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整体起炉方案(试行)签发:审核:编制: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设备负责人:执行时间:电炉起炉期间XX公司二O一一年X月X日电石炉起炉方案鄂尔多斯氯碱化工电石一公司106#33000KVA密闭电石炉经大修后即将投入生产,其特点是:炉盖密闭、连续投料、电极采用组合把持器系统、液压升降装置,炉气的干法净化,全系统的DCS自动控制、气烧石灰窑等目前国内的顶尖先进技术,为了统一操作特制定如下开炉方案,供开炉时执行。
鉴于电炉在开炉过程中变化因素较多,本方案所规定的具体细节,在执行过程视炉况变化可适当调整。
一、焦烘炉的准备、烘炉1、检查设备水路系统是否漏水,不漏水进入烘炉程序。
2、计划木材4吨、煨碳10吨,烘炉底、炉墙约24小时左右。
二、电烘炉的准备要求:电炉设备、仪控系统、供水系统(压力大于0.35Mpa)、供气系统(压力大于0.5 Mpa)、上料系统、经联动试车合格。
绝缘可靠,方可进行电烘炉准备。
1、焙烧电极长度,底部环下部一次下放电极长度1800㎜——1900mm,在每项电极筒内装入合格的电极糊,其高度为5.5m(从电极壳底部),送电后要每2小时测量一次电极糊柱高度,直到基本稳定为止,改为正常测量(每班两次)。
当电极糊柱不再下降时,说明电极糊熔化比较完全,再补充电极糊。
以后始终要保持电极糊柱高度4—4.5m(接触器以上)。
2、每项电极端正下方,用电极壳钢板焊制直径1500㎜×高1300㎜导电柱,在导电柱下端100㎜处,用φ20铁筋相互连接,相间不少于4根。
3、砌筑假炉门材料:高铝砖规格:长×宽×高=700×250×600㎜(内孔)在每个假炉门内置一根φ200㎜的长度1200㎜圆木,端头用黄泥密封,假炉门上铺一层电石。
Φ20~30圆钢徦炉门700*250*600(内孔4、装炉炉底平铺一层粒度8~25㎜,厚度200--250㎜焦炭,在导电柱内装满同样的焦炭。
装炉配比:白灰:焦炭=100:62 (±2)干基配比以上配比为干基配比62。
三、试送电1、用电焊机低压源,对变压器二次系统进行反送试验,测试绝缘,其电流值小于50A,同时220V电压打绝缘。
A----0 B----0 C----0A----B B----C C----A 2、将三相电极吊起距料面300~400㎜,对变压器做冲击实验。
“Y”1档电压140.4V 5分钟“Y” 27档电压83.8V 5分钟“△”1档电压243.1 V 5分钟“△”27档电压145.2V 5分钟对变压器进行冲击试验,设备无发红、连电现象,可进行电烘炉,焙烧电极。
四、电烘炉、焙烧电极1、送电前关闭通往净化系统的烟囱阀,打开粗气烟囱阀,炉盖检查门对称打开三个,冷却水、压缩空气、氮气投入运行。
2、将变压器一次端由“△”改为“Y”型,“Y”/“△”接线后电压级从1档调为27档,送电电压V1=83.8V(电极电压=48.3V)。
3、电极加热元件投入运行,3档24KW.(100小时左右视电极焙烧情况而定是否继续运行)4、下落电极使其与炉料接触打火,送电后不可过分下落电极,更不能使电极产生明弧,防止刺破铁皮,原则上听到轻微的电感声即可。
5、焙烧电极期间,随着焦炭温度的增加,比电阻逐渐降低,负荷逐渐增大,当负荷达到能用仪表控制的程度时,可根据情况缓慢增加电流,使功率建立在500KW左右之后,参照起炉拟订挡位负荷进行操作.档位运行时间(h)累计时间(h)负荷控制(A)27 20 17 1026 15 35 6025 55 90 11024 10 100 13023 3 103 14022 3 106 14521 4 110 15020 3 113 15519 3 116 16018 3 119 17017 3 121 17516 3 124 18015 3 127 18514 2 129 19013 2 131 20012 2 133 21011 2 135 21510 1---2 136 2206、焙烧应均匀进行,三相电极必须平衡,同时根据气体逸散情况判断电极烧结情况,并正确调节电流增添焦炭,以控制电流使负荷增加速度与焙烧程度相适宜,视电极成熟情况适当压放电极,但电极压放量不得超过最大压放值。
(见30.0MVA密闭电石炉电极压放控制图)7、视电极成熟情况逐步增加二次电压级数,产生弧光大小,以不烧穿电极壳造成漏糊为准,随着电极烧结进行,导电能力增加,焙烧区逐渐上移,电极焙烧基本完成。
8、电极焙烧分三阶段进行。
①电极糊熔化阶段,其热源主要依靠电极加热元件加热、炉面传导热、电流通过电极壳产生的电阻热使电极糊熔化,其安全电流不得超过10KA,功率不超过1000KW,时间约为20小时。
②电极烧结阶段,安全电流不得超过50KA,功率不超过5000KW,时间约为109小时。
③电极石墨化阶段,安全电流不超过70KA,功率不超过7500KW,时间约为16小时。
9、电压级数调整依据电流的增加而调整,调整范围为27~1档,Y接线时电压值为V2=86V~137.9V(电极电压为49.6V~79.6V)。
10、焙烧电极期间,也有少量电极消耗,可适当压放电极,保持应有工作端长度,电极糊随着电极压放适量装入电极糊,保持糊柱高度4~ 4.5m,压放电极参照以下表格电极压放参数表压放次数运行时间(小时)压放量(㎜)耗电量(度)第一次55 300--500 105000第二次65 300--500 144300第三次80 500--800 195600第四次85 500--1000 206592第五次93 500--1000 253768运行93小时后,每2小时压放1次压放量200㎜运行100小时后,每1小时压放1次压放量200㎜开炉时以实际电极焙烧情况定压放时间压放量,以上数据仅做参考。
五、试产1、3~5天后电极的外表的逐渐成熟,但内心仍有部分未成熟,此时可依据实际炉况投料,炉子进入试产阶段。
2、投入混和料:(负荷增至4500KW时),参照下表投料。
开炉投料参数表投料次数运行时间(小配比(%)电极长度(m)耗电量(度)时)第一次80--90 63 2.10--2.25 198860第二次95 62 2.15--2.40 258600第三次105 62 2.15--2.40 305000第四次112 62 2.15--2.40 360000第五次121 61 2.15--2.40 400000运行121小时后,视炉况决定投料时间混合料:石灰45吨兰碳29.75吨(65%)炉底铺兰碳8.047吨焙烧电极过程附加兰碳29车、约8.4吨出第一炉时白灰214.14吨兰碳139.54吨开炉时以实际情况投料,以上数据仅做参考。
3、出炉:运行112小时,耗电约360000度电时,出第1炉、并观察炉况择时出2、3炉,开炉时以实际炉况定出炉时间,以上数据仅做参考。
4、三相负荷原则上保持平衡,三相电极电压档位最多不得超过两级。
5、起炉过程中,随着负荷的增加,炉气量也随着增大,当烟气不能从烟囱正常排出时,逐个关闭检查门,直至全部关闭转入闭炉操作,此时炉压改为自动控制,设定值为0Pa。
6、闭炉操作后,可对炉气净化系统进行调试运行,具体操作见《炉气净化操作规程》。
7、当变压器视在功率达到30000KVA时(电炉功率约21900KW),即为满负荷运行,试产结束。
8、试产中,电炉运行参数参照下表进行(仅做参考)电压级运行时间h二次电流KA料面距炉口上端距离mm电极工作端长度m炉次炉/小时27~2624 90 700 2.2~2.4 2小时25~2016 90 600 2.2~2.4 1.5小时19~1216 90 500 2.2~2.4 1.5小时11~16 90 400 2.2~2.4 1小时六、正常生产试生产完毕后转入正常生产,正常生产主要原料、工艺条件:(1)原料:白灰:CaO含量(全)≥92%CaO含量(有效)≥88%生过烧≤8%粒度 25~40㎜<5㎜<5%焦炭:固定碳≥84%挥发份≤4%灰份≤8%水份≤1%粒度 2~20㎜<5㎜<5% >20㎜<10%电极糊:技术指标如下:灰分 % ≦ 5.0挥发份 % 13~14.5耐压强度 Mpa17≧电阻率μΩm≦681.36体积密度g/cm3≧粒度㎜≦100(2)电极工作段长度: 1.8m~1.9m(3)电极入炉深度: 1.2~1.4m(4)炉压:±10Pa 全密闭(5)炉料配比:石灰:焦炭=100:62±2(6)炉次:6~8炉(7)电炉功率:17000~21900KW(8)产量:120~145T/日(9)电石发气量:290~305L/Kg(10)电炉开动率:>90%(11)炉气温度:500~800℃3、转入正常生产前,调整电极上下限,上限为1100㎜,下限为300㎜。
七、安全注意事项1、电极焙烧第一阶段为电极熔化阶段,此时要严格控制负荷增加速度,防止电极壳破裂电极糊流出。
第二阶段电极碳化,防止挥发份过度排出,不得使电极悬空。
第三阶段使电极石墨化,电极强度增加,可是电极正常升降。
2、进入“△”接线后,炉气温度不得超过800℃。
3、开炉阶段控制炉气的粗气烟囱全开,其余一律手动操作。
4、电炉负荷达到额定功率前,不应采用自动调节。
5、送电72小时之内,密切观察电极焙烧情况。
6、电极焙烧过程中,密切观察电极糊的糊柱高度,避免澎糊发生,专人负责。
7、送电前加糊(第一次)5.5米、在送电焙烧电极过程中、每次加0.5米、逐步加到接触器以上4—4.5米。
8、出炉时,安排熟练工操作,班长、副班长协调指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9、合理安排人员,加强出炉工力量,保障出炉顺畅,避免炉内积有电石(液体)造成电极不下,出炉困难。
10、在整个开炉期间,要听从指挥,严格按规程进行。
11、上岗人员劳动保护必须佩带齐全。
12、严禁在送电的情况下上炉盖。
停电后先用CO测试仪器进行有毒气体检测后,无危险再上。
13、巡视时与炉子保持1.5米以上距离;14、在炉子附近工作的人员,必须空载好劳动保护用品;15、在炉子周围应有禁止入内的标志,在CO气体可能存在的区域应有危险标志;16、控制室是电炉的指挥中枢,未经批准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更不能触动开头和按钮(维修人员与技术人员除外)。
17、停电后,仪表工应坚守岗位不得空岗。
以防其他人员入内误操作;18、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熟悉上一班仪表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