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宿迁卫校石猛护理心理学成教教案 第一、第二章

宿迁卫校石猛护理心理学成教教案 第一、第二章


认知对象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情感经常被用来 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感情。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情感
动物和人类共有 与生理需要有关 产生较早(新生儿就有表现) 有明显外露,带有冲动性 具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
人类特有 与社会、精神需要有关 产生较晚(社会交往中产生) 可不外露,少有冲动性,主要为内
差别阈限:在感觉上能觉察到刺激物变化的最小差别量
(4)、感觉的基本规律
①、感觉适应定义: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
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一般来说,嗅觉的适应最为迅速,“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便
为嗅觉的适。
痛觉的适应最难发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2)、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分类 ①、根据凭借物的不同,思维可分为: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②、按思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③、按解决问题的态度: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4)、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分类和比较、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 (5)、问题解决的思维
①、问题解决思维的四个过程:发现、分析、提出、检验 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一、定势: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个体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习惯运用和 以前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第二、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事物的通用功能,而忽视 它的其它功能,从而影响了问题的顺利解决。
动作都会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而在脑中再现出来
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是人脑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
(3)、记忆类别:①、根据内容划分为: 情绪记忆、逻辑记忆、运动
记忆 、形象记忆 ②、按时间分为: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的特点。
(3)、知觉的类别: ①空间知觉 ②运动知觉 ③时间知觉
(4)感知障碍:①、错觉:指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②、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③、感知综合障碍:指对客观事物能够认识,但对其部分属性产生错
误的知觉体验
3、记忆
(1)、定义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
①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 识客体的数量。
②稳定性:指注意能否较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的某中活动上 ③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分配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与对象上。 实现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④转移: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反映。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
以通常对物体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物体映像保持不变”的判断。
④、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知觉并不象照相机那样只是简单地复制所观
察到的事物,而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它们,用熟悉的概念去表达
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⑤、知觉定势 :是指知觉者对一定知觉活动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即
人们当前的知觉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
八、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1、感觉
(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②、感觉对比定义:指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
受器所产生的感觉对比现象; 继时对比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所产生的感觉对比现象
③、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通常对某一感受器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感
受器的感受性,而强刺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心体验 具有持久、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维度与两级性:①性质:肯定--否定②动力:增力--减力 ③激动:激动---平静④强度:强弱不一⑤紧张:紧张--轻松 5、分类:(1)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3)情感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外部表现 生理变化 7、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2)坎农-巴德理论(3)沙赫特的认 知理论(4)阿诺德的评估--兴奋说 8、情绪与健康: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9、情绪与临床护理 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认知、转移、社会支持、放松训练、幽默、宣泄 (三)、意志过程 1、概念: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苦 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基本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意志品质: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九、人格 1、概念:又称个性,是指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 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内隐的以及外显的)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适应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3、人格结构:倾向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4、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文化)、 实践、自我教育 5、人格理论:人格特质论、人格类型论 6、人格倾向性 (1)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人脑 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内外环境、内部不平衡、基本动力 (2)需要的种类:①按起源分:生理与社会;②按需要指向:物质与精神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低一 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性需要。 (4)动机:特定需要引起 (5)动机产生的原因:内在条件(需要)、外在条件(诱惑) (6)动机功能:始动、维持调节、指向 (7)动机种类:①按动机性质:生理与社会;②按动机来源:外在与内在 (8)动机冲突: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前有狼, 后有虎)、趋避冲突(吃鱼怕腥)、多重趋避(想 ···又 ) 7、人格心理特征 (1)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征,它是人格特 征的综合表现。实际能力,潜在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2)种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3)能力发展与能力差异:①能力发展规律②能力的差异:水平、类 型、发展早晚、性别。 (4)气质:指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灵活性及指向性。 (5)气质的生理基础与分类学说①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胆汁质、多 血质、黏液质、抑郁质。②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度、平衡、 灵活性。 (6)气质的意义:人格、无好坏、不能决定社会价值、不影响性质影
讲授
例如,微弱的声音、清香的气味可提高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而巨大的 法;多
噪音、浓烈的气味会降低视觉的差别感受性。
媒体
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通过视觉较容易产生联觉。 教学;
如红、橙、黄往往给人以温暖感, 所以常称为“暖色”。
讨论
淡蓝色有凉爽的感觉,对高热患者有好处,紫色可使孕妇感到镇静。
(四)、护理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讲授
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医学、认知神经学、伦理学。 法;多
四、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媒体
(一)、护理心理学的原则
教学
讲述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原则:客观、辩证、伦理。
(二)、常用的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列举常见的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
教材要讲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内容。
媒体
三、第一节护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
(一)、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阐述护理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讲述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病人和护士两大范畴;阐述护理心
理学研究涉及的四个方面。
(三)、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的主观映像,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讨论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三)、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现象的发生、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
(四)、心理实质
1、脑是心理的功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社会实践
(四)、护理心理学发展的展望
六、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梦与防御
行为主义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内脏
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需要、罗杰斯自我
认知理论:埃利斯 ABC 理论、贝克情绪障碍
讲授
七、心理现象及实质
法;多
(一)、心理概念
媒体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发生的反映,即心理是客观世界 教学;
个案法等。
五、护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简单介绍护理心理学的起源、近代发展史和现代发展史。
(二)、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的状况:心身统一、心理学教育、应用心理疗法、
定量定性研究。
(三)、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国内的护理心理学发展:学科建设成熟与完善、科研活动、临床心理护理。
教 学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 方法
教具 使用 教学 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