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中考冲刺语文试卷

初三中考冲刺语文试卷

初三中考冲刺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7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完成1—7小题,共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⑵,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⑷抽刀断水水更流,。

⑸我们经常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来比喻说明事情的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

⑹《游山西村》: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2.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 (2分)A. 畸.(jī)形纵横绝荡姹紫嫣.红(娇艳)B. 污秽.(huì) 见风使舵无边无垠.(地域的界限)C. 打折.(zhé)腿声色俱厉旁逸.斜出(原是“逃”的意思,引申为“伸出”)D. 和.(huó)面中流砥柱潜滋.暗长(滋味)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B.《蒹葭》一诗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追寻,在反复与执着的追寻中,终于追到了意中人。

C.《木兰诗》赞颂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形象,是汉乐府里的名篇。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2分)我们赖于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

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

在我国,沙漠正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吞是绝对无情的……5.下面是某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空1分,共4分)现在,①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

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

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

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

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⑥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

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⑴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只填序号)⑵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⑶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应改为6.读一定数量的课外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

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3分)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朝代或国家)的__________,印象最深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是:7.有这样三则广告,广告的主题均是外国的中文告示。

(1)这三则广告反映部分中国游客的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

(3分)答:,,。

(2)面对部分中国游客存在的问题,你最想说什么?(2分)答:。

二、古诗文阅读(完成8-13小题,共14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8—9小题,共4分)踏莎行(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8.阅读词的上片,找出能点明时令为仲春的景物?(2分)答:。

9.词的上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共10分)天宝①中,有书生旅次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

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赦,临绝语勉曰:“某④家住洪州⑤,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开封。

书生兄弟赍⑥洪州牒⑦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⑧,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注:①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

②旅次:借宿。

③宋州:地名(今河南商丘市西南)。

④某:我。

⑤洪州:地名,治豫章(今南昌市)。

⑥赍(jī):带着。

⑦牒(dié):文件,证书。

⑧墓所:墓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⑴因出囊金百两遗.勉遗:⑵诘.金之所诘: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2分)有书生旅次宋州12.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⑴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译:⑵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译:13.你是怎样看待李勉为书生埋金的行为的?请简要谈谈。

(2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14—26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4—19小题,共15分)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反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进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吗?”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

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4.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填空。

(4分)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15.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分)答:。

16.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分)(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17.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2分)答:18.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2分)答:19.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分)答:(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0—26小题,共15分)夜里戴草帽的人们夜里还戴着草帽的,是一些什么人呢?有谁会在天黑无光的时候,把这种传统的遮阳工具继续戴在头上?夜里戴草帽的人们必定刚从白昼的烈日中走来,或者准备在天亮以后走到一片炎热中去。

这样的人不是正在乡村劳作的农民。

农民在夜里一般不需要把草帽戴在头上。

一天的劳动过后,农民在黄昏都会把草帽挂在锄头把上,让它们在晚风中飘舞。

闷热的傍晚,人们还喜欢把帽檐的一侧卷起来,一边扇风一边带着对晚餐的向往走回家去。

那些平凡的日子里,乡村草帽的夜晚生活就像它的主人一样简单安静。

天黑以后,它们一般都静静地趴在门后的墙上,倾听主人辛苦而甜蜜的鼾声,或者眼睁睁地看着一只消瘦的老鼠鬼鬼祟祟爬进了粮仓。

到夜里还戴着草帽的人们,大多是那些白天进城、天黑还无法回家的乡下人。

他们的家在郊区或者比郊区远得多的山区深处、大海旁边。

他们的家不在这里,这座城市成千上万的灯火下面,没有一个让他们摘下草帽歇脚的地方。

他们不停地在大街小巷行走、游荡,一顶草帽突兀地飘浮在人海之中。

这是一顶孤独的草帽,它显然被主人忽略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头上那歹毒的灼热已完全消失,主人的头已不再需要任何保护,但那顶他戴了一天的草帽还没被摘下来。

因为一样更重要的东西一天以来一直缠绕着它的主人,主人的心被这个“东西”牢牢揪住,主人连发酸生疼的脚、咕咕乱叫的肚子、灰尘和汗水相互覆盖的脸庞都暂时忘记了,主人哪里有空去管那顶晒了一天太阳的草帽?现在主人最关心的或许是一筐尚未售尽的枇杷,一个能决定他和他的家庭未来的远房亲戚,一件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的麻烦事。

这些东西都十分棘手难办,草帽的主人为之在烈日下奔波了一天。

现在,天黑了,城市的灯火四处闪亮,这些被烈日暴晒了一天的事情,愈发变得沉重、尖锐和滚烫。

这些让他发愁,使他终日盘桓在城中不愿归去的麻烦事,其实与这座城市无关;他的枇杷长在乡下,他的未来属于乡下,他的杂七杂八的困难发生在乡下。

但是,这位天黑不愿还乡的人却不辞辛劳地跑到“别人的城市”中来,寻找解决,盼望救援,祈求平安。

而现在夜色浓重,开往家乡的最后一班夜行车已经离去,但他的解决、救援、平安看来即将落空。

他戴着那顶与城市的夜晚格格不入的草帽久久不愿离去,巴望着奇迹或许还会出现。

他游荡在城市的热闹之中,这一切热闹与他无关,他心中的那样东西依然硬邦邦地戳着。

还是留在城中吧,只能戴着那顶乡村的草帽继续在城市的灯火中行走,只有这样,才会让心里踏实一些,只有这样,才会在夜色中看到一丝光明……这是一个怎样焦急、沮丧、无望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你那四处打听女儿音讯的可怜的母亲,她的女儿已经离家出走多日。

这个人可能是我那十三年前为我寻找出路的可怜的父亲。

他上衣口袋里揣.着一张纸片,上面记着我高考的准考证号码和一个危险的分数。

这个人更可能是我们大家的一个面孔模糊的远房表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