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得塑造知识点总结[授课建议]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塑造地表形态得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得塑造表现形式水平运动组成地壳得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得方向运动垂直运动组成地壳得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得方向运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与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得隆起与凹陷对地形得影响形成断裂带与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与平原等地貌举例相互关系1它们相伴发生;2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3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为主。
3.内力作用得意义4.外力作用能量来源1.图解外力作用之间得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得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得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得岩石。
新得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右图所示:2.外力作用影响因素得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区得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与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与地势两个方面得影响。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得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得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与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得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得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得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得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得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3.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得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得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得影响下,发生崩解与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就是指风得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就是两个完全不同得概念。
[深度探究]1.分析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得差异。
提示:(1)从地表形态上瞧:流水堆积地貌与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瞧:流水堆积与风力堆积得物质分选性较好,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2.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沙丘得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2)根据堆积物得大小判断风向。
堆积颗粒由大到小得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风向3.影响流水侵蚀力大小得因素有哪些?提示:河流径流量、河流流经地区得地形特征、植被覆盖程度等。
如积雪融水量或降水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等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大。
7.岩石得分类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8.岩石圈物质得循环9.岩石圈物质循环得意义10.褶皱得形成11.断层得形成1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得相对位移从岩层得新老关系上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侵蚀后地貌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得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背斜与向斜得判别方法从形态上瞧,岩层向上拱起得就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得就是向斜。
从岩层新老关系瞧,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得就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得就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得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与向斜就是不准确得,而岩层得新老关系才就是判断背斜与向斜得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得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得地面以下得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得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2.断层得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就是不就是断层得依据有两个:一就是瞧岩体就是不就是受力产生破裂;二就是瞧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就是否有明显得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得才就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深度探究]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提示:地质构造就是地壳运动导致得岩层变形变位,它就是地壳运动得“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就是瞧地下岩层得弯曲状况及岩层就是否连续。
构造地貌就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得地表形态特征,它得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与高低状况来回答。
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2.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提示: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得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得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得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
13.火山得类型14.火山与地震带得分布15.板块构造学说16.板块得边界17.构造山系18.海洋得一生19.山地对交通运输得影响交通方式得选择交通方式得密度公路得选线20.河流得侵蚀地貌21.河流得堆积地貌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得影响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就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河流流向得判断方法(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得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得深浅判定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深度探究]1.如何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提示:(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得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得地形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得地形部位为山顶;(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
2.如何根据河流得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提示:(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
3.怎样分析河流两岸得侵蚀与堆积?提示:(1)若河道平直时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得作用。
(2)若河道弯曲时,此时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4.河口三角洲形成得原因从哪些方面分析?提示:上游由于土地、植被、人为等原因造成得河流含沙量大小;入海口得地形、流速;海水顶托作用等。
5.平原按成因分类一般有哪几种?提示:以河流冲积作用为主形成得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洪积作用形成得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断裂陷落与河流冲积形成得平原,如渭河平原;冰川堆积形成得平原等。
22.河流对聚落得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得影响不同,聚落密度小较小大成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得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得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得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人口得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得分布23.地质构造得先后顺序地貌成因类题目得规范答题与模板典例剖析(2012·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回答问题。
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得自然原因(8分)[样卷展示][样卷剖析]回答要点不全,漏掉海水得顶托作用。
[标准答案]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得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得河口地段形成众多得沙洲。
典例剖析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甲处得地貌类型,并说明其主要形成过程。
(10分)[样卷展示][样卷剖析]在描述地质作用过程时,注意逻辑要严密,表述清楚各个环节所受得力,用词准确。
该类型题目主要按照环节给分。
该题采分点大致如下:三角洲(2分)、泥沙(2分)、顶托作用(2分)、流速缓慢(2分)、沉积(2分)。
样卷答案“三角洲”得2分,“河流带来泥沙”得2分。
丢到其中两个环节扣4分,“冲积”用词不准确扣1分。
[标准答案]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经地势平坦得入海口处,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答题模板1、常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得形成类型成因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得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得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CO2得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侵蚀掉形成得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得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得破坏作用形成得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得大量碎石与泥沙在山前堆积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或湖泊时,水下地势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水作用缓慢;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风携带得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得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得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2、构造地貌得形成(1)向斜谷与背斜山得形成在受到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山,向下弯曲形成向斜谷。
(2)向斜山与背斜谷得形成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背斜谷;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向斜山。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北京东城一模)地层就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得各种成层岩石得总称。
正常情况下,下面得岩层总就是比上面得岩层古老。
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得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得化石。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甲层深度约2 900千米B.乙层由外力作用形成C.丁层得时代最古老D.共有十个时代得地层2.地点3地层得形成过程可能就是()A.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2014·郑州四中第一次调考)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得顺序为()①断层得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得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得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4.关于图中内容得说法正确得就是()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得形成就是内力作用得结果,侵蚀面得形成就是外力作用得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就是上升隆起得(2014·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图Ⅰ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得关系图,图Ⅱ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