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娜冈特兰堡教材
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 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 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 唾手可得。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
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 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 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 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中的书被手 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 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 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 力量的设计理念。而中书上的手有只笔
冈特兰堡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
高娜娜
冈特兰堡
目录
简介
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 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
面设计师”。
作品简析
刚特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 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 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他执着地用 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
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
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
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
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
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
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作品简介
评价
国外学者将冈特·兰堡称为欧洲最有创造力的“视觉诗人”, 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 隐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如果说兰堡的某些简洁明了的 黑白招贴是体现了“诗”的以简代繁,那么他的其他作品还 含有很多中国人对“诗”的理解。土豆系列作品中,兰堡将 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叠加相结合,呈现出诗一般的层次感和 韵律感;"光明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维和三维中转 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中,不同的密集带 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 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 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笔者认为,在视觉上的自由化 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洁的视觉形象表达 最深刻的内涵,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 己不同的设计风格。
更多的优秀作品
图中锥形聚集的运动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腰 三角形的底边方向呈发射状运动。因为具备 了这种运动的倾向性,平面中的画面不再单 调,反而凸显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如 此,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疏密 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 烈。
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 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 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 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 觉的原理,通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 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
图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 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 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 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
• 图中的文化招贴中两本书直接交叉, 纯粹的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空间感。 运用这种 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 些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 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图中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 抑,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地蠕动, 并有向纸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 种"不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 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 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 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
深度的分离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
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 的深度分离特征。
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
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 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再堆 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 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 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轮廓线和色彩是绘 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 嫁接到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会的进步。
评价
冈特·兰堡的每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 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
简介
• 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1938年出生于德国
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
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
形摄影工作室。 冈特·兰堡 (德国)Gunter Rambow1963
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
•
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
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同年,
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
•
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
• 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 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成 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 成为若干个部分。一个"部分"越是自我 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越易于参与到" 整体"之中。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 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 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迥土豆系 列招贴画 土豆系列招贴画异使得分裂 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 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 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
深度的分离、式样的转换和 张力的凸显都是兰堡寻求视 觉效果的设计手段,目的都 是为了使简单的平面变换成 复杂的空间,使呆板的平面 具有膨胀的视觉张力。人们 的眼睛总是倾向于理解这些 复杂的空间和形式,将它简 化成自己能知觉的东西。这 就使人们能够适应各种式样 的转变,并能理解和探寻兰 堡作品的视觉层次。
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 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 传意味油然而生。
• 这种视觉的空间 转换自然地引导 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 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式的 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前面那幅 图片和这幅图片是将光线巧妙地运 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 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和 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 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 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
•
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
级教授、副校长。
•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
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
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
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