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集锦(二)三十一、(兰州)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 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 楚人怜之二世杀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2)度已失期度:(3)会天大雨会:(4)宜多应者宜: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偶然性:必然性:(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4分)答案:9.(3分)D10.(4分)(1)指代平民(2)估计、揣测(3)适逢、恰巧遇到(4)应当11.(4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2分)(意思对即可)(二)(11分)12.(3分)(1)接受(2)长,此指身高(3)仔细、详细13.(4分)(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分)(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分)14.(14分)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2分)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1分)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1分)三十二、(乐山)文言文阅读(12分)荀攸传苟攸①字公达。
祖父昙,广陵太守。
攸少孤。
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
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
由是异之。
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
攸到,拜黄门侍郎。
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
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
”事垂就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三国志•魏书》) [注]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
②殆:大概,恐怕。
③寤:醒悟。
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
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
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
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1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①董卓无道,甚于桀、纣于: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以:14.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3分)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答:]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答:答案:12.(3分)①主持、掌握②适逢、碰到(答对1个小题2分,答对2个小题3分)13.(3分)①介词,表比较,过②连词,来(答对1个小题2分,答对2个小题3分)14.(3分)这个过去的官员脸色不正常,恐怕会有奸诈。
(给分点:“非常”“色”“奸”各1分。
色,可翻译为神色、表情。
奸,邪恶、狡诈。
全句语意不够顺畅,酌情扣分)15.(3分)荀攸是一个善于观察、有勇有谋、爱憎分明、忠君爱国、心系百姓、临危不惧的人。
(答到两个方面1分,3个方面2分,4个方面及以上3分)三十三、(连云港)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
(15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D.而顷刻两毙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答案:9.(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10(3分)B11.(3分)D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
三十四、(临沂非课改)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2分)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③时时而间进间④天下之疾犬也疾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分)答: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答案:6. 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分,各2分)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4分。
各2分)三十五、(南京)【古文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2)安用重法邪?译句: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
(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