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期高二年级期中模拟考试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考卷分Ⅰ卷和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2、Ⅰ卷和Ⅱ卷的答案都必须书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3、本考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
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C.对世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D.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2.每年的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
之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它是()A.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6.随着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
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
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7.“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C.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
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
材料表明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10.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11.“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2.恩格斯认为“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13.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
”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具有普遍性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14.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有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
这些词语在2010年的流行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C.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15.下列与“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哲理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C.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D.愚者千虑,必有一得16.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了第十六届亚运会。
为防止下雨对闭幕式的影响,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的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保证了当天闭幕式的顺利进行。
这证明了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②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③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 右图中的图像,有人看成是一位少女,有人看成是一位巫婆。
这种差别表明()①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②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结果往往因人而异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并有选择的④认识的差异源于人们的主观条件A.②③B.①③C.③④D.②④18.《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19.2010年,首例人造细胞宣告诞生。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是由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400多人的专家团队用了大约15年时间取得的。
他们用一个人工合成全新基因组“替换”了自然支原体原有的基因组,“指令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使之成为“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关键的一步。
它颠覆了有关生命属性的经典认识,在全世界引起强烈轰动。
材料表明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③真理中往往掺杂着谬误成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长期以来,碳、氧、氮、氢、硫、磷被认为是生命所必须的:六种元素。
据报道,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
就此,生命形式将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这表明A.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 B.科学实验推动人类认识发展C.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规律可以改造 D.人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开始登记。
据此回答21~22题21.人口众多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人口普查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
这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 D.真理是客观的22.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
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是因为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③事物的变化无规律可循的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23.201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
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说明①认识来源于大胆假设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③真理来源于科学实验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一特点表明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5.下图漫画警示我们()但愿这一天晚些来到(作者:张耀宇)A.要保护自然,减少对自然的索取B.必须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C.在客观面前,人们无能为力D.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的发展26.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凭经验开药方,在某些方面,这些经验可能不一定非常准确,但都是建立在试验和统计的基础上的;并会根据病人的反馈进行调整,没有用的药或者副作用大的药会被取消,或者被减量。
这种治疗方法,说明①中医的经验是正确的意识②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③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④认识需要得到检验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推出的调控楼市新国八条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和“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这两句话共同符合唯物论的道理主要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C.要尊重客观规律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8.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事物不可捉摸,难以认识29.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B.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0.2009年9月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2010年10月,央行在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慎重权衡后作出加息决定。
2011年我国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②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12分)对于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史上的两条根本相反的路线:唯物主义的路线和唯心主义的路线。
有人说:唯物主义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因此,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2.(8分)日本地震后核污染引发我国很多地区发生食盐抢购,2011年3月18日,河南省发改委、省物价局和省盐务局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对目前全省食盐市场运行情况做了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