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以宫殿建筑为视角分析
姓名——
——学院班级——学号:
电话:邮箱:
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源远流长,在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有交集,中日建筑也有许多和而不同的地方。
中国建筑样式繁复,装饰精致,布局对称,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观。
日本建筑样式简洁,追求自然,布局大多不对称。
本文以宫殿建筑为切入口,论述了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又从文化、环境、政治多角度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建筑;日本建筑;宫室建筑;相同;不同
一: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共通处
日本的传统房屋分为几个阶段。
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
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
飞鸟时代,日本主要受南北朝影响,佛教盛行产生了宗教建筑高潮。
其中包括法兴寺,法隆寺,四天王寺。
在细节上使用的手法如忍冬叶装饰与我国敦煌的一些石窟采用手法相似。
白凤时代,这时期的日本主要受到隋唐代影响。
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特点过渡。
镰仓时代,日本与宋元文化交流密切,这时期的日本留学僧带回了彻底的仿宋式建筑。
到室町幕府时代,造园活跃,兴建楼阁成风,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隔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
桃山时代出现了日本独特的优秀建筑如桂离宫。
二: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共通原因
在中国建筑设计界有这么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能不去日本。
有一位建筑师为一座大型仿古社区设计了一座唐塔,很多人看后惊叹,怎么把日本塔搬到中国来了。
不得不说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的。
这种共
通性是多方面的。
中国作为古时东方的中心,先后将汉字,儒学,佛教,律令,科技传入日本。
日本的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全面的深刻的影响。
日本最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将汉字作为拼音开始的。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等,使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飞跃。
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帕瑞克·纽金斯说:“当我们研究日本建筑时,我们发现,正如许多建筑艺术史实中所述,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共同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及相似的交通条件。
事实上,作为一种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接受了典型的中国南方建筑形式,尽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于适合日本群岛的环境气候条件,仍然被沿用下来。
而且日本是一个积极对外开放的国家,除在个别时期闭关锁国外它总是在不断积极地吸收他国的优秀技术和文化,使之与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相融合,创造出适应本民族的新文化。
三:中国宫殿建筑与日本宫殿建筑的不同处
我们游览故宫或其他中国古建筑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中多有斗拱、出挑的屋檐,它们一开始都是作为房屋结构的一部分,用以支撑房屋,保证房屋的稳定性,而后来逐渐退化为单纯的檐部装饰或者是等级的象征,如重檐,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等适用于不同的规格与等级之下。
日本沿袭了榫卯连接的木构建筑,但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华丽,它将结构直接暴露在外,不以复杂的工艺、技巧去装饰它,使房屋整体看上去简洁、质朴、自然,这与中国建筑截然不同。
在皇宫建筑中,日本所体现的也是崇尚自然,简单的思想。
“日本之美”的代表桂离宫正是轻快,简素,与自然合二为一。
桂离宫内的御幸门是竹编的、相对不高的建筑,有一道竹篱笆与之相连。
园内建筑的屋顶多为白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构建,墙体并无过多涂漆,花纹装饰。
园内整体采用自然要素为主要建筑材料,既表现出了皇家的尊贵清雅又实现了与自然的调和1。
中国的皇宫建筑追求的更多是一种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等级严明。
高高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
1刘志杰,盛海涛:《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4.年3月第24
卷第1期
柱体上乃至屋顶上精美的金漆花纹,对细节要求甚多包括对屋顶的设计要求等等。
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
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
中国历来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尤其是纪律严明的等级制度。
儒家的等级思想也体现在了中国传统建筑上,尤其在建筑布局上的体现十分明显。
如在城市布局中,围绕皇城中心所安排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尊严。
紫禁城化家为国,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左右对称。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举行仪式之地,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屋顶为等级最高的重檐屋顶。
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经常用于皇上办公,位于太和殿后,其屋顶是黄琉璃单檐四角攒尖顶。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常用于科举考试,其屋顶是黄琉璃重檐歇山顶。
其他次要殿堂的屋顶大多为常见的歇山顶。
紫禁城这种严格的对称反映等级建筑各守其位,层次分明。
日本宫殿建筑屋顶形式多模仿唐清时期中国式的屋顶,形式比较单一,以歇山顶为主。
以京都御所为例,京都御所紫宸殿的屋顶结构特点是在正房与房檐的接合有断坡的,叫做“葺”,它是歇山顶的变形。
屋面全葺桧树皮。
高级的或天皇用的建筑只能用桧树皮葺屋顶,这不同于中国宫殿屋顶使用的琉璃瓦。
常御殿的屋顶是“入母屋屋顶2”,屋面全葺桧树皮,外檐的柱子暗红色,内檐全用白木。
京都御所其他次要宫殿的屋顶也大多类似常御殿屋顶为入母屋屋顶。
从紫禁城与京都御所的屋顶形式与最高等级可知,中国宫殿屋顶具有多样性,以重檐庑殿等级最高。
日本宫殿屋顶的样式比较单一,以“葺”屋顶等级最高。
而京都御所的布局与紫禁城不同,它只有紫宸殿一组院落基本是对称的,其余的极其错落。
主要建筑物向东北方延伸,依次是小御所、御学问所、常御殿等次要的仪典性的或日常起居、读书、宴乐等用的建筑物,西部大都是次要的或者服务性的建筑物3。
四:中国宫殿建筑与日本宫殿建筑不同的原因
①文化因素
2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它类似中国建筑的歇山屋顶
3有关京都御所各殿屋顶和布局介绍,请参见表克枝:《日本宫殿建筑——京都御所》,《重庆建筑大学学
报》(社科版)2000年12月第1卷第4期
中国在儒学的长期熏染下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观念。
整个社会也因此形成一种严格的礼仪制度,其中等级、秩序是最根本的体现。
所以中国的宫殿建筑布局呈现严格的对称,反应等级的建筑各守其位,各司其职。
日本主要受到了禅宗的影响。
禅对“空”、“寂”、“灭”的追求和原始神道朴素的自然本位的思想使日本人更愿意去发现自然中真正的美,从自然中参悟人生。
这种影响也反映在了日本的宫殿建筑中,追求自然,纯粹,无矫饰。
②环境因素
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黄河流域一带的地势大多是平原,有足够大的区域去建造一座左右对称,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宫殿。
而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资源有限,多丘陵。
不对称布局使建筑与起伏地形结合,将建筑融入自然之中,掩映在山水之下,给人以空灵之感。
③政治因素
中国历代皇朝都是高度集权的,因此,皇宫的设计充分体现着国家的权力。
以东、南、西、北、中为基本要素的中国天下观,认为“天下的形”象征了帝王对天下的统治。
王城、王府和宗庙等的轴对称性就由此延伸而来。
宫殿建筑的主人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的存在价值与中国的皇帝不同。
日本历史上有两种统治者,天皇与将军。
实际上,掌握实权的是将军,天皇只是日本国的象征而已,国家由以将军为主的幕府来管理。
虽然天皇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但作为国家名义上的主宰,天皇制度一直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因此,天皇不像中国皇帝手握霸权,也不需要让人感受到由建筑带来的强烈的等级观念4。
六:结论
文化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诸多方面。
而一个民族也不是对外来文化照搬照抄,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从细节上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影响。
日本建筑在继承了中国建筑之后,依据本文化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对继承的建筑特点进行改善,最终形成了本民族的建筑特点。
由于受到禅宗思想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建筑保持着自然美、材料美、洗练美的质素纯朴的风格,追求的是人在精神上拥有绝对自
4有关中日宫殿差异部分原因,请参见叶姗红:《论中日古代宫殿风格的差异性》,《文艺生活》2012年1
月
由。
中国早年吸收佛教作为本国文化,也是不断探索发展,吸收融化,发展出适应本国的佛教文化。
这也反映在我国的一些建筑中,如敦煌窟中的壁画。
由于受到儒家和严格等级观念影响中国的建筑更加规矩,呈现出皇权至上的特点,宫殿寺庙非常庄重华丽,工艺精致。
日本在建筑中虽然也有体现出皇权的特点,但等级观念已没有中国那么强烈。
在对中国建筑删繁就简后,日本建筑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