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

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

“宝黛恋”与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摘要:人格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主张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对两性平权的思考,只有当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被修正乃至颠覆之时,女性才可能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解放。

而女性只有自己对自己尊重,平等,男女平等的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这也是妇女解放更为深刻的尺度,曹雪芹当之无愧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思想先行者。

主题词:曹雪芹宝黛恋男女平等价值“宝黛恋”是长篇巨著《红楼梦》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宝黛恋”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也是红楼梦人物形象中最光辉灿烂的。

从表面看,宝黛恋演绎着三个年轻贵族的爱情纠葛,实际上在更深的层次里,它表达了曹雪芹关注女性生命和对男女平等的价值思考。

男女平等有三个层次:权力平等、地位平等和人格平等。

权利平等是指男女在制度和法律上的平等。

地位平等是指在现实社会中,男女平等的程度与状况。

权力平等和地位平等,是男女平等的客观标准。

它们体现的是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获得的利益与份额,它需要制度和法律的维护。

而人格平等是指男女在价值和尊严上的平等,是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

它追求的,不是“平等”的事实状态,而是“公正”的价值判断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人格平等作为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超越了对权利与地位的关注,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关心的是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这个标准下,男女是否平等只取决于“个人认知”即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而这种主观的感觉和评价,是通过主体自我人格的深刻觉醒与觉悟来实现。

“宝黛恋”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一、人格平等的民主观念是宝黛恋的价值核心在中国文学史上,贾宝玉是一个古今未有的形象。

他的特别就在于,他一反传统社会对男性角色定位,是一个“不像个男人”的男人。

首先,他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标准。

“不爱读书”“不思进取”,最恨“仕途经济”,史湘云劝他走仕途,马上被他出赶“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的经济学问呢”。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宁国府游园寻找午睡的地方,被秦氏引进一处上房,看到墙上挂着《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亦可见其性情。

其二,整天跟女孩混在一起,对女性充满怜爱与尊重,被认为“没出息”。

如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等。

其三,“好哭”且多愁善感,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

在红楼梦中,除了林黛玉,贾宝玉是眼泪最多的人。

据统计,贾宝玉的哭在书中达38次之多,与理想男人的形象极为相左。

贾政讨厌他“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兴儿嘲笑他“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在者也没刚柔”。

宝玉的这个形象,不仅为上层阶级反对,也为下层反对。

不仅为男性反对,也为女性反对。

袭人就笑她,“婆婆妈妈”,香菱也说“使人肉麻”。

其实,在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对两性平权的思考,只有当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被修正乃至颠覆之时,女性才可能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解放。

贾宝玉的兼性性格一点也没有影响林黛玉对宝玉的爱。

因为她和贾宝玉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成长经历。

贾宝玉从小生活在贾母的护佑之下,远离贾政封建管教。

日常接触最多的都是那些伺候他的丫头,下人,对劳动人民并不反感。

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睡在他的床上,他也没有嫌脏。

加之他又爱看闲书杂书、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形成自由、平等的价值取向。

林黛玉也是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

由于在封建社会,母亲承担着教育女儿的任务,而林母早逝,因此林黛玉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

父亲林如海为人谦厚,助人为乐,对林黛玉有无形的影响。

加之疼爱女儿,教她读书,且不忍约束。

黛玉从小得到自由发展,不为陈规陋习所羁。

也和宝玉一样的蔑视权贵,曾将北静王御赐的麝香串掷而不取:“什么臭男人拿过来的”。

一句“臭男人”和宝玉“男人是泥做的”如出一辙,林黛玉也是女性角色的挑战者,和宝玉一样的喜读曲本小说、角本杂剧如《西厢记》、《牡丹亭》等。

这些作品拉近了她和宝玉的距离,激发了他们青春的觉醒而成为境界相融的知己。

所以在荣宁两府,林黛玉是唯一能够理解并尊重贾宝玉的人。

其实贾宝玉也决非不学无术之辈。

贾雨村说他“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评价是很高的。

大观园初成,宝玉随贾政题诗,不说那些宾客是不是为了巴结而赞美,就是一向厌恶宝玉的贾政听了他的诗后,也“拈髯点头不语”。

脂批:“严父大露悦容也”;贾宝玉爱哭,但那些眼泪都是为那些命运悲惨的女孩儿们流的:晴雯的死他哭;金钏儿的死他哭;迎春的死他哭;探春的远嫁他哭;黛玉的不理解和去世他哭……但贾敬死,众人痛哭不已,却未提宝玉。

《红楼梦》中并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但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而对自己,则说“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这是贾宝玉两性平权意识的体现,所以,贾宝玉把女孩儿看得比男人更高尚,平等待之,尤其是对林黛玉。

在贾府中,最心疼林黛玉的,莫过于贾宝玉了。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心疼,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怜香惜玉,他敬重这个弱女子身上超凡越众的人格魅力,从她身汲取勇气:“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给了他无比的力量。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活着咱们一起活着,不活咱们一起化烟化灰”,就是贾宝玉对“宝黛恋”的誓死捍卫。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尊重,符合了林黛玉的自尊。

如果不曾遇见对方,他或她可能都难以如此顽强。

偏偏还是遇见了。

林黛玉超越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拿命爱他。

正是林黛玉的爱,给贾宝玉提供了一个人生的“避难所”。

这也是贾宝玉惟一的属于“我”的世界,在这里,贾宝玉不需要矫饰做作,不需要克制自己,他们可以倾心对话、率性而为,做感性自我。

所以,当林黛玉离去以后,“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贾宝玉失去了人生最后的慰藉,终于也遁却红尘。

留下宝钗,独自品味着“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的凄凉。

二、男女平等的进化过程须由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女性意识是一种主体的意识,是女性从自我角度出发,自觉地审视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外部世界,探究男女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追寻生命意义,进而形成自己世界观的一种意识。

但这种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性解放的最重要方面。

中国女性被压迫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三从四德”中体现出来的女性自我意识的泯灭。

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只是对欲望的追求,还有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识。

男女平等首先要女人自己对自己尊重,平等。

真正的自我是有意识的思想着的自我。

这在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林黛玉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也是曹雪芹思想深刻的体现。

(—)、追求真爱是林黛玉自我意识觉醒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通常在女性最敏感的领域——爱情中表现出来。

追求真爱、注重真情,是林黛玉爱情最具个性的地方。

“真爱、真情”是人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建立在价值观一致的前提下以及对对方极大肯定与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林黛玉父母早逝,孑然一身投靠贾府。

她很清楚,贾府人尊敬的是他与贾母的关系,而不是她本人。

她真切的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然而有一个人,是真正关心和尊重她的,那就是宝玉。

贾宝玉对黛玉的“小心”和“处处维护”让黛玉感到了自尊与温暖,林黛玉需要这个整个贾府中最优秀男人的肯定;需要通过爱情来追寻自己做人的价值和尊严。

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是热烈而张扬的。

尽管林黛玉知道到礼法森严,但她依然不避讳与宝玉在众人面前有一些大胆亲密的举动。

元春省亲让众弟妹写诗,宝玉大费神思,林黛玉见状,便主动作成一首搓成团扔过去;在贾母处饮酒,她居然把自己的酒杯放到宝玉的嘴边让宝玉替喝;面对有“金”的宝钗和湘云,林黛玉也是公然嘲笑……。

以林黛玉的涵养与敏感,她岂能不知有违法礼?她是将两人的爱情视为生命,而向封建礼教宣战。

爱情让林黛玉触摸到了自我的深处,从而把女性在婚姻、爱情上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提高到主动和平等的地位。

把女性的价值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追求精神契合体现自我价值在林黛玉爱情里,没有荣华富贵、没有金榜题名、聪明秀慧倜傥美貌都不是她倾心的根由,她看重的,是两个人思想与感情的契合和人生意愿的共鸣,追求的是与宝玉同一精神高度的平等相爱。

这是林黛玉注重内心情感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红楼梦第二十回,宝黛发生口角,情急之中黛玉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

“我的心”,可以理解为“我的心意、我的所想、我的所求、我的价值观┄┄”,而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脂砚斋侧批道:此二句“若观者必欲要解,须揣自身是宝、林之流,则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宝、林之流,则不必求解矣。

”意味深长。

这是宝、黛两人肝胆相照的明示。

宝黛思想与感情契合和终于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宝黛对对方的理解与追求,也就是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追求。

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宝、黛的情感和灵魂就是这样息息相通着。

这就是林黛玉所要的爱情,她的爱情远远超越两性之间生理需求的低层次和物质利益的庸俗与肤浅,实现了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以,在林黛玉爱情里,没有荣华富贵、没有金榜题名、聪明秀慧倜傥美貌都不是她倾心的根由,她看重的,是两个人思想与感情的契合和人生意愿的共鸣,追求的是与宝玉同一精神高度的平等相爱的爱情。

这是林黛玉注重内心情感的自主意识的觉醒。

(三)、对人格尊严的坚持是林黛玉要求平等的最为深刻体现林黛玉深爱贾宝玉,渴望与宝玉的这份爱情,她寄居贾府,明知命运操纵在贾母手中,却不会为爱情向“疼爱”她的外婆求情卖乖,王夫人面前也从不说一句阿谀话,做一件奉承事。

就是面对她所心爱的宝玉,她也从不贬低自己来牵就、顺从博取欢心。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向她表示爱情。

那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第二次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迭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

这都是贾宝玉的真情流露、忘情之举。

再看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

对于贾宝玉的爱情,林黛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

一旦得到宝玉爱的表白时该是多么的欢心,多么的喜悦。

而事实却是,林黛玉对梦寐以求的爱的表白感到气愤不已。

林黛玉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

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愤怒异常。

这不是林黛玉放不下贵小姐的架子。

以林黛玉的学识、涵养,她不能接受这种戏谑的爱情表白,这对她神圣纯洁的爱情信念来说,是一种伤害自尊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