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上集)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直线运动……………………………………………………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力……………………………………………………………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3——共点力平衡………………………………………………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4——牛顿定律……………………………………………………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5——曲线运动……………………………………………………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6——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7——机械能………………………………………………………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8——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9——电场…………………………………………………………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0——磁场………………………………………………………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1——恒定电流……………………………………………………2016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下集)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3——交变电流……………………………………………………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4——电磁感应……………………………………………………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5——电磁场和电磁波……………………………………………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6——分子动理论…………………………………………………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7——内能热和功………………………………………………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8——气体的状态参量……………………………………………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9——光的折射……………………………………………………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0——光的干涉……………………………………………………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1——光的偏振、激光……………………………………………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2——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理论天然放射现象……………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3——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4——力学实验……………………………………………………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5——电磁学实验…………………………………………………【一】直线运动知识网络:【二】 力知识网络: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运动的描述典型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自由落体(a =g )竖直上抛(a =g )v - t 图规律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2202=-,t v v s t20+=力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分类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性质: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力的分解|F 1-F 2|≤F 合≤F 1+F 2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其中重点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
难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三定律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够区别一对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3.掌握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断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2.学会用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牛顿定律求解 3.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曲线运动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其中重点是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及运动规律、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记住相应的关系式。
难点是牛顿定律处理圆周运动问题。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明确形成曲线运动的条件(落实到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和运动、分运动,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4.通过例题的分析,探究解决有关平抛运动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注意到相关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关计算公式;2.学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3.掌握分析、解决圆周运动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难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五】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网络:教学目标: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卫星的运动问题2.掌握宇宙速度的概念3.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六】机械能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
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1 功和功率教学目标: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会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动能定理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判断被研究对象在经历的研究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应用时要找准始末状态的机械能教学方法:复习、讨论、总结、巩固练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关系,能够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有关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能量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动量能量综合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七】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机械振动;机械波。
其中重点是简谐运动和波的传播的规律。
难点是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机械振动教学目标:1.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和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掌握两种典型的简谐运动模型——弹簧振子和单摆。
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了解受迫振动、共振及常见的应用2.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并会利用简谐运动图象求振动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3.会利用振动图象确定振动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及回复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振动图象机械波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和机械波的传播特点(规律); 2.掌握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速、周期、波长;3.正确区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并能运用两个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周期:g LT π2=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 运动规律简谐运动图象阻尼振动 无阻尼振动 受力特点回复力:F= - kx弹簧振子:F= - kx 单摆:x L mgF-= 受迫振动共振在介质中的传播机械波形成和传播特点 类型横波 纵波 vT =λx=vt干涉 衍射教学重点:机械波的传播特点,机械波的三大关系(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空间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波形图、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波的图象及相关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八】电场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的能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其中重点是对电场基本性质的理解、熟练运用电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电场的力的性质教学目标: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
2.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迭加。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能的性质教学目标:1.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
2.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
3.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感应现象,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教学重点:电势、电势差、电场力的功教学难点: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目标:1. 熟练应所学电场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2. 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3. 掌握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教学难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教学过程:【九】磁场知识网络:本章在介绍了磁现象的电本质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磁场的描述方法(定义了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概念,引入了磁感线这个工具)和磁场产生的作用(对电流的安培力作用,对通电线圈的磁力矩作用和对运动电荷的洛仑兹力作用)及相关问题。
其中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应认真理解;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平衡、加速运动,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等内容应熟练掌握;常见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建立,常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基本概念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