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试题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试题

2004级行政专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是由人的思想行为的(C )决定的。

P4A、客观性和动态性B、易变性和渐进性C、复杂性、多变性和层次性D、实践性和广泛性2、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C )。

P28A、产生时期B、曲折发展时期C、丰富和发展时期D、形成时期3、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关系相比,是一项(D )。

P48A、基础性的工作B、全局性的工作C、根本性的工作D、辅助性的工作4、改造主观世界的两个内容是(A )。

P65A、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B、世界观和思想作风C、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D、人生观和价值观5、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指其必须具备的(A )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P219A、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B、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C、德才兼备,又红又专D、高度的政治觉悟6、从人的思想特点分析,其思想活动的变化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主要指人思想( B )所致。

P80A、形成的多因性B、活动的渐进性C、活动的易变性D、变化的多因性7、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体现了其(C)。

P98A、职业属性B、生活属性C、政治属性D、科学属性8、“疏通”这一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指(C)。

P98A、循循善诱,因势利导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广开言路,集思广益D、耐心说服,以情感人9、对广大群众进行理想教育,应以(C )为主要内容。

P137A、生活理想B、远大理想C、共同理想D、职业理想10、自我教育法属于(D)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类型。

P168A、互动式B、强化式C、隐蔽式D、主动式二、简答题:1、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4 七点答:1、为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服务的传统。

2、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传统。

3、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传统。

4、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传统。

5、紧密联系群众的传统。

6、党员、干部以身作责的传统。

7、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

2、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建设的关系?P56第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这种经济有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

同时,还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

市场经济的立法是必要的,但解决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立法也不可少。

二者相互配合,不可或缺。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软”任务,更需要用制度、法规加以“硬化”。

第三、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要把制度、法律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3、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系人”的原则有哪些具体要求?P106答:第一、要明确内容。

尊重人,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和主人翁地位;理解人,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人,就是真诚地爱护群众,关心群众生活。

第二、理清关系。

以情感人,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以理服人,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关键;以诚待人,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基本态度;以力助人,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必要条件。

第三、把握尺度。

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注意实施的规范性。

三、辨析题:1、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人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领域。

P2改正: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但是并不是研究人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领域,而是研究人的某一特殊领域。

思想政治工作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也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但它所研究的对象同其他科学不同,一方面,它所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另一方面,也是研究共产党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规律。

由此,思想政治工作学这门科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具有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应用性科学,是其它任何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体系。

P18改正:列宁、斯大林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体系列宁为建立党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先他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强调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第二,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强调党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意识灌输到工人阶级群众中去。

第三,他指出了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政治教育的目的,强调要加强对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制度的政治揭露工作。

第四,他论述了政治于经济相统一的辨证关系,强调政治归根到底是为经济服务的。

第五,他创立了党、政、军的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构,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政治教育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管理体系。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首先,他坚决扞卫和高举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宣传和教育工作。

第二,他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工作”等科学概念,阐述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政治工作与组织工作、经济工作的辨证关系。

综上,是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体系。

3、疏导的方针,就是疏通与引导的简单结合。

P99改正:疏导的方针,即疏通和引导的方针,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

我们在具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在疏通中引导,又要在引导中疏通:既要防止只疏不导,又要防止只导不疏,要坚持有疏有导,保证疏导方针正确地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4、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P141改正: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是不断发展着的、前后衔接的道德类型,它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它们都是建立在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道德形态。

他们都是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基本原则的,并且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因而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为建设共产主义道德奠定必要的基础和前提;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又能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奋斗目标。

其次,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的过渡形态。

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的时空界限比较小。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经济发展的程度仍不够高。

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将最后消失,国家政党等现象也将最后消亡。

四、论述题:1、试论在贯彻疏导方针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把握好群众的思想动态。

P100参考答案: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是坚持疏导方针,提高疏导效果的前提。

在贯彻疏导方针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群众的思想动态,应做到:第一、要善于抓住不同时机的思想反映,摸清底数。

第二、要善于抓住与各种渠道的联系,多方了解。

人的思想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的交往中才能充分暴露出来。

我们要尽量熟知干部群众的家庭、亲友、同乡、同事的情况,以及同他们的联系合和影响。

第三、要善于抓住社会变革的客观影响综合分析。

我们要时刻注意社会政治经济变革和各项制度的改革对干部群众的影响,这是考察干部群众思想变化得重要方面。

第四、要善于抓住各种思想苗头症候,认真考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现象表现出来的。

由于干部群众的思想具有复杂性,表现本质的形式和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对人的思想要进行多侧面的分析,要善于从苗头中看到潜在的问题,从一些症候中预料到可能发生的结果,从渐变过程中预料到突变的可能,从个别现象中看出带倾向性的问题,从“正常”表现中发现不正常的思想动机。

同时,掌握思想动态,还要抓思想工作骨干,发挥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作用。

2、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建设,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这段话不仅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而且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

要建设一个快速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能够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普及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根本的思想保证。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先进文化力量。

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命脉。

在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凸显,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提供物质基础,健全的民主提供政治保障,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提供精神支撑。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正确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使我们清醒认识到,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到想,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舆论支持。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

只有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

2004级行政专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 D )为标志的。

P32A、十二大的召开B、十三大的召开C、十三届四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2、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积淀的总称。

它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A)。

P34A、科学性和普遍性的特征B、时代性和服务性的特征C、综合性和潜在性的特征D、客观性和操作性的特征3、“生命线”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含着( C )三层意思。

P42A、灌输、激励、沟通B、启发、诱导、渗透C、引导、保证、服务D、扬弃、发展、创新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 A )。

A、思想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B、品德作风素质、才能业务素质C、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D、政治素质、专业素质5、影响人思想变化的偶发因素主要是指来自(C)等方面。

P79A、经济建设、社会交往和政治路线B、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C、天灾人祸、挫折打击和意外收获D、职业环境和民主法制6、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针体现了其(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