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质量部培养基名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一、实验菌种: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第代黑曲霉[CMCC(F)98 003]第代二、菌液制备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将黑曲霉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

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取5个无菌平皿,分别接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皿,每皿接种1ml菌液(含菌适宜浓度),另一皿接种1ml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倾注对照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

凝固后倒置培养,20-25℃培养5天计数。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名称: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一、实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第代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第代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第代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第代黑曲霉[CMCC(F)98 003]第代二、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将黑曲霉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

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 的菌悬液。

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取11个无菌平皿,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皿,每皿接种1ml菌液(含菌适宜浓度),另一皿接种1ml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倾注对照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混匀。

凝固后倒置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皿30-35℃培养3天计数;白色念珠菌、黑曲霉20-25℃培养5天计数。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名称:麦康凯液体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一、实验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第代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第代二、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 的菌悬液。

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取5支麦康凯液体培养基,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各2支,每支接种1ml菌液(含菌适宜浓度),另一支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42-44℃培养24-48h后观察结果。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名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一、实验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第代二、菌液制备将大肠埃希菌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

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取3个麦康凯琼脂培养皿,其中两个接种1ml大肠埃希菌菌液(含菌适宜浓度),另一个接种1ml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30-35℃培养24h后观察生长状况。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名称: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一、实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第代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第代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第代二、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取7个无菌三角瓶,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各2个,每瓶接种1ml菌液(含菌适宜浓度),另一瓶接种1ml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30-35℃培养3天观察生长情况。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培养结果见下表: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名称: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四、实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第代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10104 ]第代五、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六、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新鲜配制10ml/支的对照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5支,121℃灭菌15min,备用。

取4支,分别接种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2支,接种菌悬液1ml;另一支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置30~35℃,培养18h-24h,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名称: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七、实验菌种: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10104 ]第代八、菌液制备将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九、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新鲜配制对照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121℃灭菌15min,冷却至60℃倾注平皿,35℃培养箱预培8h后备用。

取3个无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涂布接种乙型副伤寒沙门菌2皿,接种液0.1ml(不大于100cfu),另一平板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涂布均匀后于30~35℃倒置培养18-48h。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名称: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十、实验菌种: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10104 ]第代十一、菌液制备将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

十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新鲜配制对照三糖铁琼脂培养基,121℃灭菌15min,冷却至60℃倾注平皿,35℃培养箱预培8h后备用。

取3个无菌三糖铁琼脂培养基平板,涂布接种乙型副伤寒沙门菌2皿,接种菌液0.1ml(不大于100cfu),另一平板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涂布均匀后于30~35℃倒置培养18-24h。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培养基名称:R2A琼脂培养基来源:批号:对照培养基:来源:批号:检验依据:检验人:检验日期:十三、实验菌种: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第代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第代十四、菌液制备将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5~10-7,制成50~100cfu/ml 的菌悬液。

十五、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取5个无菌平皿,分别接种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各2个,每瓶接种1ml 菌液(含菌适宜浓度),另一瓶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30-35℃培养5天观察生长情况。

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四、结果判断五、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及培养基适用性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