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题实施方案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题实施方案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柳河县长青小学冯丽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

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

对此,亚里士多德早有定论“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的,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习惯也可理解为惯性,是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一旦形成,极固稳定性,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决定人的命运,历数历代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其人生的轨迹,而培根在《论人生》中更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教育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伴随着老师的身体力行和不懈的强化教育结出硕果。

作为中学的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更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也就是习惯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因此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一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

(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 6 )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

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终身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读写的习惯。

新课程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如提问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等等。

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
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2)研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途径。

(3 )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

(4 )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5)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6)研究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的方法。

(7)研究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的方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
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18年5月——2018年7月)
1.申报课题。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3.做好动员发动工作。

课题实验方案、实施计划
实施阶段(2018年7月——2019年10月)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2.全面深入开展研究。

定期做好汇报、总结工作。

结题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2月)
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所有研究人员撰写论文。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

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学习习惯”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

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则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
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

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来提高其修养,完善其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

为确保实验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对教师自身教学研究是一次提高的机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课题申请初,我和张霜就制定研究计划,并选定九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分学层制定出了优、中、差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

3.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1)查阅文献,网上学习、培训。

为使我们明确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在网上观看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

(2)召开课题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我们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切实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每周组织1-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

(3)细化落实,持之以恒,课堂操练常态化。

学习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效果自然不好。

我们在进行课题实验时,采取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专人巡查、定期汇报的策略,月月有训练重点,科科有训练专项,堂堂有评价反馈,教育者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明显。

同时,我们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从认识行为的转化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

其基本过程为: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我们还突出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其过程为: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

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018年5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