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都的城市性质定为:“省会,精密仪器、机械制造及轻工业城市”。

? 解放初期,成都由消费性城市向工业城市过渡,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完全靠国家按计划投资,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国家计划,因而城市性质也直接反映计划项目。

由于投资渠道比较单一,这种性质也容易控制和操作。

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经济背景。

? 1959年大跃进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扩大了城市规模,开辟了几个近郊工业点,强调了城市布局的理想化。

至1963年,由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1959年的规划显得不够现实,随即又进行了规划的调整,强调了勤俭建国的方针,压13缩了城市规模,不再增加工业项目。

这两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都是当时社会经济背景的产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这两次的调整都未涉及到城市性质的调整,1956年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性质一直沿用到1980年,文革期间,城市规划几乎处于废弛状态。

(2)简要评价基本沿用苏联模式,强调形式,追求气势,城市布局以旧城为基础,向四周紧凑发展,道路网采用环形加放射的布置形式,保留了两江环抱和偏心主轴的传统格局,强调功能分区,围绕着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突出了工业布局,奠定了城市布局基本框架和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基本格局。

56版总体规划59年总规调整63年总规调整73年总规调整图1-7 56-73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1984版总体规划回顾(1)规划背景与主要内容? 84版总规修编的规划背景是: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央提出了“四化”建设的总目标,经济模式仍然维持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城市性质是:“省会,全省的科14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确立了成都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此,1984年的总体规划在上报之前又新增加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并将“历史文化名城”列为成都市城市性质的重要内容。

? 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准的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

”与上报的城市性质相比较,省掉了较为具体化的“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的工业基地”一句。

由于改革开放,城市产业结构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出现了难以按主观意志进行控制的趋势,原有的主导产业在衰退,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未来的主导产业显得难于把握。

? 84版总规确定市区至XXXX年人口规模为145万人,规划用地81平方公里,全市城镇人口为XXXX年的调整规划中将XXXX 年市区人口规模调整为175万人。

(2)实施成效?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性质,突出了成都的特点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在这一性质指导下,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以及科技文化事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又不够全面,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缺乏指导性。

? 至1994年,建成区范围内人口规模已达176万人,实际居住人口195.23万人,突破了原规划的规模,使得城市用地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 用地布局方面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的行政区由过去的单一“城市”或“郊区”型调整为“城郊结合”型,各区都致力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使得城市建成区范围扩大,加之各区因实际发展需要而制定的部分新区的规划也超出了总体规划范围,致使这些超出84年规划范围的城市建设与总体规划脱节,显得较为混乱。

(3)简要评价以城市现代化为主题,强调城市功能的完善,确立了环形加放射的城市路网格局,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结构。

84版总体规划的城市性质在本质上与1956年规划是相同的,都是对城市现状特性的概括和总结。

在城市性质和人口、用地规模几经修改之后,仍然不能完全适应之后的市场化建设和空间拓展需要,同时在发展目标上着眼面较小,未能跳出四川省的区域范围,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1584版总体规划96版总体规划图1—8 1984-1996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3.1996版成都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1)主要内容? 最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XXXX年)》于1994年开始着手编制,1996年编制完成,1999年由国务院批复。

? 在逐步开放和市场经济渐进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96版总体规划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逐步完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前两版规划有了大幅提高。

确定的城市性质为“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为XXXX年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172平方公里以内,XXXX年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226平方公里以内。

确定了326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区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

提出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并相应提出都市区的发展方针和规划要点。

(2)实施成效①城市向东向南全面启动,东郊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已开始实施为实现城市向东、向南发展,建设城市副中心,成都市已实施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五路一桥”及绕城高速工程,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向东、向南发展的态势,随着东郊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向东向南发展。

东郊的传统工业用地逐步改造为城市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及公园绿地,城市用地布局更趋合理化。

②旧城改造初见成效16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12月至XXXX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XXXX年9月,成都市规划局艾局长及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等就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进行了座谈。

(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踏勘1.XXXX年10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规划组正式成立,开始工作。

2.XXXX年10月,项目规划组开展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工作,共收集到50多个有关单位资料,实地走访了中心城区及周边7个区县的40多个有关部委办机构。

3.XXXX年10月,项目规划组召开有关交通、空军、铁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土地利用、工业发展等座谈会。

4.XXXX年10月24日,项目规划组向市规划局、省建设厅汇报现状调研分析,明确了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问题。

(三)方案比较、纲要编制阶段1.XXXX年11月14日,项目规划组向成都市规划局汇报总规初步方案。

2.XXXX年11月25日,项目规划组向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总工室、科技处汇报总规初步方案。

3.XXXX年12月至XXXX年1月,项目规划组多次向成都市规划局进行方案工作汇报。

4.XXXX年12月23日,项目规划组向成都市副市长孙平及各个有关部门汇报总规初步方案。

5.XXXX年3月1日,项目规划组向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总工室、科技处汇报总规纲要前期方案。

2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3月27日,规划组向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等主要市领导做了总规纲要成果汇报,各位领导充分肯定了项目规划组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所做的工作,对下一阶段规划成果的编制提出了要求,并形成了会议纪要。

2.XXXX年4月3日至5日,召开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审会,建设部专家组和四川省评审组分别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XXXX年4月7日,项目规划组与成都市规划局研究讨论纲要修改的工作。

2.XXXX年5月初,项目规划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3.XXXX年7月8日,项目规划组向成都市规划局、文化局、建委及相关专家学者汇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

4.XXXX年7月12日,项目规划组向成都市交通局、铁路局、公交公司、地铁办、交管中心等部门汇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城市对外交通和道路交通规划的相关内容。

5.XXXX年7月12日,项目规划组向成都市自来水公司、水利局、供电局、人防办、消防队等部门汇报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市政设施规划的相关内容。

6.XXXX年7月30日,项目规划组向成都市规划局进行总规成果汇报。

7.XXXX年8月10至11日,项目规划组就总规文本进行了集中性的讨论,随后对文本进行了全面性的修改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