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如图,一张半径为3cm的圆形纸片,点O为圆心,将该圆形纸片沿直线l折叠,直线l 、两点.交O于A B(1)若折叠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利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作出满足条件的一条直线l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求此时线段AB的长度.OM .(2)已知M是O一点,1cm①若折叠后的圆弧经过点M,则线段AB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若折叠后的圆弧与直线OM相切于点M,则线段AB的长度为_________cm.2.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和PN,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M,N.点M、N在x轴和y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点的x坐标和y坐标,有序实数对(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OA=2,OC=1.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B,C.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2)若ω=120°,O 为坐标原点.①如图3,圆M 与y 轴相切原点O ,被x 轴截得的弦长OA =23,求圆M 的半径及圆心M 的斜坐标. ②如图4,圆M 的圆心斜坐标为M (23,23),若圆上恰有两个点到y 轴的距离为1,则圆M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B=CD=AD=5,cos 45B =,点O 是边BC 上的动点,以OB 为半径的O 与射线BA 和边BC 分别交于点E 和点M ,联结AM ,作∠CMN=∠BAM ,射线MN 与边AD 、射线CD 分别交于点F 、N .(1)当点E 为边AB 的中点时,求DF 的长;(2)分别联结AN 、MD ,当AN//MD 时,求MN 的长;(3)将O 绕着点M 旋转180°得到'O ,如果以点N 为圆心的N 与'O 都内切,求O 的半径长.4.已知,在Rt △ABC 和Rt △DEF 中,∠ACB=∠EDF=90°,∠A=30°,∠E=45°,AB =EF =6,如图1,D 是斜边AB 的中点,将等腰Rt △DEF 绕点D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0°<α<90°),在旋转过程中,直线DE ,AC 相交于点M ,直线DF ,BC 相交于点N .(1)如图1,当α=60°时,求证:DM =BN ;(2)在上述旋转过程中,DN DM的值是一个定值吗?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加以证明; (3)如图3,在上述旋转过程中,当点C 落在斜边EF 上时,求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四边形CMDN 的面积.5.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一半,则称这样的方程为“半等分根方程”.(1)①方程2280x x --= 半等分根方程(填“是”或“不是”);②若(1)()0x mx n -+=是半等分根方程,则代数式2252m mn n ++= ; (2)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x y =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方程20ax bx c ++=是半等分根方程,且相异两点(1,)M t s +,(4,)N t s -都在抛物线2y ax bx c =++上,试说明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根为53. 6.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AB CD ADC ∠=︒.(1)动点M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路线A B C D →→→运动到点D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a ,AMD ∆的面积为,S S 关于a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求AD CD 、的长.(2)如图③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路线A D C →→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路线C D A →→运动到点A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当Q 点运动到AD 边上时,连接CP CQ PQ 、、,当CPQ ∆的面积为8时,求t 的值.7.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任意点()P x y ,,如果满足x y a += (x ≥0,a 为常数),那么我们称这样的点叫做“特征点”.(1)当2≤a ≤3时,①在点(1,2),(1,3),(2.5,0)A B C 中,满足此条件的特征点为__________________;②⊙W 的圆心为(,0)W m ,半径为1,如果⊙W 上始终存在满足条件的特征点,请画出示意图,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已知函数()10Z x x x=+>,请利用特征点求出该函数的最小值.8.如图1,△ABC 内接于⊙O ,直径AD 交BC 于点E ,延长AD 至点F ,使DF =2OD ,连接FC 并延长交过点A 的切线于点G ,且满足AG ∥BC ,连接OC ,若cos ∠BAC =13,BC =8. (1)求证:CF 是⊙O 的切线;(2)求⊙O 的半径OC ;(3)如图2,⊙O 的弦AH 经过半径OC 的中点F ,连结BH 交弦CD 于点M ,连结FM ,试求出FM 的长和△AOF 的面积.9.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90460ACB AC A ∠︒=∠︒=,,=,O 为BC 中点,将ABC ∆绕O 点旋转180︒得到DCB ∆.一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的速度沿A B D →→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 作直线PM ,使PM AC ⊥.(1)当点P 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 也从A 出发沿A B D →→的路线运动,且在AB 上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D 上以每秒2的速度匀速运动,过Q 作直线QN 使//QN PM ,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10)直线PM 与QN 截四边形ABDC 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2)当点P 开始运动的同时,另一动点R 从B 处出发沿B C D →→的路线运动,且在BC 上以每秒32的速度匀速运动,在CD 上以每秒2的速度匀度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P R 、,使BP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运动的时间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DC=8,现将四边形BEGC 沿折痕EG(G ,E 分别在DC ,AB 边上)折叠,其顶点B ,C 分别落在边AD 上和边DC 的上部,其对应点设为F ,N 点,且FN 交DC 于M .特例体验:(1)当FD=AF 时,△FDM 的周长是多少?类比探究:(2)当FD≠AF≠0时,△FDM 的周长会发生变化吗?请证明你的猜想.拓展延伸:(3)同样在FD≠AF≠0的条件下,设AF 为x ,被折起部分(即:四边形FEGN)的面积为S ,试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S ,并问:当x 为何值时,S=26?11.如图,在ABC 中,90ABC ∠=︒,AB BC <,O 为AC 中点,点D 在BO 延长线上,CD BC =,AE BC ∥,CE CA =,AE 交BD 于点G .(1)若28DCE ∠=︒,求AOB ∠的度数;(2)求证:AG GE =;(3)设DC 交GE 于点M .①若3AB =,4BC =,求::AG GM ME 的值;②连结DE ,分别记ABG ,DGM ,DME 的面积为1S ,2S ,3S ,当AC DE 时,123::S S S = .(直接写出答案)12.已知:如图①,在等腰直角ABC ∆中,斜边2AC =.(1)请你在图①的AC 边上求作一点P ,使得90APB ∠=︒;(2)如图②,在(1)问的条件下,将AC 边沿BC 方向平移,使得点A 、P 、C 对应点分别为E 、Q 、D ,连接AQ ,BQ .若平移的距离为1,求AQB ∠的大小及此时四边形ABDE 的面积;(3)将AC 边沿BC 方向平移m 个单位至ED ,是否存在这样的m ,使得在直线DE 上有一点M ,满足30AMB ∠=︒,且此时四边形ABDE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四边形ABDE 面积的最大值及平移距离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射线AM 上有一点B ,AB =6.点C 是射线AM 上异于B 的一点,过C 作CD ⊥AM ,且CD =43AC .过D 点作DE ⊥AD ,交射线AM 于E . 在射线CD 取点F ,使得CF =CB ,连接AF 并延长,交DE 于点G .设AC =3x .(1) 当C 在B 点右侧时,求AD 、DF 的长.(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2)当x 为何值时,△AFD 是等腰三角形.(3)若将△DFG 沿FG 翻折,恰使点D 对应点'D 落在射线AM 上,连接'FD ,'GD .此时x 的值为 (直接写出答案)14.如图①,在ABC ∆中,90C ∠=︒,10,8AB BC ==.点,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动点,连接DE .设CD x =(0x >),BE y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求出图②中线段PQ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将DCE 沿DE 翻折,得DME .①点M 是否可以落在ABC ∆的某条角平分线上?如果可以,求出相应x 的值;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DME 与ABC ∆重叠部分面积的最大值及相应x 的值.15.(1)如图①,在Rt ABC 中,90C ∠=︒,13AB =,5BC =,则tan A 的值是_______.(2)如图②,在正方形ABCD 中,5AB =,点E 是平面上一动点,且2BE =,连接CE ,在CE 上方作正方形EFGC ,求线段CF 的最大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O 半径为6,在Rt ABC 中,90B ∠=︒,点, A B 在O 上,点C 在O 内,且3tan 4A =.当点A 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OC 的最小值.16.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 DC ,CB AB ⊥,16AB cm =,6BC cm =,8CD cm =,动点Q 从点D 开始沿DA 边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 s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2/cm s .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O 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连接 PO 并延长交CD 于M ,连接QM .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08t <<.(1)当t 为何值时,PQ BD ?(2)设五边形QPBCM 的面积为()2S cm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QM 的面积等于五边形面积的1115?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点Q 在MP 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6,0),2,点 P 从点 O 出发沿线段 OA 向终点 A 运动,点 P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点 D 是线段 OA 的中点.(1)求点 B 的坐标;(2)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点 t 秒,△BDP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 P 与点 D 重合时,连接 BP ,点 E 在线段 AB 上,连接 PE ,当∠BPE =2∠OBP 时, 求点 E 的坐标.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4(0)3y x b b=-+>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10 AB=.(1)如图1,求b 的值;(2)如图2,经过点B 的直线(4)(40)y n x b n =++-<<与直线y nx =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R ,//CD OA ,交AB 于点D ,设线段CD 长为d ,求d 与n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 在第四象限,CF 交OA 于点E ,45AEF ∠=︒,点P 在第一象限,PH OA ⊥,点N 在x 轴上,点M 在PH 上,MN 交PE 于点G ,PH EN =,过点E 作EQ CF ⊥,交PH 于点Q , 32==EQ EF PM ,∠=∠OBR HNM ,BC CR =,点G 的坐标为1927,55⎛⎫ ⎪⎝⎭,连接FN ,求EFN 的面积.19.ABC 内接于O ,AB BC =,连接BO ;(1)如图1,连接CO 并延长交O 于点M ,连接AM ,求证://AM BO ;(2)如图2,延长BO 交AC 于点H ,点F 为BH 上一点,连接AF ,若AH HF AB BF =,求证:BAF HAF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点E 为AB 上一点,点D 为O 上一点,连接ED 、OE ,若CBD 3ABH 90∠+∠=︒,若OF 3=,FH 4=,1362EBD S ∆=OE ,求线段OE 的长.20.如图,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点C 的坐标是(82,0).(1)正方形AOBC的边长为,点A的坐标是;(2)将正方形AOBC绕点O顺时针旋转45︒,点A,B,C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B',C',求点A'的坐标及旋转后的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3)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C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O出发,沿折线OBCA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当它们相遇时同时停止运动,当O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1.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12,BC=21,AD=16.动点P 从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设△D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关系式;(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是平行四边形?(3)分别求出当t为何值时,①PD=PQ;②DQ=PQ.22.如图1,D是等边△ABC外一点,且AD=AC,连接BD,∠CAD的角平分交BD于E.(1)求证:∠ABD=∠D;(2)求∠AEB的度数;(3)△ABC 的中线AF交BD于G(如图2),若BG=DE,求AFDE的值.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为反比例函数()4x 0x y =>的图像上两点,A 点的横坐标与B 点的纵坐标均为1,将()4x 0xy =>的图像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90°,A 点的对应点为A’,B 点的对应点为B’.(1)点A’的坐标是 ,点B’的坐标是 ; (2)在x 轴上取一点P ,使得PA+PB 的值最小,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此时在反比例函数()4x 0xy =>的图像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A’B’Q 的面积与△PAB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Q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连接AB’,动点M 从A 点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动点N 同时从B’点出发沿线段B’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试探究:是否存在使△MN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t 值.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4.(1)(发现)如图1,在ABC 中,//DE BC 分别交AB 于D ,交AC 于E .已知CD BE ⊥,3CD =,5BE =,求BC DE +的值.思考发现,过点E 作//EF DC ,交BC 延长线于点F ,构造BEF ,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请回答:BC DE +的值为______.(2)(应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与BC 不平行且AD BC =,对角线AC BD ⊥,垂足为O .若3CD =,5AB =,DAB CBA ∠=∠,求AC 的长.(3)(拓展)如图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和矩形ABEF ,AC 与DF 交于点G ,FD FB =,且30BFD ∠=︒,60EBF ∠=︒,判断AC 与D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5.附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1y ax a =-与y 轴交于点A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点B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点B 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3)已知点11,P a ⎛⎫ ⎪⎝⎭,(3,0)Q ,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A解析:(1)图见解析,33cm ;(2)①25cm 42cm AB ≤≤;②26【解析】【分析】(1)连接AO ,直线l 垂直平分PO .13cm 22OH PO ==,在Rt △AHO 中即可求解; (2)①分两种情况求解;②过O 作弦AB 的垂直与圆交于点D ,与弧AB 交于点C ,与AB 交于点E ,过M 作OM 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O',连接AO ,得到OO'垂直平分AB ,O'为弧ABM 所在圆的圆心,10cm OO '=,在Rt △ADO 中即可求解;【详解】(1)如图,直线l 为所求,连接AO .∵点P 与点O 关于直线l 对称,∴直线l 垂直平分PO .∴13cm 22OH PO ==. 在Rt AHO ∆中,∵222AH HO AO +=, ∴2233cm 2AH AO HO =-=. 在O 中,∵PO AB ⊥,PO 为半径, ∴233cm AB AH ==.(2)如图1:∵弧AB 翻折与M 重合,OM=1, ∴DM=1,在Rt△ADO 中,AO=3,DO=2,∴5AD =;如图2:∵弧AB 翻折与M 重合,OM=1,∴MD=2,DO=1,在Rt△ADO 中,AO=3,∴22AD =∴2542AB ≤≤故答案为2542AB ≤≤(3)如图3:过O 作弦AB 的垂线与圆O 交于点C ,与AB 交于点D ,连接OM ,过点M 作OM 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O',连接AO ,∴OO'垂直平分AB,O'为弧ABM所在圆的圆心,∵折叠后的圆弧与直线OM相切于点M,∴MO'=3,CO=EO',在Rt△OO'M中,OM=1,∴'10OO=,在Rt△ADO中,10DO=AO=3,∴26 AD=,∴26AB=26【点睛】本题考查圆的翻折,垂径定理,圆的切线,解直角三角形;熟练用垂径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边,分类讨论折叠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1)①(2,0),(12),(﹣12y2x;③y=﹣22x2;(2)①半径为2,M 43232<r<4【解析】【分析】(1)①如图2−1中,作BE∥OD交OA于E,CF∥OD交x轴于F.求出OE、OF、CF、OD、BE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2−2中,作BE∥OD交OA于E,作PM∥OD交OA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③如图3−3中,作QM∥OA交OD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求出FN=NE=1时,⊙M的半径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①如图2﹣1中,作BE ∥OD 交OA 于E ,CF ∥OD 交x 轴于F .由题意OC =CD =1,OA =BC =2,∴BD =OE =1,OD =CF =BE=2, ∴A(2,0),B(1,2),C(﹣1,2),故答案为:A(2,0),B(1,2),C(﹣1,2).②如图2﹣2中,作BE ∥OD 交OA 于E ,作PM ∥OD 交OA 于M .∵OD ∥BE ,OD ∥PM ,∴BE ∥PM ,∴BE OE PM OM=, ∴21y x=, ∴y =2x .故答案为:y =2x .③如图2﹣3中,作QM ∥OA 交OD 于M .222MQ DM OA DOx ∴=∴=∴222y x=-+故答案为:y=﹣22x+2.(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ω=120°,OM⊥y轴,∴∠MOA=30°,∵MF⊥OA,OA=23,∴OF=FA=3,∴FM=1,OM=2FM=2,∴圆M的半径为2∵MN∥y轴,∴MN⊥OM,∴MN=233,ON=2MN=433,∴M4323,⎛⎫⎪ ⎪⎝⎭.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MK∥x轴,ω=120°,∴∠MKO=60°,∵MK=OK=3∴△MKO是等边三角形,当FN =1时,MF =3﹣1=2,当EN =1时,ME =3+1=4,观察图象可知当⊙M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2<r <4.故答案为:2<r <4.【点睛】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面斜坐标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D解析:(1)DF 的长为158;(2)MN 的长为5;(3)O 的半径长为258. 【解析】【分析】(1)作EH BM ⊥于H ,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利用cos 45B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算半径,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FD 即可; (2)先证AMB CNM ∠=∠,再证MAD CNM ∠=∠,从而证明AFM NFD ∆~∆,得到AF MF AF DF NF MF NF DF=⇒=,再通过平行证明AFN DFM ∆~∆,从而得到AF NF AF MF NF DF DF MF=⇒=,通过两式相乘得出AF NF =再根据平行得出NF DF =, 从而得出答案.(3)通过图形得出MN 垂直平分'OO ,从而得出90BAM CMN ∠=∠=︒,再利用cos 45B =解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如图,作EH BM ⊥于H :∵E 为AB 中点,45,cos 5AB AD DC B ==== ∴52AE BE ==∴cos 45BH B BE ==∴2253222EH ⎛⎫=-= ⎪⎝⎭设半径为r ,在Rt OEH ∆中: ()222322r r ⎛⎫=-+ ⎪⎝⎭ 解得:2516r =∵,E O 分别为,BA BM 中点 ∴BAM BEO OBE ∠=∠=∠又∵CMN BAM ∠=∠∴CMN OBE ∠=∠∴//MF AB∴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2528AF BM r ===∴2515588FD AD AF =-=-= (2)如图:连接MD AN ,∵,B C BAM CMN ∠=∠∠=∠∴AMB CNM ∠=∠又∵AMB MAD ∠=∠∴MAD CNM ∠=∠又∵AFM NFD ∠=∠∴AFM NFD ∆~∆∴AF MF AF DF NF MF NF DF=⇒=① 又∵//MD AN ∴AFN DFM ∆~∆∴AF NF AF MF NF DF DF MF=⇒=②由①⨯②得;22AF NF AF NF =⇒=∴NF DF =∴5MN AD ==故MN 的长为5;(3)作如图:∵圆O 与圆'O 外切且均与圆N 内切设圆N 半径为R ,圆O 半径为r∴'=NO R r NO -=∴N 在'OO 的中垂线上∴MN 垂直平分'OO∴90NMC ∠=︒∵90BAM CMN ∠=∠=︒∴A 点在圆上 ∴54cos 5AB B BM BM === 解得:254BM = O 的半径长为258【点睛】 本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目,难度较大,掌握相似之间的关系转化以及相关线段角度的关系转化是解题关键.4.A解析:(1)详见解析;(2)3DN DM =3)92 【解析】【分析】(1)利用ASA 证ADM DBN △≌△,从而得出DM BN =;(2)如下图,先证NDQ MDP △∽△,得出DN DQ DM DP=,然后在Rt BDQ △,利用tan ∠B 得出DQ BQ 的值,最后得出DN DM 的值; (3)如下图,先证点C 是EF 的中点,然后利用CD 平分EDF ∠可推导出四边形CGDH 为正方形,从而得出CHN CGM △≌△,进而得出面积.【详解】解:(1)由题意,∵60α=︒,90EDF ∠=︒,∴30BDN ∠=︒,∴BDN A ∠=∠,B EDA ∠=∠,∵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AD BD =,∴ADM DBN △≌△,∴DM BN =.(2)3DN DM=,是一个定值. 证明:如图1,作DP AC ⊥于点P ,DQ BC ⊥于点Q ,∴90NQD MPD ∠=∠=︒,又∵90MDN PDQ ∠=∠=︒,∴NDQ MDP ∠=∠,∴NDQ MDP △∽△,∴DN DQ DM DP=, 在Rt BDQ △中,60B ∠=︒,∴tan ∠B 3DQ BQ == 又由(1)可知:DP BQ =,∴3DQ DP =, ∴3DN DM=. (3)连接CD ,作CG DE ⊥于点G ,CH DF ⊥于点H ,在Rt ABC 中,点D 是AB 的中点,∴132CD AB ==, ∵AB EF =,∴12CD EF =,∵90EDF ∠=︒,∴C 是EF 中点, ∴CD 平分EDF ∠,45CDE ∠=︒,∵CG DE ⊥,CH DF ⊥,∴CG CH =, ∵90CGD CHD EDF ∠=∠=∠=︒, ∴四边形CGDH 为正方形,90GCH ∠=︒, ∴GCM HCN ∠=∠,∴CHN CGM △≌△, ∴S 四边形CMDN S =正方形21922CGDH CD ==.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解题关键是找出两个全等(相似)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全等(相似)的性质推出结论. 5.(1)①不是;②0;(2)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理由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解析】 【分析】(1)①解方程2280x x --=,根据“半等分根方程”定义作出判断即可;②解方程(1)()0x mx n -+=得11x =,2n x m =-,所以12n m -=或2nm-=,即:n =-2m 或m =-2n ,分别代入代数式2252m mn n ++=结果均为0 (2)根据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的图象上,得到8q p =,代入260px x q -+=,得到关于x 的方程2860px x p-+=,解方程,用含p 的式子表示x ,根据“半等分根方程”定义判断即可;(3)根据两点(1,)M t s +,(4,)N t s -都在抛物线上,且纵坐标相等,可以求出对称轴为52x =,根据方程20ax bx c ++=是半等分根方程,得到两根关系,根据抛物线对称轴为 12522x x +=,即可求出两个根,问题得证. 【详解】解:(1)①解方程2280x x --=得124,2x x ==-,不符合“半等分根方程”定义, 故答案为:不是;②解方程(1)()0x mx n -+=得11x =,2n x m =-,所以12n m -=或2nm-=,即:n =-2m 或m =-2n ,当n =-2m 时,()()22225522022m mn n m m n m ++=+-+-=; 当m =-2n 时,()()22225522022m mn n n n n n ++=-+-+=;故答案为:0;(2)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理由:∵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的图象上 ∴8q p=代入方程260px x q -+=得: 2860px x p-+= 解得:12x p=,24x p =∵1212x x =∴方程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3)∵相异两点(1,)M t s +,(4,)N t s -都在抛物线2y ax bx c =++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4)522t t x ++-==又∵方程20ax bx c ++=是半等分根方程 ∴设20ax bx c ++=的两个根分别为1x 和2x 令1212x x =则有:12522x x += 所以153x =,2103x =所以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根为53得证. 【点睛】本题为“新定义问题”,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此题关键是理解新定义概念,并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答.6.C解析:(1)12,16AD CD ==;(2)277和297.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由函数图象可知动点M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 到D 耗时16秒求出CD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AD 即可;(2)由题意可知只能有P 和Q 点都在AD 边上,此时分当P 在Q 上方时以及当P 在Q 下方时两种情况运用数形结合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函数图象可知动点M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 到D 耗时36-20=16秒,即CD=16,而此时AMD ∆的面积为96,又因为90ADC ∠=︒,即有11169622CD AD AD =⨯=,解得12AD =. 所以12,16AD CD ==.(2)由题意可知Q 运动到点A 停止的时间为285,而P 运动到点D 停止的时间为6, 所以只能有P 和Q 点都在AD 边上,此时以PQ 为底边,CD 为高,设运动时间为t ,则AP=2t ,QD=5t-16,(162855t ≤<), ①当P 在Q 上方时,则有PQ=AD-AP-QD= 122516287t t t --+=-,可知CPQ ∆的面积为8时即11(287)16822PQ CD t =⨯-⨯=,解得277t =(满足条件);②当P 在Q 下方时,则有PQ=QD-(AD-AP )= 516(122)728t t t ---=-,可知CPQ ∆的面积为8时即11(728)16822PQ CD t =⨯-⨯=,解得297t =(满足条件). 所以当CPQ ∆的面积为8时,t 的值为277和297. 【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动点问题和一次函数结合,熟练掌握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一次函数图象的相关性质,运用数形结合思维分析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1)①(1,2),(2.5,0)A C ;②23m ≤;(2)最小值为2. 【解析】 【分析】(1)①根据“特征点”的定义判断即可;②如图2中,当⊙W 1与直线y =−x +2相切时,1(2W ,当⊙W 2与直线y =−x +3相切时,2(3W +,结合图象,⊙W 与图中阴影部分有交点时,⊙W 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特征点.(2)特征点的图象是由原点向外扩大,当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第一次有交点时,1x x+的值最小(如图3中). 【详解】解:(1)①∵1+2=3,1+3=4,2.5+0=2.5, 又∵2≤a ≤3, ∴A ,C 是特征点,故答案为:(1,2),(2.5,0)A C ; ②如图1,∵2≤a ≤3,∴直线y =−x +2和直线y =−x +3之间的区域(包括两直线)上的点都为“特征点”, 直线y =−x +2和直线y =−x +3分别与x 轴的交点为(2,0)P ,(3,0)Q ,当⊙W 1与直线y =−x +2相切时,设切点为M ,此时2OP =,1MW MP ⊥,145MPW ∠=︒,则1MPW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W 1半径为1,即11MW =,∴12PW =1122OW OP PW =-=- ∴1(22,0)W ,当⊙W 2与直线y =−x +3相切时,设切点为N ,此时3OQ =,2NW NQ ⊥,245NQW ∠=︒,则2NQW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得:22QW =,则2232OW OQ QW =+=+, ∴2(32,0)W +,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m 取值范围为:2232m ≤ (2)根据0x >,在第一象限画出1y x=的图象, ∴在此坐标系中图象上的点就是1x x ⎛⎫⎪⎝⎭,,∵特征点满足x y a +=(x ≥0,a 为常数), ∴在此图象上对应的就是1x a x+=, ∴将特征点的图象由原点向外扩大,当与反比例函数1y x =的图象第一次有交点时,1x x+出现最小值, 如图2,由x >0可将1x a x+=整理得:210x ax -+=, ∴2()40a ∆=--=,解得:12a =,22a =-(舍去),∴12Z xx=+=,即()1Z x xx=+>的最小值为2.【点睛】本题属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8.D解析:(1)见解析;(2)32332232【解析】【分析】(1)由DF=2OD,得到OF=3OD=3OC,求得13OE OCOC OF==,推出△COE∽△FO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F=∠DEC=90°,于是得到CF是⊙O的切线;(2)利用三角函数值,设OE=x,OC=3x,得到CE=3,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答案;(3)连接B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角相等,然后证明△AOF∽△BDM,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M为中位线,即可求出FM的长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线分三角形的面积为两半,即可求出面积.【详解】解:(1)∵DF=2OD,∴OF=3OD=3OC,∴13 OE OCOC OF==,∵∠COE=∠FOC,∴△COE∽△FOE,∴∠OCF=∠DEC=90°,∴CF是⊙O的切线;(2)∵∠COD=∠BAC,∴cos∠BAC=cos∠COE=13 OEOC=,∴设OE=x,OC=3x,∴CE =4, ∵CE ⊥AD , ∴OE 2+CE 2=OC 2, ∴x 2+42=9x 2,∴x =2(负值已舍去), ∴OC =3x =32, ∴⊙O 的半径OC 为32; (3)如图,连结BD ,由圆周角定理,则∠OAF=∠DBM ,2AOF ADC ∠=∠, ∵BC ⊥AD , ∴AC AB =, ∴∠ADC=∠ADB ,∴2AOF ADC BDM ∠=∠=∠, ∴△AOF ∽△BDM ; ∵点F 是OC 的中点, ∴AO :OF=BD :DM=2, 又∵BD=DC , ∴DM=CM , ∴FM 为中位线, ∴322, ∴S △AOF : S △BDM =(326 2 34=; ∵111118(322)4222222BDM BCD S S BC DE ∆∆==⨯•=⨯⨯⨯= ∴S △AOF =3424=32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问题,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以及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定理和性质,运用属性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9.C解析:(1)2233(06)53103343(68)333031503(810)2t t S t t t t t t ⎧+⎪⎪⎪⎪=-+-<⎨⎪⎪-+<⎪⎪⎩,S 的最大值为63;(2)存在,m 的值为165或32163-或163或1423-. 【解析】 【分析】(1)分06t 、68t 和810t 三种情况分别表示出有关线段求得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可.(2)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1-中,由题意点P 在AB 上运动的时间与点R 在BC 上运动的时间相等,即8m =.当RP BR =时,当PB BR =时,当PR PB =时,分别构建方程求解即可.②如图32-中,作RH BC ⊥于H .首先证明90BPR ∠=︒,根据BP PR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如图21-中,当06t 时,点P 与点Q 都在AB 上运动,PM AC ⊥,//NQ PM ,90ANQ AMP ∴∠=∠=︒,AQ t =,2AP t =+,60A ∠=︒, 1122AN AQ t ∴==,33QN ==,112AM t =+,33PM . ∴此时两平行线截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33S +.如图22-中,当68t 时,点P 在BD 上运动,点Q 仍在AB 上运动.则AQ t =,12AN t =,142CN t =-,3QN t =,6BP t =-,10DP t =-,3(10)PM t =-,而43BC =,故此时两平行线截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BCNQ BCMP S S S =+四边形四边形()()3111434433106222t t t t ⎛⎫⎛⎫⎡⎤=+⋅-++-⋅- ⎪ ⎪⎣⎦ ⎪⎝⎭⎝ 253103343t t =-+-, 如图23-中,当810t 时,点P 和点Q 都在BD 上运动.则202DQ t =-,(202)3QN t =-,10DP t =-,(10)3PM t =-.∴此时两平行线截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333031503S t =-+故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2233(06)53103343(68)3331503(810)t S t t t t ⎪⎪⎪=+-<⎨-+<⎪⎩, 当06t 时,S 随t 增大而增大, 当68t <时,S 随t 增大而增大, 当810t <时,S 随t 增大而减小, ∴当t=8时,S 最大,代入可得S=63(2)如图31-中,由题意点P 在AB 上运动的时间与点R 在BC 上运动的时间相等,8m =. 当RP BR =时,3PB BR =,则有383m m -=⋅,解得165m =, 当PB BR =时,则有38m m -=,解得32163m =-, 当PR PB =时,3BR PB =,则有33(8)m m =-,解得163m =. 如图32-中,作RH BC ⊥于H .在Rt △CHR 中,2(8)CR m =-,30RCH ∠=︒, 182RH CR m ∴==-,8BP m =-,RH BP ∴=, HR BP ∥,∴四边形RHBP 是平行四边形,90RHB ∠=︒,∴四边形RHBP 是矩形,90BPR ∴∠=︒,当BP PR =时,则有83(12)m m -=-,解得1423m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 的值为165或32163-163或1423-.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多边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0.F解析:(1)16;(2)不变,证明见解析;(3)214322S xx =-+,当x=2或6时,四边形FEGN 的面积为26.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在△AEF 中,设AE=x ,则EF=8-x ,AF=4,∠A=90°,理由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出x ,再根据△AEF ∽△DFM ,可得3124FDMAE DF C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2)△FDM 的周长与(1)中结论相同.证明方法与(1)类似;(3)作GK ⊥AB 于K .连接BF 交GE 于P .由△AFB ≌△KEG ,可得FB=GE ,由(2)可知:AE=21416x -,设AF=EK=x ,AK=AE+EK=AF+AE=21416x x -+,根据S=82AE DG+⨯,构建二次函数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在△AEF 中,设AE=x ,则EF=8-x ,AF=4,∠A=90°, 由勾股定理,得:42﹢x 2=(8-x)2, ∴x=3, ∴AE=3,EF=5. ∴△AEF 的周长为12, 如图,∵∠MFE=90°, ∴∠DFM+∠AFE=90°又∵∠A=∠D=90,∠AFE=∠DMF , ∴△AEF ∽△DFM , ∴AE DF =34=12FDMC ,∴△FDM 的周长为16;(2)△FDM 的周长不会发生变化; 理由:如下图,设AF=x ,EF=8-AE ,x 2+AE 2=(8-AE )2,∴AE=21416x-, ∵△AEF ∽△DFM ,∴8FDMAE x DF C ∆+=, ∴△FMD 的周长:2(8)(8)161416FDM x x C x ∆-+==-. (3)如图,作GK ⊥AB 于K .连接BF 交GE 于P .∵B 、F 关于GE 对称,∴BF ⊥EG ,∴∠FBE=∠KGE ,在正方形ABCD 中,GK=BC=AB ,∠A=∠EKG=90°,∴△AFB ≌△KEG ,∴FB=GE ,由(2)可知:AE=21416x -, ∴AF=EK=x ,AK=AE+EK=AF+AE=21416x x -+, ∴梯形AEGD 的面积为:22211184(44)432216162AE DG x x x x x +⨯=⨯-+-+=-++, ∴221188(432)43222S x x x x =⨯--++=-+,当S=26时,有21432262x x -+=, 解得:x=2或x=6,∴当x=2或6时,四边形FEGN 的面积为26.【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构建二次函数,理由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1.A解析:(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①::32:7:25AG GM ME =;②6:1:2.【解析】【分析】(1)根据∠AOB=∠OBC+∠OCB ,只要求出∠OBC ,∠OCB 即可.(2)想办法证明CG ⊥AE 即可解决问题.(3)①如图2中,作MH ⊥CE 于H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G ,GM ,ME 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3所示:连接DE .首先证明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EC=2DG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CE CA =,CD BC =,∴CAE CEA ∠=∠,CBD CDB ∠=∠.∵AE BC ∥,∴CAE OCB ∠=∠.∵90ABC ∠=︒,O 为AC 中点,∴OB OC =.∴CBD OCB CAE ∠=∠=∠.∴ACE BCD ∠=∠.即28ACB DCE ∠=∠=︒.∴56AOB OBC OCB ∠=∠+∠=︒.(2)连结CG (如图1).∵AE BC ∥,AO CO =,∴BO OG =.∵90ABC ∠=︒,∴四边形ABCG 为矩形.∴CG AE ⊥.∵CE CA =,∴AG GE =.(3)①作MH CE ⊥于H (如图2).由AG BC ,AG GE BC ==,则四边形GBCE 是平行四边形,∴E OBC OCB DCE ∠=∠=∠=∠.∴MC ME =,2222345CE BG AC AB BC ===+=+=. ∵MH CE ⊥,∴522CE HE ==. ∵4cos cos 5E OCB =∠=, ∴25cos 8HE ME E ==. ∵4GE AG BC ===, ∴257488GM GE ME =-=-=. ∴725::4::32:7:2588AG GM ME ==. ②如图3所示:连接DE .∵OA=OC ,∠ABC=90°,∴BO=OA=OC ,∴∠OBC=∠OCB ,∵AE ∥B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