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风险评估报告

计算机风险评估报告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Fra bibliotek剩余信息保护

入侵防范

恶意代码防范

资源控制

应用安全
身份鉴别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

剩余信息保护

通信完整性

通信保密性

抗抵赖

软件容错

资源控制

数据安全及备份与恢复
数据完整性

数据保密性

备份和恢复

附件3:威胁赋值表
资产名称
编号
威胁
总分值
威胁等级
操作失误
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此次评估阶段和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第一阶段:资产识别与分析
第二阶段:威胁识别与分析
第三阶段: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第四阶段: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五阶段:整改意见
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本次风险评估依据公司保密安全策略和综合审计报告等文件
三、评估对象
此次风险评估对象包括公司所有计算机,其担任的主要任务是信息的产生、传输、与最终流向。
网络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密码管理

变更管理

备份与恢复管理

安全事件处置

应急预案管理

小计
附件2:技术措施表
序号
层面/方面
安全控制/措施
落实
部分落实
没有落实
不适用
1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

物理访问控制

防盗窃和防破坏

防雷击

防火

防水和防潮

防静电

温湿度控制

电力供应

电磁防护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
资产
资产类型
按照评估对象的构成,分类描述评估对象的资产构成。详细的资产分类与赋值,以附件形式附在评估报告后面,见附件3《资产类型与赋值表》。
资产赋值
资产赋值表
序号
编号
名称
密级
1
计算机
2
计算机
3
计算机
4
中间机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种类
描述
软硬件故障
由于设备硬件故障、系统本身或软件Bug导致对业务高效稳定运行的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
1.加强计算机管理使用制度的培训。
2.对安全产品的实施要做到及时到位。
3.严格按照审批手续执行
附件1:管理措施表
序号
层面/方面
安全控制/措施
落实
部分落实
没有落实
不适用
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制定和发布

评审和修订

安全管理机构
岗位设置

人员配备

授权和审批

沟通和合作
计算机风险评估报告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
名称
完成时间
试运行时间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公司本次风险评估工作成员:
组长:
主任:
成员:
工作原则:依据综合审计日志和信息安全策略准则,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把最真实的数据和结果反映出来,并及时调整信息的安全保密策略,及时补充完善技术与管理措施,使计算机保持与等级要求相一致的安全保护水平。
滥用授权
行为抵赖
身份假冒
口令攻击
密码分析
漏洞利用
拒绝服务
恶意代码
窃取数据
物理破坏
社会工程
意外故障
通信中断
数据受损
电源中断
灾害
管理不到位
越权使用
1
2
1
1
1
1
1
1
2
1
1
1
1
2
1
1
1
1
1
1
22
很低
2
2
1
1
1
1
1
2
3
1
1
1
1
2
1
1
2
1
1
1
25
很低
3
2
1
1
1
1
1
1
2
1
1
1
1
2
1
1
3
1
1
1
24
很低
4
2
1
1
1
1
1
系统脆弱性
计算机安装的是windows xp sp3系统,通过对其稳定性测试和漏洞扫描并及时安装漏洞补丁,脆弱性赋值为低。
应用脆弱性
计算机的应用有严格的身份鉴别和软件的安全稳定性测试,脆弱性赋值为低。
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采用自动保存和定期备份机制,确保完整性,脆弱性赋值为低。
运行维护脆弱性
根据杀毒软件的综合杀毒日志和杀毒记录,脆弱性赋值为低。
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根据计算机综合审计日志进行分析,脆弱性赋值为低。
其他专项检测
通过安装电磁辐射干扰仪,脆弱性赋值为低。
脆弱性综合列表
见《脆弱性分析赋值表》。

根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评定公司计算机的风险值是很低的,希望公司各涉密人员能够继续保持和遵守安全保密策略和行为准册,严格要求自己。
具有自我复制、自我传播能力,对信息系统构成破坏的程序代码
越权或滥用
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超越自己的权限访问了本来无权访问的资源;或者滥用自己的职权,做出破坏信息系统的行为
物理攻击
物理接触、物理破坏、盗窃
泄密
泄漏,信息泄漏给他人
篡改
非法修改信息,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抵赖
不承认收到的信息和所作的操作和交易
威胁数据采集
物理环境威胁
断电、静电、灰尘、潮湿、温度、鼠蚁虫害、电磁干扰、洪灾、火灾、地震等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无作为或操作失误
由于应该执行而没有执行相应的操作,或无意地执行了错误的操作,对系统造成影响
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无法落实,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不规范,或者管理混乱,从而破坏信息系统正常有序运行
恶意代码和病毒

审核和检查

人员安全管理
人员录用

人员离岗

人员考核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定级

安全方案设计

产品采购

自行软件开发

外包软件开发

工程实施

测试验收

系统交付

系统备案

安全服务商选择

系统运维管理
环境管理

资产管理

介质管理

设备管理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

计算机定期进行软件更新和硬件维护,脆弱性赋值为低。
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根据保密安全策略的应急响应策略,定期对应急计划和响应程序进行检查和进行必要的演练,确保其始终有效。脆弱性赋值为低。
物理脆弱性
根据物理安全策略,划分了安全区域,并进行物理访问控制,进行记录在案。脆弱性赋值为低。
脆弱性专项检测
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种类
威胁出现频率
软硬件故障

物理环境威胁
很低
无作为或操作失误

管理不到位

恶意代码和病毒

越权或滥用

物理攻击

泄密

篡改

抵赖

威胁赋值
见《威胁赋值表》。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按照检测对象、检测结果、脆弱性分析分别描述以下各方面的脆弱性检测结果和结果分析。
常规脆弱性
管理脆弱性
在计算机的管理上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策略,脆弱性赋值为低。


7
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数据备份

备份周期时间降低
应急预案及演练


8
物理脆弱性检测
环境脆弱性


设备脆弱性


存储介质脆弱性


9
木马病毒检测
远程控制木马


恶意插件


13
其他检测
电磁辐射干扰仪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21
很低
附件4:脆弱性分析赋值表
编号
检测项
检测子项
脆弱性
整改建议
标识
1
管理脆弱性检测
机构、制度、人员
很低
加强制度培训
安全策略

增加审计事件
检测与响应脆弱性


日常维护


3
系统脆弱性检测
操作系统脆弱性


5
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数据处理


数据存储脆弱性


6
运行维护脆弱性
安全事件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