围环境的愿望;体验到物品来之不易,能爱护物品,产厌恶任意破坏物品的行为。

培养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体会物品的来之不易。

其次,让幼儿感受不惜物的后果。

再次,教给幼儿惜物的方法。

因此,要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需要我们教师和家
长共同做好对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让幼儿懂得爱,让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习、生存、做人,以及审美等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有力地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将来做一名健康的,具有完整人格的真正意义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