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穴吸虫病医学宣教
• 胞蚴产出尾蚴,离开胞蚴的尾蚴移至螺的外套腔内,然后 很快逸至水中,它在水中呈规律性地间歇运动,时沉时浮, 有趋光性和趋表性,因此,集中在水上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鸥鸟
椎实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31℃时倪氏双穴吸虫尾蚴 LD50(半数致死量)为 22h,30h全 部死亡;24~27℃时湖北双穴吸虫尾蚴 LD50为 24h,32h时 全死;19.5~23℃时山西双穴吸虫尾蚴 LD50为 27.3h,32h 全死。
• 在这期间内,尾蚴如遇到第二中间宿主鱼就迅速叮上,脱 去尾部钻入鱼体。湖北双穴吸虫尾蚴钻入附近血管,移至 心脏,上行至头部,从视血管进入眼球,倪氏双穴吸虫尾 蚴及山西双穴吸虫尾蚴穿过脊髓,向头部移动,进入脑室, 再沿视神经进入眼球,在水晶体内经过 1个月左右发育成 囊蚴。
• 当鸥鸟吞食带有囊蚴的病鱼后,在其肠道内发育为成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流行特点
• 我国的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上海、江西、 福建、广东、四川、东北等地均有发生,尤其是 在鸥鸟及椎实螺较多地区为严重;
• 危害多种淡水鱼,其中尤以鲢、鳙、团头鲂和虹 鳟。
• 该病为一种危害较大的世界性鱼病,苗种受害的 严重死亡率达 60%以上;急性感染时可引起苗种 大批死亡,流行于5~8月;慢性感染(8 月以后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症状与病理
• 双穴吸虫病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 急性感染是指由尾蚴造成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破
坏,病鱼在水中挣扎,眼眶部脑区充血,短期内 出现死亡; • 慢性感染是指尾蚴进入鱼眼球水晶体后发育,引 起水晶体混浊,严重时水晶体脱落变成瞎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慢性感染时,上述症状不明显,病原体在眼睛内可 积累很多,数十个以至100多个,引起水晶体混浊发 白,虫越多则眼睛白的范围就越大,病鱼生长缓慢, 但一般不引起死亡。部分鱼有水晶体脱落和瞎眼现 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诊断
•根据眼睛发白可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再挖出眼睛,剪破后取 出水晶体放在生理盐水中,刮下水晶体表面一层,用显微镜 检查,或在光线亮的地方用肉眼仔细检查,如发现有大量双 穴吸虫,即可诊断为患此病。 •鱼苗、鱼种急性感染时,往往眼睛不发白,眼睛中寄生虫不 多,这时检查需特别细致,并要注意观察病鱼的头部是否充 血,鱼体是否弯曲,鱼在池中是否急游等,同时了解当地是 否有很多鸥鸟,池中是否有椎实螺,并检查池中椎实螺,如 螺体内有大量双穴吸虫的尾蚴时,也可帮助诊断。
• 囊蚴椭圆形,分前后两部分,口吸盘的两侧各有 1个侧器。尾蚴均为典型的无眼点,有咽、双吸盘、 长尾叉,在水中休息时尾干弯曲,使虫体折成丁 形,腹吸盘后面有 2对钻腺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湖北双穴吸虫的囊蚴
晶状体内的湖北双穴吸虫囊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活史
• 成虫寄生于红嘴鸥等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落入水中,湖 北双穴吸虫及倪氏双穴吸虫的卵经 3周左右孵出毛蚴,在 水温 25~35℃范围内,水温越高,孵化期越短;
• 毛蚴在水中游泳,钻入第一中间宿主斯氏萝卜螺、克氏萝 卜螺等体内(水温 28~30℃时,毛蚴如找不到宿主,在孵 出后 4h 开始死亡,9h 全部死亡),在肝脏和肠外壁发育 为胞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双穴吸虫病
一、病原及其生物学 二、流行特点 三、症状与病理 四、诊断 五、防治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双穴吸虫(Diplostomulum sp.)又叫复口吸虫,属 双穴科,又叫复口科,我国危害较大的主要是倪 氏双穴吸虫(D.niedashui)、湖北双穴吸虫(D. heupehensis)、山西双穴吸虫(D. shanxinensis)、 匙形双穴吸虫(D. spathaceum)。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根据双穴吸虫不同种类对宿主选择的特异性,可采取 鱼类轮养的方法。
(5)1 足龄以上的饲养池中混养吃螺的青鱼等,以减少和消 灭螺。
(6)驱赶鸥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Thank You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防治
(1)鱼池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消灭中间宿主。 (2)进水时要经过过滤,以防中间宿主随水带入。 (3)已养鱼的池中发现有中间宿主,可在傍晚将草
扎成数小捆放入池中诱捕中间宿主,于翌日清 晨把草捆捞出,将中间宿主压死或放在远离鱼 池的地方将它晒死,连续数天。 如池中已有该病原时,应同时全池泼洒晶体敌 百虫,以杀灭水中的尾蚴,遍洒次数根据池中 诱捕中间寄主的效果及螺中感染强度、感染率 而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急性感染时,病鱼在水面做跳跃式游动、挣扎,继 而游动缓慢;有时头朝下、尾向上失去平衡,或病 鱼上下往返,平卧水面急速游动,在水中翻身,以 致头部向下,在水面旋转。病鱼除运动失控外,最 显著的症状为头部充血,湖北尾蚴引起脑室及眼眶 周围呈鲜红色;倪氏尾蚴及山西尾蚴引起脑室中央 部位充血及鱼体弯曲,不久即死。