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自贸区的外商投资体制
一、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自贸区的建立以及发展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整个外商投资市场也显现出了以下明显特征:=外商投资市场准人放宽。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当中,对外商投资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有效拓展和放开国内市场放宽外商投资管制,又进一步制定了相关措施,提出了优惠政策,比如取消部分原禁止类的产业行业和项目,扩大和增加开放力度。
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外商投资备案制广泛的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此项制度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外商审批工作量与投资前期的各项程序。
除此以外,对某些行业还允许外商独资投资,如医疗、娱乐、航空、钢铁等。
第二,外商投资准人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指出了无法享有国民待遇的特殊管理规范,而清单之外外资享有同等权利。
商事主体综合服务模式指的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持之下,对各项审批手续进行简化,提升办事效率,全面服务于经济贸易发展。
二、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管理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第一,表明我国对于投资自由化的承诺,而这样的做法也能够显著增加外商投资人员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在激励外商投资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样的做法将我国主动开放战略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改进对外开放结构方面意义重大。
第二,有助于适应国内改革工作的实际需要。
实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到了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保证各个产业的稳定持续运转。
第三,有助于落实简政放权革新政府管理,促进政府职能的变化,顺利完成行政体制改革。
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坚持简政放权,将政府和市场进行有效的边界划分,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变革指出将资源配置主导权交给市场,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全国推广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三、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借鉴国际经验
就当前阶段来说,国际上所形成的高标准外商投资准人规则是美国投资协定确定的规则,此项规则的核心在于投资准人国民待遇。
在我国自贸区的发展和建设当中,由于外商投资体制将会直接影响到自贸区的发展,关乎自贸区商业发展的竞争力也需要对国际上的相关经验进行积极学习和借鉴,以国际高标准的外商投资准人规则为基础,立足本国国情,制定更为清楚明确同时又极具操作性特征的外商投资准人规则。
我国在外商投资体制改革当中所确立的准人前国民待遇以及负面清单这两种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
不过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会造成东道国失去外资监管的权力,因为准人前国民待遇是设置相应条件的,也就是说在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的同时,也允许东道国提出待遇保留。
就国际经验而言,只要是双方设定了有关协议,可将认定不能开放的领域与部门或者是目前还不存在的部门领域与特殊性的投资体制都纳人负面清单。
这样既不会损害本国利益,又能够为外商投资提供保障。
(二)密切联系中国国情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在外资的利用方面已然步人到了全新发展阶段,到了一个全新时期,必须要拥有全新的战略性思考,要设置全新的政策思路。
在外商投资体制的建设和研究之中,尤其是在外商投资准人上,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最终确定出最为恰当,又能够贴合实际与具备竞争力的负面清单。
一方面需要逐渐取消差别化国民待遇的管理体制。
我国需要对当前的国情进行全面分析和基本把握,结合当前的发展水平与改革所处的阶段,在照顾民族企业的前提条件之下,抓住有利时机逐渐取消差别化国民待遇的情况,严禁出现过快过度追求国民待遇的问题,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陷人到一个极端之中。
另一方面需要最大化的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保障本国产业的安全性。
在对负面清单进行合理制定时,必须做到谨小慎微,明确要保护的行业,也要明确要适度开放哪些行业或者是促进哪部分行业的完全性开放。
在处理这些工作时,必须做好充分的
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工作,严禁盲目行事。
(三)完善系列保障措施
做好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的监管工作,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工作当中的一项关键性内容。
第一,要努力提升外商投资监管透明度。
要想提升监管的透明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是做好信息采集与共享工作。
虽然政府在功能方面已经在积极推动转型,要求政府不能够利用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活动,但是政府也需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尤其是在信息咨询方面满足要求,为市场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根据。
因此可在自贸区当中建立管理委员会建设监管信息平台做好,有关于外商投资信息的收集与共享工作,通过信息建设来保证监管工作的透明度。
第二,要积极完善外商投资监管和纠纷解决措施。
在外商投资纠纷处理方面,可以先由自贸区诉调对接中心实施调解,如果不能够用调解方法解决的话再走司法程序。
其中也要运用好自贸区监管信息平台,促进对接中心与地区法院的有效连接,提升协同服务效果。
(四)同步推动配套改革
从本质上看,全新的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究竟能否顺利和成功的落实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的法制水平。
所以在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建设当中,要助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需要从加强法制化建设开始,积极制定针对于自贸区的法制条例,为自贸区的一系列改革与建设工作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撑。
另外,要保障准人前国民待遇体制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还需要同步推动消除隐性壁垒的相关工作,跟进配套改革,尤其是行政管理、金融发展、公共财政、项目核准等诸多方面。
只有在确保系列制度完全建成,并且可以发挥制度约束作用之后,才能够逐步形成适用全国的能够进行复制与推广的实践性经验,有效推动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发挥中国自贸区的积极作用。
(五)注重外商投资引导
要加快外资增长速度,除了要注意开放外商投资市场,建设良好的外商投
资环境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工作。
下面将对几个重要的外商投资引导方案进行简要说明:第一,引导境外金融机构建立分支与合资机构。
伴随管制放松程度的提高,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力度也在逐步增加,开始有大量境外金融机构进人国内也金融市场,严重冲击本土金融企业的发展。
所以在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引导工作实施当中,可以利用准许建立外资银行、外资保险企业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开设方便之门。
另外还可吸引金融机构在中国自贸区当中建立合资企业,以便积极学习先进管理与运营经验,对我国陈旧的金融机制进行改革。
第二,开发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路径。
在外商投资引导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要拓宽融资路径。
一方面可以利用众筹方法进行以资助个人或初创企业为重要目的的小额资金募集。
另一方面可积极引导外资构建区域银行。
中小企业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影响,无法获得有效发展,甚至出现不能顺利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
四、结语
伴随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挂牌成立,人们开始把关注焦点投向了自贸区,同时也逐步形成自贸区概念与之相关的产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助推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和建设,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做好外商投资体制的研究和改革工作,适应全新的市场环境以及国际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