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设备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特种设备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特种设备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压力容器事故现场事故处置 (3)1.4.1超压 (4)1.4.2超温 (5)1.4.3异常响动 (6)1.4.4异常变形 (7)1.4.5异常振动 (7)1.4.6泄露 (8)二、压力管道事故现场事故处置 (9)2.4.1超压超温 (10)2.4.2避免管道超过额定参数、安全附件动作 (11)2.4.3管道泄漏 (12)2.4.4异常振动 (13)三、起重机械 (13)3.1钢丝绳 (13)3.2卷筒及钢丝绳压板 (14)3.4吊钩吊钩 (15)3.5减速器齿轮 (15)3.5制动器 (15)3.6车轮与轨道 (16)四、锅炉事故现场事故处置 (17)4.1总则 (17)4.2锅炉的特点 (18)4.3锅炉发生事故的原因 (18)4.4锅炉事故紧急处理 (19)4.5组织措施 (22)五、叉车事故现场事故处置 (23)5.1事故特征 (23)5.2应急组织及职责 (23)5.3应急处置 (24)5.4注意事项 (25)特种设备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压力容器事故现场事故处置1.1适用范围本处置方式使用与ETL公司内的所有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的现场应急处置,包含空气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常规使用的各类气体钢瓶,拖车,锅炉。

1.2组织机构及职责各班组应当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小组,各小组的安全职责依据公司ESH明确的职责执行。

1.2.1通讯联络组:通讯联络组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抢险人员及技术人员待命,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事故处理对外联络畅通,确保应急指挥小组对内电话线路畅通。

通过各种通讯方式指导事故现场及事故区域周边人员的疏散和自救,保持与消防队和医院等外界联络。

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1.2.2抢险抢修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抢修设备、管道,控制事故,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扩大;同时寻找、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对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的设备进行清理、修复。

为恢复生产作好准备。

1.2.3义务消防组:接到通知后,将消防带、消防枪移至火灾现场,及时对火灾进行扑救和对周围设备进行冷却,转移周围物品,防止事故扩大。

1.2.4医疗救护组:事故发生后,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伤者送来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在外部救援机构到达后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1.2.5治安保卫组:维持厂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势态有计划地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周边人员和车辆的进出。

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公司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1.2.6物质供应组: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抢救物质及设备等;根据事故部位、事故装置等查明管线、法兰、阀门、设备等型号及几何尺寸,对照库存储备,及时准确地提供备件;.根据事故的程度,及时向外单位联系,调剂物质、工程器具等;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运输。

1.3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分布全厂在列的压力容器,移动式钢瓶,空压机油罐等1.4事故的应急处置1.4.1超压1.4.1.1处理方法和步骤: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将压力降到允许范围内,或降到0Mpa后,同时对于危险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当做好惰性气体保护(氮气);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技术服务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超压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3)检查超压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是否正常;4)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6)安全阀起跳后,必须外委油维修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修复及校验,校验合格后再安装。

7)安装检测合格后的安全阀,应对压力容器的整体密封性进行打压试验,打压记录做好准确填写,存入设备档案。

8)做好修复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评估,必要时进行报废更换。

9)对于空压机出现超压,如果油罐安全阀起跳应立即按下空压机控制面板上的急停按钮,关闭空压机的气体出口阀,再打开汽水分离器下方的排水阀,将系统压力降到0MPa,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10)缓慢打开空压机的柜门,注意避免高温的润滑油烫伤。

11)检查机柜内的其他部件是否有损伤,清理机柜内喷出的润滑油,检查电机的绝缘及电缆。

12)重新对空压机的各个系统进行检测确认,油罐重新外观检测,如损伤严重需进行专业外部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4.1.2操作控制要求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对于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技术服务部应安排及时检查,处理相应异常情况;3)技术服务部应做好压力容器的相应维护,保养,制定检修计划,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4)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1.4.2超温1.4.2.1处理方法和步骤: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立即操作相应阀门,喷淋,冷却装置将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技术服务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3)超温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温、降压、直至停车;4)检查超温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7)超温对于压力容器绝对是个相当危险的操作,发生超过设计温度的压力容器设备,必须进行全面检测,重新评估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评估合格方可使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

8)做好修复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评估,必要时进行报废更换。

9)空气压缩机油罐如发生超温,应停机加查,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清理油散热器,更换三滤及机油,清除机内卫生。

1.4.2.2操作控制要求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管道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3)技术服务部应做好压力容器相关大安全发件温度计的定期校验,检测,同时在仪表的合适位置贴好检测合格证。

4)技术服务部做好空压机的定期清理,除尘,工作,做好计划检修项目的安排,包括电器,仪表检查。

5)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6)设备故障应在设备运行记录中体现,以便查阅,及加班人员的跟踪。

1.4.3异常响动1.4.3.1处理方法和步骤: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立即观察设备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是否正常;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技术服务部查明原因;3)原因不明应立即降压、直至停车;4)检查异常响声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7)承压原件受损维修更换后,应进行相应的检测,涉及压力容器本体的修复,应当找有相应的压力容器制造,维修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修复后再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后,方可使用。

1.4.3.2操作控制要求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精心操作;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空气压缩机出现异常运行声音,应及时通知当班生产负责人,同时立即停机,并切换到备用空压机,再由技术服务部安排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异常响声的故障原因,同时修复故障。

5)设备故障应在设备运行记录中体现,以便查阅,及加班人员的跟踪。

6)做好修复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评估,必要时进行报废更换。

1.4.4异常变形1.4.4.1处理方法和步骤: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生产操作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降压停车;2)通知工艺运行、技术服务部查明原因;3)对变形部位进行检查;4)修理或更换变形受损部件;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6)压力容器受损变形维修更换后,应进行相应的检测,涉及压力容器本体的修复,应当找有相应的压力容器制造,维修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修复后再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后,方可使用。

1.4.4.2操作控制要求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认真做好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加强平时巡查、记录容器及受压部件的变形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1.4.5异常振动1.4.5.1方法和步骤:1)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2)有可能造成压力容器或附件,管线损伤的,应通知当班生产负责人,必要时应停车检测。

3)对于不能确认振动源的情况,应当密切关注,及时汇报,必要时,立即停车检查。

4)做好修复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评估,必要时进行报废更换。

1.4.5.2操作控制要求1)严格工艺纪律,避免操作参数的异常波动;2)加强巡检,检查管道系统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3)避免共振的发生,如有共振现象发生,应及时通知技术服务部,解决共振发生的根本原因。

1.4.6泄露1.4.6.1方法和步骤: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降压、降温停车;2)不是遇氧燃烧爆炸的化学品泄露,应立即启动相应的通风设施,对室内换气。

3)现场人员应立即佩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具,做好个人保护。

4)通知应急人员救援队伍、技术服务部门、工艺运行部门;5)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通报120急救电话,救助伤员;6)切断受影响电源,做好消防和防毒准备,防止泄漏的易燃易暴介质爆炸;7)封闭泄漏现场、将泄漏设备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8)堵塞泄漏部位,将设备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9)查明泄漏原因,修理、更换受损部件;10)详细记录泄漏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11)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及时向公众公布,必要时作好疏散工作。

12)压力容器修后,应进行相应的检测,涉及压力容器本体的修复,应当找有相应的压力容器制造,维修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修复后再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后,方可使用13)做好修复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评估,必要时进行报废更换。

1.4.6.2操作控制要求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按相关规程要求,按期进行压力容器、管道的在线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