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

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

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玉门市国土资源局二0一五年三月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提交单位:玉门市国土资源局编写单位: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钱富民总工程师:姚武项目负责:刚志刚编写人员:刘会军提交时间:二0一五年三月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任务为加快甘肃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推动矿业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玉门市国土资源局拟对该区投资进行地质详查工作。

经与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洽谈,将《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项目委托给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查,初步估算控制的资源储量,为下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一、任务与要求工作任务: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详查区一带已有地质、矿产、物探、遥感等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找矿、评价手段,针对矿(化)点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利用槽探、钻探等手段进行揭露、验证,以硅灰石为主要矿种,查明其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了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情况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初步估算控制的资源储量,为下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要求依据国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以及其它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样、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规定开展该区详查工作及编制地质报告。

二、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地质地质测量平方千米1∶2000地质剖面千米钻探 1000米槽探 4000立方米各类样品 820件基本化学样 800件白度样 5件小体重样 5件薄片样 10件总费用:万元二、工作周期及预期成果:工作期限为2015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工作周期为一年。

于2015年12月底提交《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报告》(送审稿)及相应图件。

第二节位置与交通一、交通位置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位于玉门市49°方向,路程约处,属玉门市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97°42′35″-97°45′20″;北纬40°46′22″—40°47′51″。

中心坐标:东经97°43′″;北纬40°47′″,面积约平方千米。

从玉门市出发,沿G312线行至黄闸湾,向东北行进约70km处,即可抵达详查区,交通便利。

(见图1)第三节地理、经济概况详查区属低山丘陵地形,山势低缓,地势西高东低,地山体走向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海拔1500m—1630m,相对高差区间值为20m—50m。

详查区内沟谷发育,多成北西向或东西向分布,沟谷弯曲且开阔。

无明显阶地。

区内沟谷全为干沟。

仅在雨季暴雨过后有暂时性瞬间洪流。

全区井泉极少,且水量小,有异味,不宜饮用,饮用水由玉门镇和低窝铺提供。

详查区属大陆性半沙漠气候,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温差大,日照充足,气候干燥。

根据安西气象站,野马街气象站历年来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4-6℃,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8.3℃。

区内常年多风,平均风速为4.9m/s,最大风速可达26m/s。

风向多受季节控制,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风和北风,秋季相对平静。

年均降水量为78.9mm,年蒸发量3130.9mm。

7-8月份为雨季,10月份开始降雪,11月至翌年的3月为冰冻期,冻土深度为132-224mm,4月份开始解冻。

详查区为牧区,因水资源匮乏,植被不发育,仅在旧井、四十里井二处有较为固定的放牧点。

离详查区最近的居民点,是黄花营农场。

区内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一切生活、生产物资及生活用水由玉门市及黄闸湾乡供给。

第四节矿业权设置情况该详查区为玉门市国土资源局申请矿权面积为0.0746km2的外围调查区。

其面积为 km2,勘查单位: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其详查区拐点坐标见表1-1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1、详查区大规模地质工作开始于解放后,相继有玉门石油管理局、甘肃省地质局马鬃山地质队、祁连山队、区测队、水文队、地质部水文地质研究所、二机部182队等单位进行过有所侧重的地质矿产普查工作。

2、1966年和1969年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分别开展了K-47-(32)(玉门镇幅)及K-47-(26)(后红泉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普查区地层、侵入岩、构造以及矿产进行了调查,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3、1990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酒泉地质矿产调查队十八分队开展了K-47-111-D(旧井幅)及K-47-112-C(四十里井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详查区地层、侵入岩、构造以及矿产进行了调查,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4、2009年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编制了1:25万《甘肃省花海幅建造构造图》,对区内地质、构造、侵入岩进行清理,为以后工作提供了更合理的基础地质资料。

5、2011年受玉门市国土局委托,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编写了《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脉石英矿普查报告》。

二、以往详查区地质工作2014年10月,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受玉门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对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开展地质普查工作。

在工作区开展了1:2000地质草测平方千米,1:1000勘探线剖面千米,各类样品共计63件。

通过上述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有:1、通过1:2000地质草测,大致查明了普查区地层、构造特征。

2、大致查明了矿体岩性、规模、产状、分布范围;3、初步了解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进行了概略研究,为工作区总体规划提供了地质资料。

4、通过资源量估算,共求得[333+(334)]类型矿石资源量约为万t,平均品位%,其中333类型矿石资源量为万t,平均品位%;(334)类型矿石资源量为万t,平均品位%。

剥采比为:1。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工作区处于塔里木陆块区-敦煌陆块-敦煌基底杂岩隆起。

详查区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天山地层区,马鬃山地层小区。

详查区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发育,构造较为复杂。

一、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侏罗系、第四系。

(一):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ArPtD)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是图区内最老的地层,为一套成层无序的古老变质岩系,在图区内大面积出露。

岩性主要为上部:二云斜长变粒岩与大理岩交替排列;下部:黑云微斜条纹状混合岩,含榴二云片岩,蓝晶石黑云片岩夹大理岩。

大理岩矿即赋存于该群下部。

该地层多处被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所破坏,中南部被第四系覆盖,并受混合岩化作用,变质程度较深。

(二):侏罗芨芨沟组(Jj)该套地层主要在图区西北角小面积出露,岩性主要为黄褐、灰绿色含砾长英质粗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夹煤线。

该地层不整合于敦煌岩群混合岩之上。

(三):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图区中南部,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北西部及南部也有部分出露。

1、上更新统(Qp3pl)在图区东南部的山前洪积扇小面积出露,主要由灰色疏松砂砾石层及含砾粘土质砂土组成。

2、全新统(Q h apl)分布于图区中部、南部和北西部的冲沟之中呈条带状分布。

主要为现代冲洪积砂、砾石。

二、构造图区岩浆活动强烈,构造较为复杂。

形成了多期次构造变形形迹,主要褶皱、断裂特征如下:(一):褶皱图区内褶皱主要为四十里井向形,分布于四十里井北,核部及两翼均由敦煌岩群组成。

背形轴向北西-南东,两翼近乎对称,一般岩层倾角为40°-50°左右。

(二):断裂图区内断裂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可分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

1、北西向断裂分布于图区西南部,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为本区主要断裂,断层性质大部为逆断层,个别分不明。

2、近东西向断裂分布于图区中部与西南部,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为本区主要断裂,以逆断层为主,其它为性质不明断层。

3、北东向断裂分布于图区南部及北部,该组断裂为性质为左型平移断层,也是区内最晚一期断裂。

三、侵入岩图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频繁,侵入岩发育。

从新元古代到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期都有岩浆活动,岩性主要为酸性、中性和基性。

(一):加里东晚期侵入岩黑绿色中粒角闪辉长辉绿岩(νS):为加里东晚期第一次侵入的产物,呈条带状、不规则状零星分布于图区西部和东南部。

岩石呈暗灰、暗绿色,中粒辉长结构,局部具斑状结构,由辉石(35%-45%)和斜长石(55%-65%)组成。

(二):华力西期侵入岩华力西期侵入岩是区内最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分布于图区中部、北部,东南部也有零星出露。

受区域构造影响,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

1.华力西中期侵入岩灰白色粗粒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πηγC3):分布于区内中南部,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35%、钾长石20%,石英25%、黑云母10%、角闪石10%等组成。

2.华力西晚期侵入岩肉红色中粗粒角闪岩石英正长岩(ξοP5):分布于图区东部,近东西向展布,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浅红色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P4):在图区北东部和中北部有小面积出露,岩石为浅红色,块状构造,中粒结构。

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灰白色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P3):在图区北东角小面积出露,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英云闪长岩(γδοP3):在图区中东部大面积出露。

岩石为灰、灰绿色,块状、片麻状,由斜长石(50%-60%)、钾长石(5%-10%)、石英(25%-50%)、黑云母(5%-10%)组成。

(三):脉岩图区脉岩主要有伟晶岩脉、闪长玢岩脉。

脉体走向多为北西向,个别为近东西向。

四、区域矿产图区内矿产较丰富,从所查明的矿产资源情况看,主要为萤石矿、煤矿和石英岩矿,均已开采,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第二节详查区地质特征一、地层详查区出露地层单一,为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

岩性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夹大理岩。

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20°-22°,倾角32°。

云母石英片岩:呈浅灰色,灰色,具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由钾长石(35%)、斜长石(25%)、石英(30%)、黑云母(5%)、角闪石(3%)和其它矿物(2%)组成。

大理岩:呈灰白色、乳白色,中-细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方解石(≤99%)组成,含少量碳质、粘土矿物等杂质(≤1%)。

方解石粒径一般在1.2mm-4.8mm之间。

二、构造详查区位于四十井向形南翼,为向北北东倾的单斜地层。

无褶皱、断裂出现。

三、侵入岩区内无侵入岩出露。

第四章工作部署第一节工作思路根据目的任务要求本次详查工作总体工作思路是:在充分收集和深入研究详查区已有地质、矿产、物探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成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方法,本着经济、合理、高效的原则,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在前期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安排部署本项目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