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门市火烧沟遗址

玉门市火烧沟遗址

数据来源:网络火烧沟遗址介绍
蒋永祥
2016年1月
蒋永祥数字签名者:蒋永祥
DN:cn=蒋永祥, o=中国石油, ou=
玉门油田分公司,
email=jiangyongx@.
cn, c=CN
日期:2016.01.08 02:11:23 +08'00'
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
火烧沟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以北,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约70公里,距离嘉峪关约60公里。

它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
遗址,距今约3700年,属于四坝文化。

因红山而名——火烧沟
大事件
1976
1981
1994
2006
1980
1990
2000
20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现
火烧沟原始村落建成
1990
《中国彩陶图谱》收录火烧沟陶罐图谱98

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墓葬
距今约3700年左右,约与夏代同时
考古研究以墓葬为主
0米
1米
2米
魏晋墓和汉代墓(前206~420)
汉代墓(前206~220)
动物:狗、猪、牛、马、羊(最多)首饰:金银、松绿石珠、玛瑙珠
装饰:古游牧民族
陶器:红陶、灰陶、彩陶、陶埙(乐器)石器:石斧、石锛、磨盘
铜器:模铸;98件,斧、镰、权杖……粮食:粟(陶罐中)注:
1)312座墓葬,同位素测定年龄。

2)各时代墓葬数量不清,分布情况不明。

文化特点
动物:狗、猪、牛、马、羊(最多)首饰:金银、松绿石珠、玛瑙珠装饰:金耳环(男女);(部分)鼻饮环,
发椎结,耳垂金银铜宝。

陶器:红陶、灰陶、彩陶、陶埙(乐器)、酒器石器:石斧、石锛、磨盘
铜器:模铸;98件,斧、镰、权杖……粮食:粟(陶罐中)
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
畜牧业、农业较为发达
手工制造业发达推测为古羌族
三狗方鼎:造型优美,制作细腻,形象逼真,表现了远古时期的火烧沟人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

国家一级文物。

人形彩陶罐,四坝文化(约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通高20厘米,1988年甘肃省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罐作立人形,头顶为侈口,环形耳,双眼镂空,胸、腹部饰方格纹,下着裤,穿翘头鞋。

国家博物馆收藏。

国家一级文物。

鱼型陶埙
出土了20多个彩绘陶埙。

埙体呈鱼形,
以交叉的双条黑线修饰表面,装饰简约,形
体美观。

张开的鱼嘴是吹孔,埙体上有3个
音孔,能吹宫、角、征、羽4个骨干音,有
的埙还能吹出清角,说明当时至少已经有了
以宫、羽为主的四音阶调式,陶埚已经发展
成了相当规范的乐器。

陶埙通高约8至10厘米。

这些陶埙的外
形均呈扁平的圆鱼形状,顶端鱼嘴部位有吹
孔,两肩各有一个按音孔,鱼腹部左下侧还
有一个按音孔。

埙体多饰以网纹或条纹彩绘。

图片来源:贴吧网友,陈尐麥丶,
/p/3256629780
红陶叉首十字纹万字纹动物纹豆
红陶套叠五角连弧纹带纹双耳钵
彩陶网纹双耳罐
彩陶嵌贝壳双耳罐
彩陶折带纹双耳罐
红陶组合线纹尖顶盖双耳罐
据说是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图片,火烧沟文化
四坝文化人足彩陶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双足彩陶罐,在中
国出土的彩陶中颇具特色。

其中一件
双足彩陶罐通高10.8厘米,口径
5.8厘米,浅褐色,大侈口,短颈,
腹部略鼓,口沿至腹部有大双耳环,
罐底是人的双足。

口内装饰着红色短
条纹,腹部是对称的菱形纹,双耳两
侧饰竖条带纹,腿和足有曲折纹饰。

四耳彩陶罐
(四坝文化)
高24厘米,口径8.6厘米,底径13.4厘米
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269号墓
1976年出土
火烧沟遗址/thread-1393586-1-1.html
1)距今5500年或更早的权杖集中发现于古埃及、近东、安那托利亚、黑海及里海周边地区。

2)中国境内的权杖头仅分布于甘肃、陕西西部、新疆等地。

火烧沟发现五件。

3)中国权杖形态与近东和中亚发现的同类物非常相似。

4)中原文化以“鼎”为权力象征。

四坝文化(约前1800~前1500),中空,该杖穿孔上小下大,小头现已被绿铜锈堵塞,颈部饰四圈凸棱,腹部外鼓,中部偏下对称的铸有4个盘角的羊头形饰,杖头如梨形,若放置稳定,即:重端居下,羊嘴朝天。

高8.5厘米,宽7.2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四羊青铜权杖四羊青铜权杖权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
对立观点:
中国从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至商周青铜器,都有权
杖实物和图像为证,那种认为权杖产生域外的观点应当修正,
而四羊铜权杖头产生的意义,也只能从材料输入、或交换的背景考虑。

此观点未得到考古界普遍认可
文明之路(5):亚美交通线上的古埃及权杖头
/s/blog_6a4e1c6f0101anjv.html
《从考古发现的权杖流变谈四坝文化权杖相关问题》
/html/2015/0325/13730588.shtm 甘肃玉门的权杖头(左)VS古埃及权杖头(右)
铜器大量使用,冶铜业更趋成熟
数量大:火烧沟墓地有312座墓葬,出铜器的达106座,其中青铜数量超过红铜。

发现铜器达200多件,夏代遗址中出土铜器最多。

铸造工艺:以模铸为主,大部分分铸而成,其中四羊头铜权杖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分铸铜器。

原材料:砷青铜普遍,与西亚、南欧及北非的早期铜制品相同。

反映出火烧沟文化有可能与外界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

物件多样:斧、镰、镢、凿、刀、匕首、矛镞、钏管、锤、镜形物等。

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铜箭镞(即箭头)石范。

注:
1)此段话整理自“中文百科”,关于铜器的详细而具体的出土墓葬没有解释。

因312座墓葬,不全是火烧沟遗址的,因此关于青铜器的描述是值得商榷的。

2)任何文化都不会是完全独立的,以火烧沟的地理位置,受到西亚的影响不足为奇,但也不能排除同时受中原文化影响。

出土文物欣赏:石器
火烧沟墓葬
火烧沟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竖穴偏洞墓,
有单侧的生土二层台,葬式以仰身直肢单人葬为主。

火烧沟遗址/thread-1393586-1-1.html
火烧沟文化是夏时代最先进的文化
铜器最多,冶铸青铜的技术最高。

《禹贡》包含河西走廊。

关于夏的文献记载
大禹出于西羌。

——《新语·术事篇》
“禹兴于西羌”
——《史记·六国年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
①②

《史记·六国年表》的序中,“夫作事者
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故禹兴
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
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火烧沟文化是羌文化
支持者理由:
1)《说文解字》说:“羌,西方牧羊人也。

”2)火烧沟位于夏朝西垂。

3)墓葬中出土的四羊头铜权杖柄、羊头柄彩陶方杯,尤其是成规格的随葬羊骨,都体
现出了典型的羊文化特点。

注:
1)彼西方非此西方,古西方非今西方。

2)羊文化在中国夏朝很普遍。

原始人村落——最不搭
新年快乐!
蒋永祥
2016年1月1日凌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