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村信用社年度会计柜面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主任室:
按照省农信联社ⅩⅩ办事处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内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及本联社关于《****区农村合作合作联社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联社科技结算科对ⅩⅩ年会计柜面操作风险进行了自我评估。
现将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从总体情况来看,全辖信用社能按照《**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试行)》和《**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柜面业务处理程序》进行业务操作,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比较完善,会计核算、会计操作比较规范,各业务系统运行稳定、正常,确保了联社各项业务安全有序开展。
二、评估基本情况
(一)进一步规范会计内控事项。
今年来,重点对空白印鉴卡和支付密码器进行了有效规范,并纳入表外科目管理、专人保管,同时对支票出售管理、金库钱箱管理、三人制ATM管理、票样管理等业务处理环节进行规范,积极鼓励开户企业推广使用支付密码器和短信平台,严防案件风险,支付密码器和短信平台应用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二)加强培训、学习、检查,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实施会计主管月度例会点评制度,将每月的工作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交流,促使会计主管的管理工作由事务性操作向管理型转变。
抓好各级会计辅导网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会计辅
导,统一、规范操作事项、做法,提高联社整体会计辅导水平。
2、抓好会计人员各类业务培训,提高会计队伍业务素质。
为提高内部员工素质,今年组织开展了电子验印、票据防伪、反假货币等各类业务技能培训,并积极参加全市会计管理人员知识竞赛和会计操作人员技能竞赛,二人在全市会计管理人员知识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和优胜奖。
3、开展各种现场和非现场会计检查。
今年以来,结合省、区联社“内控与合规建设年”方案,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柜面业务监控录像点评、会计操作风险、重要空白凭证、柜面预警系统应用、内外账务核对、相关业务系统中的柜员信息、会计结算类风险和违规数据排查、分析等现场和非现场会计检查活动,利用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数据特色平台,推广应用了新一代风险预警系统,并试行了ⅩⅩ年第一期会计业务非现场检查,初步熟悉、了解了非现场检查操作流程,为2011年全面启用奠定了基础。
通过开展各种现场和非现场会计检查以及后续的分析、整改、落实,收到了较好成效,促进了整体会计水平的提高。
4、加强柜面授权管理。
整理、统一并下发“柜员日常业务审批权限表”;编制柜面业务授权操作手册,做到人手一册,进一步减少了违规操作行为。
5、定期印发《会计辅导信息》,作为辖内柜员学习、交流平台,辅导信息重点对新业务、操作问题、会计检查情况及操作风险进行提示、解答、通报、统一,全年共编写《会计辅导信息》五期。
(三)加强事后监督和风险预警管理。
1、柜员业务操作日渐规范,差错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至12
月末,全辖信用社(部)发生差错业务1397笔,差错率为0.0432%,比去年同期减少16笔。
2、加强事后监督管理。
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要人员的监督:除传统业务中的存贷款、会计外,重点应放在计算机、新兴业务的检查监督,把重点环节与全过程控制结合起来。
3、做好风险预警批注。
事后监督中心和各信用社按各自分工做好柜面预警业务批注工作,事后监督中心对个别漏批注业务及时进行督促。
(四)严把账户开户关,规范账户管理。
1、强化账户管理,认真开展结算账户清理、规范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单位结算账户清理、规范工作。
先后组织了综合业务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和同城系统三系统账户比对及账户信息核对、修改、补录以及三期银行结算账户非现场检查整改落实工作,对不符开户条件的账户进行清理、规范,共清理、规范违规开立的账户30户。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小额储蓄存款不动户的清理工作,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和清理工作。
至12月31日,全辖柜面共清理不动户3000多户。
同时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人行组织的账户管理员资格考试,提高柜员的账户管理理论知识,有4人通过了该项考试。
通过以上举措,账户的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对账管理。
年初重新修订并下发了“账务核对管理办法”,规范了对账回收时限及大额资金异常账户的对账条款,鼓励开户企业使用短信平台。
为有效避免对账风险,实现记账与对账的有效分离,积极探索银企对账采取第三方对账方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先后完成可行性方案、操作规程及合作协议等制定以及客户通讯地
址、联系人的全面核对、维护工作,并于第三季度在全辖实施,目前对账工作开展比较平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下步总结、沟通、改正。
(五)完善各会计结算业务系统,进一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1、完成电子验印系统上线工作。
经过调查论证、印模采集、学习培训、制度制订等工作,于8月1日起全面实施电子验印系统。
电子验印系统应用后效果较好,起到了积极作用,既规范了单位结算账户印鉴卡管理,解决凭印支付自动校验和折角验印问题,也为2011年区辖内和省内对公结算账务通存通兑奠定基础。
2、实施应用“客户身份自动联网核查系统”。
为提高客户身份核查处理效率,实现身份信息采集、核对及实时查询等功能,于8月份推广应用了客户身份自动联网核查系统,并实现客户身份联网核查与身份证鉴别仪合二为一,减少联网核查次数,提高柜面操作效率。
三、问题和不足
(一)会计辅导力度不一。
柜员对有些制度、文件、新业务等知识没有做到深入学习,导致对相关业务掌握程度不够。
(二)柜员学习业务的主观能动性不够。
员工素质与发展要求不同步,部分员工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单一,接受新知识、新业务较差。
(三)各类检查中屡查屡犯现象时有发生,处罚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授权业务、挂失业务、抹账业务等操作不规范,大额现金未换人复核、事中监督不到位、ATM加钞、巡查及废卡处理不符规定等,柜员在自己签到的终端上办理本人或代理他人的存、取款业务操作时有发生。
(四)账户管理尚有欠缺。
部分未在人行备案开户或年检未通过的账户仍在使用,小额储蓄存款不动户的清理进度缓慢等。
四、下步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信用社会计主管、助理会计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注重相互间的横向沟通交流,结合ⅩⅩ特色业务平台的事后监督预警防范和非现场检查的力度,开展各级会计辅导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柜面业务培训师“传、帮、带”的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规范化程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三是抓好会计人员基础会计业务培训,提高会计队伍业务素质。
对于各类检查和事后监督考核差错率较高的柜员实行再培训制度,通过联社集中统一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规范操作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知识水平。
(二)推进实施会计检查标准化管理。
在开展和实施日常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将全面启用会计非现场检查系统,定期开展会计非现场检查和操作风险评估,强化会计检查重点环节,同时在会计辅导中增加非现场检查方式,如加强开户、支付环节的管理,定期开展计算机风险和违规数据排查分析等,对上级检查和事后监督查出的问题,定期进行汇总检查、积极整改,并开展有针对地回头看检查,对于屡查不改的问题进行内部通报。
(三)加强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规范柜员操作行为,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业务的事中、事后的监督。
一是加强前台会计业务差错管理,强化柜面风险类差错业务考核力度,继续实施前台业务奖罚举措;二是做好新版柜面业务风险预警系统推广应用工作,识别和控制重点业务、主要风险点,规范系统产生的预警信息的处理流程;
三是定期开展会计业务风险点的分析讨论会,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及时提出新增或调整重点预警监督风险点;四是强化事后监督中心的内部管理,提高事后监督的工作效率。
(四)完善、应用各会计结算业务系统,进一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建设和应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施银企对账电子化管理;二是实施会计登记簿电子化管理模式;三是实施账户年检自动化比对系统。
(五)根据省联社营业网点会计人员岗位配置指导意见和核心业务系统柜员岗位配置优化情况,对辖内核心业务系统内所有柜员的岗位和子岗位进行重新梳理、配置,以适应内控管理和业务发展需要。
(六)继续规范账户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一是加强结算账户开销户管理,把好账户开户关;二是进一步梳理现有结算账户,对不符合人民银行结算制度规定的单位结算账户进行认真清理,建立核心业务系统、账户管理系统、ⅩⅩ票据电子交换系统三系统核对的长效机制;三是继续开展个人存款不动户清理工作,防范不动户管理不到位引发的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