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新药一般毒理试验及评价

中药新药一般毒理试验及评价

中药新药一般毒理试验及评价(上)2004-08-18药品在防病、治病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药品必须安全、有效。

为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在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中必须进行其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

在临床前阶段,药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采用动物体内及体外等方法进行预测,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要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重复性和可靠性难度很大,对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建立、试验的设计以及检测的技术,评价的方法都要有严格的要求。

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差误,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可能使潜在危险的药品未能被检出,不能为上临床把好关。

反之,不可信的甚至是错误的数据和结论,会产生严重的误导,使一个有很好临床应用和市场前景的新药完全被搁置、被屏弃,甚至被可惜地淘汰。

现根据多年来从事新药一般毒理试验的研究实践和组建符合我国GLP要求的新药安全评价机构的经历,针对新药一般毒理试验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一、样品的接收这是一个易被忽略的环节,往往可影响对该产品的评价。

化学药有杂质的影响,生物技术产品有效价和保存条件的要求,中药样品的质量可能会受到不同产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供进行毒理试验的样品应与药效学、质量标准制定用的样品属同一批,且供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的样品应一次性提供,决不能边进行试验边追加。

另,样品接收时应详细记录与试验有关的一切信息(如化学药的性状、含量,生物技术产品的效价、赋形剂、载体,中药的处方、浸膏或药粉相当的生药量,以及各类药物的药效学资料、人临床拟用疗程及用量、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中药尤其应注意处方中有否含有毒药材及其含量,生物技术产品中若用病毒作载体的应注意活病毒的比例。

试验结束时,把这些资料连同样品接收单位归档备查。

二、动物的准备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及临床拟治疾病,选用敏感动物进行试验。

一般毒理试验常采用年轻的小鼠、大鼠、狗或猴。

化学药一般用小鼠、大鼠和狗;生物技术产品常用小鼠和猴;中药的临床拟用途径常为经口给药,胃肠道反应是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Beagle狗是进行这方面试验的敏感动物。

由于费用上的原因,目前国内多用大鼠来进行中药复方新药的长期毒性试验,经常无法将胃肠道反应表现出来,造成似乎安全的假象。

例如,壮骨关节丸在临床应用中出现胃肠道反应、ATP升高等不良反应,但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未能观察到这些毒性反应,用Bergle 狗进行试验,则观察到明显的呕吐、稀便现象,ATP升高,胆汁量多,肝胆管有小胆栓等改变,与临床所见相当吻合。

目前国内的实验动物的检测标准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测上,而不大注意对正常生理指标的监测。

这就要求安全性研究机构应选定信誉好的实验动物基地提供的动物,进行长期合作,定期检测各项正常的生理指标(体重、血液学、血生化学、尿常规、心电图等),从而形成该机构所用动物的生理指标本底值。

这对于结果的分析至关重要。

三、仪器及试剂准备一般毒理试验中对动物的一般生理、血液学、血生化学、尿液学、病理学指标的检测均需使用各种仪器和试剂。

仪器的稳定性、精确性,试剂的敏感性、重现性可影响结果。

目前不少单位在标本采集后就委托临床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这是不允许的。

因为动物与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血液学指标的分析方面。

故应选用国际公认、国内同行常用、适用于动物检测的专用仪器、专用软件、专用试剂来进行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按GLP的要求,编写每一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每次使用后作好记录,定期进行校正和检定,使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四、预试验这也是一个易被忽略的问题。

长期毒性试验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项目,一般是重复不起的。

在制订正式试验方案之前,用少量动物进行预试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确定最大的给药浓度,另一方面可观察大剂量的受试物给予动物后动物的表现及耐受情况,为剂量的设置和观察指标的制订提供参考。

五、试验方案及试验计划的制订一般来说,一份严谨、高水平试验方案的确立可以说该项目已经成功了一半。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1、动物的分组通常是将动物按体重、性别随机地分配到各组中,但应注意在确定分组后,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各组一些主要指标(如ALT、AST、BUN、Crea及某些特异性指标)的一致性,这一点,对于大动物(如猴和狗)的试验尤为重要。

2、每组的动物数原则上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常见的问题是一些试验人员为了弥补因给药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死亡,特意多备动物,在最后收获时随意取舍,这可造成有些病理变化的漏检。

给药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死亡是难以避免的(GLP要求试验人员应是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就是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失误),在规范的毒性试验中,万一出现意外,只要对其原因进行检查、排除药物毒性引起并如实记录,这是允许的。

3、剂量的设置长期毒性试验原则上用有高、中、低三个剂量,以达到找出安全剂量、安全范围和毒性剂量的目的。

经过反复预试,化学药常可找到合适的剂量,但有时委托单位为了强调所谓的“安全”,少出现“毒性反应”,造成有剂量过低的情况出现;生物技术产品由于临床用量很低,样品昂贵,也有可能出现剂量设计偏低的情况;中药的常见问题是高、低剂量偏低,因中药的成分复杂、有的有效成分含量不高,造成给药浓度受到限制,高剂量无法提高,这就要求工艺方面尽量提高有效成分;另外,很多情况下,药理试验和毒理试验是由不同的单位完成的,药效学试验一味提高给药剂量,留给毒性试验的剂量设置“空间”很窄,往往出现低剂量高于药效起效剂量。

这就要求新药开发总组织者应组织药学、药效、毒理、临床人员共同来制定。

中药新药一般毒理试验及评价(下)2004-08-184、给药容量由于想达到前面所述的剂量设置目的,常见不顾动物的生理承受能力,盲目增加给药容量,有时见到大鼠6个月长期毒性试验的灌胃容量为2ml/100g体重或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灌胃容量为0.5ml/10g体重,这是不应该的,一般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灌胃容量为1ml/100g体重(尽量不超过1.5ml/10g体重),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灌胃容量为0.2~0.3ml/10g体重。

至于其他途径的给药容量一般都会掌握得较好,很少出现异常情况。

5、给药周期化学药及中药长期毒性试验的给药周期应为疗程的3~4倍,因此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之前就应组织临床、药效、毒理人员,根据临床拟定用途来制定疗程和给药周期。

对于一些临床需长期使用的药物,大鼠和狗长期毒性试验的最长给药周期可分别为6个月和9个月。

至于生物技术产品,应根据具体药物作具体分析,以往有过当出现抗体时可停药的说法,但现在偏向于给药次数不能少于临床拟用次数、给药周期不能短于临床拟用周期做法。

6、检测指标常见的问题是不管受试物的情况如何,均按指导原则列出的指标进行。

这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各种药物的使用对象不同,照搬指导原则的常规指标是不妥的,应结合临床拟治疾病及药效学的敏感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增减。

对于生物技术产品,还应考虑免疫指标的检测。

7、试验计划表的制定这不一定会在试验报告中体现出来,但对于一项试验的顺利进行也相当重要。

长期毒性试验的周期长,且每个实验室往往有多项试验同时进行,这就要求课题负责人应制定出一个详尽的试验计划表,明细每天的工作内容及可能涉及的SOP,这样可避免出现一些观察指标的遗漏,保证试验的规范化和准确性。

六、试验记录真实、完整的试验记录是确保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的前提,因此SFDA要求在新药评审时对试验的原始记录进行认真的核查。

在进行毒理试验过程中,应按SFDA的药物研究实验记录及GLP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地作好试验记录,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

对于用热敏纸打印的,须保留其复印件,这一点多数情况下没被重视,等到资料报审时原有的记录已褪去,影响了对原始记录的核查工作。

七、标本的采集各种标本的采集过程均应注意操作的规范化和均一性,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对于血液样本,应观察和记录是否有溶血现象的出现,这对于中药更为重要,因溶血可能本身就是受试物引起的,也可能是操作不当引起的,同时也影响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指标的结果。

通过对给药组及对照组的出现频率进行比较,就可排除操作误差。

八、检测过程的规范化为了减少误差,一般要求所有指标的检测能在同一实验室进行,同一指标应用同一仪器及同一厂家的同一批号的试剂,由专人严格按照仪器操作的SOP进行检测。

常见的问题是试验单位为了方便或其它的原因,委托不同的单位进行检测,特别是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单位用不同的仪器进行,这样使所得结果的可比性大打折扣。

九、资料的统计与分析试验过程中收集到的一切数据均应按试验方案制订的统计方法进行汇总、归类、统计、分析。

由于生物数据库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对一些离散度较大的数据应小心对待,不能轻易弃去,应制定出处理这些数据的SOP,并作综合分析。

对于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原则上雌雄动物的数据应分开统计。

对于出现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P<0.01)的指标,应参照本实验室所建立的正常值,综合分析后才对其毒理学意义下结论。

十、病理组织学结果的半定量分析及照片的问题病理组织学检查是长期毒性试验各项检测指标的重中之重,对于安全性的评价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目前国内的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动物实验条件与国际水准尚有一定的差距,正常动物还存在着一些自发疾病,空白对照组的主要脏器的组织学检查很难保证绝对“清白”,故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最好用半定量方式表示,列表表示空白对照组及给药组中发生异常改变的程度及发生率,从中来判定由受试物引起的关联度。

目前,多数试验报告对这不大重视,仅作形态学描述,而不作比较,这是不够的。

对于照片的问题,有两个极端现象,有的把所观察到的组织形态均呈现出来,简直成了一本图谱,但重点不突出;另一种是一张也不附。

正确的做法应该附上对本试验的评价有意义的照片。

十一、报告的书写应按SFDA的新药形式审查的要求来规范报告的书写格式,使试验报告能真实地反映原始记录。

常见的问题是试验报告书写的条理不清,对于一些关键的内容缺乏详尽的交代,致使评审起来相当费劲,甚至无法评审。

最常见的问题是缺乏对试验结果作出评价,指出最大无毒作用剂量及临床拟用的安全性。

十二、原始资料的整理及归档原始资料是试验过程的真实记录,在试验结束后应收齐并系统组卷、归档,并进行严格的管理,随时准备接受核查。

对于试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样本、病理标本、组织蜡块、玻片等应妥善保管。

最常见的问题是原始资料整理得极不规范,这使人有可能对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怀疑。

总之,在进行新药的评审过程中,一般毒理试验(尤其是长期毒性试验)出现的问题非常多,轻者需补充说明,重者需重做或补做,给研制单位带来时间及金钱的损失。

因此,对整个试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加以注意,并尽量避免,对于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新药的研发进度、保证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