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第十章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发 展循环经济。”——胡锦涛
知识经济(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和 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两大新的实践模 式。从我国目前严峻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形势看,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的最佳模式选择。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既包括工业企业所管辖的生产 区域和生活区域,也包括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危害到 企业附近的环境区域。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主要通过 建章立制,处理好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的关系,进 行环境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最终构建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第一节 工业污染及其治理(Industrial
“清洁生产”概念产生于1976年在巴黎召开的 一次研讨会,1979年欧共体宣布推行清洁生产,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始在全球推行清洁 生产,在中国等8个国家建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 此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相继推行。
中国政府将清洁生产明确写入《中国21世纪议 程》,1992年制定出全国推广清洁生产行动计 划,1993年起在全国建立首批29个清洁生产示 范项目。
绿色营销 通过收集信息,尤其国际目标市场对企业绿色营销策略
审查
的要求,分析出公司内部的优势与缺陷及面对的外在机 会和威胁,改进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中首先需看到绿色包装。全球仅塑料包 装用量就达3000多万吨。美国一年内城市固体 废弃物约1.5亿吨;日本一年内固体废弃物约 5000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第4大塑料生产国,年产量达1500 万吨,其中用于包装的占总量的30%。今后我国 的包装垃圾将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近年来 每年消费快餐盒大约60亿只、方便面碗50亿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在企业清洁生产 (2003年中期400多家企业)、生态工业园(2003年初 有9个)、城市和地区(2004年有40多个省市县提出) 等三个层面上开展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贵 港 国 家 生 态 工 业 园 ( 制 糖 ) 示 范 园 区 总 体 框 架
第三节 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
在政府产业政策和规划中,应逐步扭转经济发展 的考虑远多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状况,实施更 有利于环境的政策和规划。
工业污染问题(Problems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第二节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 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 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production pattern)。
入的效率。循环经济关注的“通量”是物质,既
包括资源和能源,也包括废弃物,通过降低“通
量”,使之与生态系统的“容量”相适应,最终 从传统的“资源→ 产品→ 消费→废弃物”的开 放过程,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 的封闭循环(close circulation)。
循环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股潮 流。例如德国1996年颁布《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日本2000年通过《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全 面构筑循环型社会。1995年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关系:
绿色营销——企业通过市场交换过程,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 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 促销等一系列整体经营活动过程。
内容项
具体要求
绿色包装 符合国际目标市场的环境标准和包装法规;尽可能选用
可再循环的材料;设计上具有浓厚生态气息,突出绿色 因素;密切关注包装信息,及时改进绿色包装。
II
经济效益的最 大化
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副产品;降低物料 和能源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合理安排 生产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企业
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采用少废和
对人类和环境 无废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
III
的危害最小化
的危害因素;现场循环利用废物;使用 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合理包装产品;
排除环境污染困扰,实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 可以大面积、大批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可以重新整合、恢复受损环境,逐步排除当今世 界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第三节“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 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 实现。”——江泽民
清洁生产的内容(contents of Cleaner Production)
类别 清洁生产内容
具体措施
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清洁
自然资源和能 能源;开发新能源;实施各种节能技术
I 源利用的最合 和措施;节约原材料;利用无毒和无害
理化
原材料;减少使用稀有原材料;现场循 环利用物料
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采用高效生
Pollution and Its Administration)
工业企业污染物流失的多少表明两方面问题:一 是资源利用是否合理和充分,污染物流失量大, 表明资源的浪费和使用不当;二是环境污染负荷 的大小和对环境质量潜在危害程度,污染物流失 量越大,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越大。
工业企业从内部控制污染有三个途径:一是结合 技术改造考虑减少排污,保护环境;二是加强工 业企业环境管理;三是对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 回收利用和净化处理。
我国出口商品因无环境标志,每年损失近100亿 美元。而海尔集团率先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 管理体系的认证,成为通过此项认证的第一家中 国企业,其绿色无氟环保外箱获得“欧洲环境标 志”,成为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电冰箱 最多的厂家。
采用可降解和易处置的原材料;合理利
用产品功能;延长产品寿命
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
(Significance to pursue Cleaner Production)
开创防止污染的新阶段:变“末端治理”为“全 面预防污染”。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
促进企业深化改革,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清 洁生产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并最终实现无 废生产。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为核心,强调 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reduction, reuse,recycling即3R),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 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绿化”)。
循环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a new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传统 经济效率指标是劳动生产率,或其他资本要素投
第十章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工业污染(industrial pollution)是当今环境污染 的主要部分。在我国财力有限,大多数企业资源利 用率低、浪费严重的情况下,加强环境管理,以合 理利用能源和资源为核心,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设 备更新,成为治理工业污染的主要途径。
绿色价格 定价体系绿色化,加强生态环境成本核算,将生态成本
记入总成本,在同类产品价格的基础上确定一定的加价 率,树立绿色产品优质高价的形象。
绿色渠道 采用无污染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各环节,
和营销
选择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在人员推销、广告、公关等 促销中,强调绿色特征,将企业与环保联系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