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重G/N绳自由端的拉力F/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η/%1 1.00.510302 2.00.951574.1(1)根据记录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组装图中小军使用的滑轮组______;(2)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同一个滑轮组,在两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 66.7 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1]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0cm,则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30cm310cmsnh===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2)[2]第一次的机械效率111111N0.1m100%100%100%66.7%0.5N0.3mW G hW F sη⨯=⨯=⨯=⨯≈⨯有1有1总(3)[3]实验中两次测得的机械效率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即绳重、摩擦、滑轮重是相同的,所以导致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2.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2)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进行读数,则他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_____;(选填“偏小”、“偏大”或“相等”)(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匀速 2.4 24 83.3 % 偏大增大【解析】【分析】【详解】(1)[1]在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准确测出拉力的大小。
[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其为2.4N,即拉力的大小为2.4N。
[3]由图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为3根,当钩码上升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的距离为8cm×3=24cm[4]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W有=Gh=6N×0.08m=0.48J通过滑轮组所做的总功W总=Fs=2.4N×0.24m=0.576J则机械效率0.48J83.3%0.576JW W η===有总 (2)[5]实验中,若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造成拉力比实际的拉力小,因为静止时绳子与滑轮间没有摩擦,那么求出的总功也会偏小,而有用功的大小不变,那么机械效率会偏大。
(3)[6]实验中仅增大钩码的个数,那么有用功随之增大,而额外功不变,那么机械效率会增大。
3.(1)如图是某街道路灯悬挂的情景。
画出斜拉钢丝对横杆拉力F 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L (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先后做了如下两次实验:实验一:将重为G 的物块A 放在一水平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0 。
实验二:再将上述木板一端垫起,构成一个长为s 、高为h 的斜面;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物块A ,使它在斜面上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 。
请你结合实验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下问题。
(阅读图丙)①画出物块A 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 的示意图____________。
②物块A 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μ=_________。
(用实验中的数据表示)【答案】F Gμ=【解析】 【分析】 【详解】(1)[1]拉力的作用点在横杆上,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出F ,即为F 的示意图;从支点O 向F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并标出L ,即为拉力F 的力臂。
如图所示:(2)[2]物块A 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 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竖直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压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即为其压力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3]重为G 的物块A 在一水平薄木板上在拉力为F 0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f=F 0受到的支持力F N =G根据题意可知0N f F F G μμ===所以物块A 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F Gμ=4.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第1、2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3、4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物重G 物/N 动滑轮重G 动/N 动力F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1 0.5 0.7 47.6 2 2 0.5 1.1 60.63 4 1 1.444250.0(1)根据“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过程,画出图甲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_________)(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4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其动力为________N ;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3)由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有关.(4)在第3次实验中,若钩码升高10cm ,克服摩擦所做额外功为_____________.【答案】竖直 1.6 57.1 动滑轮的重 0.2J【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的探究实验。
【详解】(1)[1]从表格的1、2次数据可得,11()()32G G F G G +<<+物动物动 所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是3根,画图如下(2)[2]测量绳端拉力时,应尽量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因为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其支点在滑轮的边缘(如下图)。
当动滑轮两边的绳子都竖直向上时,在忽略摩擦和绳重时,动力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若动力绳子不是竖直向上,那么即使忽略摩擦和绳重,动力也会大于阻力的二分之一,因为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二倍。
[3]从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其动力为1.6N[4]结合表格数据和滑轮组的绕线可知,滑轮组的承重绳根数是5根4N 57.1%5 1.4NG nF η===⨯ (3)[5]比较第3、4组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不变,动滑轮的重力变大,机械效率变小,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有关(4)[6]若钩码升高的高度为h =10cm=0.1m ,则绳子端移动的距离s =5h =5×0.1m=05m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4N 0.1m 0.4J W Gh ==⨯=有拉力所做总功1.4N 0.5m 0.7J W Fs ==⨯=总克服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1N 0.1m 0.1J W G h ==⨯=动动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0.7J 0.4J 0.1J 0.2J W W W W =--=--=额总有动【点睛】 机械效率的求法:W W η=有总Gh Fsη=G nFη=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在测量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不平衡,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为某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a 、该同学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 、实验序号4的数据显然发生错误,若记录无误,则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学习了机械功后,认为力×力臂的单位恰好是“牛×米”,那么就可以将“力×力臂”的单位合写成“焦”.你认为该同学的认识是_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答案】便于测量力臂 通过加减钩码或调节钩码的位置来使其平衡 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动 错误 【解析】 【详解】(1)[1]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才正好在杠杆上,也就是正好等于相应杠杆的长,这样测量起来会比较方便;(2)[2]在挂上钩码后,如果出现不平衡,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加减钩码或调节钩码的位置来使其平衡;(3)[3]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4]拉力没有与杠杆垂直,导致动力臂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变小,动力就会变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4)[5]“焦”是功的单位,是力与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乘积;由于力与力臂垂直,所以“力×力臂”的单位不能合写成“焦”,故该同学的认识是错误的;6.小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圆柱体、两个底面积均为200cm 2的薄壁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酒精和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探究,其中C 、D 分别是圆柱体刚好浸没在酒精和水中的情况.如图甲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酒精密度为0.8×103kg/m 3,g =l0N/kg )(1)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前,应将测力计处于________方向将指针调至“0”刻度线上.(2)比较图甲中A 、B 、C 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如图甲中D 所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4)如图乙所示,完成实验后,小华将烧杯中水倒出,将该圆柱体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向烧杯倒入另一种液体,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 浮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关系如图丙所示,圆柱体始终处于沉底状态,则该圆柱体的底面积为______m 2;未倒液体前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Pa ,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5)由图甲中A 到C 的过程中,圆柱体的重力做功是________J .【答案】竖直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4 5×10-3 1.2×103 1.15×103 0.36 【解析】 【详解】第一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前,将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需要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第二空.分析A 、B 、C 可知:液体均为酒精,探究过程中控制了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第三空.图A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物体的重力为6N ,图甲D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 浮=G -F =6N-2N=4N ;第四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圆柱体的体积V =V 排=334N110kg/m 10N/kgF g ρ=⨯⨯浮水=4×10-4m 3, 由图丙可知,容器内水的深度为8cm 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4.6N ,浮力不变,说明圆柱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圆柱体的高度是8cm ,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底面积S =43410m 0.08mV h -⨯==5×10-3m 2; 第五空.未倒液体前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326N510mF S =⨯压=1.2×103Pa ; 第六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液体的密度 ρ液=-434.6N 10N/kg 410mF gV =⨯⨯浮=1.15×103kg/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