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一、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学校秉承半个多世纪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经过长期探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高等教育法》,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为主导,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产学研结合,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办学指导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又包括由办学指导思想统领衍生而形成的学校定位、教育思想观念等,其中学校定位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最直接、具实的体现。
目前学校定位的主要内容如下:(1)发展目标定位学校的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2)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
(3)学科建设定位以石油为特色,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4)层次定位巩固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及培训。
(5)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博学、务实、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面向石油、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
(7)发展方向定位高层次、宽领域、外向型1(8)发展战略定位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学科建设重点突破、面向国内外开放办学、产学研结合5大战略。
二、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说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学校办学的政治基础和理论指南。
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对高校办学来讲,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服务。
‚依据《高等教育法》?,指出了学校办学的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学校办学确立了法制化的坚实依据,我们要依法自主办学,发挥学校办学的自主性,扩大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为主导?,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服务面向,指明了办学的主要市场。
石油石化工业一直是我校办学的主要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石油主干学科专业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特色和优势,今后办学要更加紧密地适应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进一步强化石油特色和优势。
我校作为以工为主的高校,办学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今后要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中负起更大使命和责任,同时要不断增强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为山东省发展战略服务。
总而言之,我校办学要重点为国家、行业、地方服务,这是我校办学的主要市场。
今后学校发展,要更加紧密地结合并积极融入到行业和地方发展战略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服务和贡献中提升学校的实力和水平。
‚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教学科研并重?,这是我校办学的一个基本定位。
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
一流的本科教学工作、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基石。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
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不仅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2批优秀的毕业生,而且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同时也为其他层次和领域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并不意味着忽视其它层次的教育,每一个层次的教育质量都是学校整体水平的一部分,但是在所有层次的教育中,本科教育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发展的两翼,科研工作搞得好可以促进教学工作,可以带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提高学校的服务能力。
教学科研应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
优秀的教师都应该是教学业务精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全面人才。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证?。
学科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
要建立起以石油主干学科为核心的多学科相互支撑、文理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坚持围绕行业和地方的需求,加强发展石油主干学科,使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而且力争异峰突起,使某些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优先发展具有特色的重点学科的同时,注意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以主干学科为依托,向生物工程、材料工程、海洋石油工程、海洋化工、环境工程、新能源等学科领域进行拓展。
一流学科的一个根本性标志是有知名的学术大师,是有杰出的学科领头人,是有强大的创新团队。
要建设一流大学,人才是关键,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保证,就谈不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要下大力气解决人才紧缺问题,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除了师资队伍,还有管理队伍、职工队伍,队伍建设是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保证。
‚产学研结合?,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模式。
我校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高校,早在建校之初,就开始进行产学研结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许多教师分赴国内各大油田参与石油会战,从事现场实践劳动。
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强与石油行业和地方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了共建、理事会、董事会等有效的联合办学机制,探索出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如在石油石化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合作科研,还有合作培养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等等。
我校的校办企业充分发挥教学实习、科研中试基地的功能,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产学研结合是我校办学的一个特色和优势,应该继续坚持和加强。
3‚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指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博学、务实、创新、创业?。
博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只有首先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务实是人才的风格和特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务实的态度和适应具体工程实践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高等学校应培养学生各种必需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能力。
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毕业生的学校,不是高水平的学校,也难以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
为此,要求我校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创业是对人才比较高的要求,需要以爱国、敬业为主导,以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为基础。
作为一所重点大学,我校不能满足于培养一般的就业人员,而要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来培养能够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开创事业、具有竞争进取精神的开发型人才。
我校目前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总结了学校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学校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学校所处的背景和环境提出来的,是对学校以前各个时期办学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中指出了学校办学的理论指南、法律依据、服务面向、工作重心、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
三、办学指导思想形成的历史沿革中国石油大学是应中国石油工业的需要而生,并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工业急需振兴,作为技术、资金、人才密集的行业,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突出和迫切,而当时石油专业技术力量十分缺乏,为了通过专业教育培养石油技术专门人才,在经过紧张的筹备基础上, 1953 年5月,经政务院会议批准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
这是我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建校时学校荟萃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名师和各类办学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了先天的良好办学底蕴。
学校发展初期汇集了包括胶体化学家傅鹰教授,地质学家张更教授,化学家张锦教授,化学工程专家曹本熹、武迟、朱亚杰等教授在内的一大批著名学者、专家;设置14个专业,建有80个实验室,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设备比较齐全的五年制高等4学校,成为当时北京闻名遐迩的‚八大学院?之一,并于1960年跻身全国重点高校的行列。
同时学校从建校开始就具备鲜明的石油特色和明确的服务面向,在专业设置方面主要围绕石油工业需求展开,在实际教学中也非常注重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石油工业生产的需要不断革新教学内容,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利用服务石油工业的优良条件,重视与科研单位、厂矿企业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办学。
1956年召开的中共北京石油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会后全校工作应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心。
? 1959年召开的中共北京石油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重点强调了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教师、学生、职工三结合的力量,摸出一套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经验来,以达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并指出:‚在我们的学校中,特别是我们的全日制学校中,应当以教学为主。
?‚在教学工作中应明确以教师为主。
?1960年以后,学校在中央‚八字方针?和‚高校六十条?的指导下,总结经验教训,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1961年召开的中共北京石油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决定:‚今后学院总的方针和任务是:继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坚决贯彻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加强教学第一线,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并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是中心?。
大庆油田的发现,点亮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之火,北京石油学院3000名师生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历时4年的大庆会战,还参加了华北、四川等地的石油会战,历尽了‚为石油而战?的艰辛,也锤炼了‚艰苦奋斗?的优良素质。
‚文革?爆发后,学校中断了招生,办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969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北京石油学院举校迁至位于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所在地,改名‚华东石油学院?,开始了她含辛茹苦的曲折历程。
迁校和文革使学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维系着生存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学校获得了新生,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得以端正和明确。
1983年,在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上,学校把奋斗目标定位为‚理工管相结合的综合性石油大学?,并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政治工作,贯彻党的教5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理、工、管结合,加强薄弱环节,向以工为主,以提高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面向全国,面向海洋,面向胜利、淄博两大石油石化基地,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发展;坚持办好学校东营本部,积极发展北京研究生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至1985年,学院发展到了9个系,在校生达到了5000人。
1986年,中共华东石油学院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确立为学院的校风,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确立为学校的学风。
大会根据学校的奋斗目标和‚七五?期间主要任务要求,提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明确培养目标,坚持把培养高质量的‘四有’人才放在首位;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把学院办成综合性的、开放型的、具有竞争力的工科大学;把学院办成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在两地办学的情况下,坚持立足办好校本部,积极发展研究生部,统一领导,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